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

2009-10-30徐崇温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09年8期
关键词:第三世界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

徐崇温

[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基本品质,使马克思主义能更好地发挥指导我国实践的作用,同时又由于这种形式用马克思主义成功地解决了当代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这就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了世界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意义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继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革命之后的,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又一场伟大革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中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它的世界意义集中表现在:这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新路,它为第三世界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指出了奋斗方向,并将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新路

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与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状况的标志。从15世纪到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明都是建立在剥削和掠夺上的,它们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都是对内靠剥削农民、工人,对外通过掠夺、扩张、海外殖民乃至发动侵略战争的道路来实现的。与此相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则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新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是一条新路,是因为它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和平发展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外的标志性特征和国家战略。在国际上它表现为中国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也严格约束自己即使在发展起来以后也永不称霸;表现为坚持与其它国家和民族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事务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倡导国与国之间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帮助,协力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种和平发展的国际战略,首先意味着中国是在与当代世界其它国家的共同发展中、与当代世界各种文明的协调一致中发展自己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同时也意味着我们把中国传统倡导的“和而不同”视为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主张世界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这种国家战略在国内则表现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把可持续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作为追求目标。

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文明时代,终将被共产主义文明时代所代替,在这种共产主义文明时代,取代作为阶级社会基础的剥削和压迫的,将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国家战略所践行的人类追求的文明进步新路,正是一条以此为最终目标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发展经济、摆脱贫困上,给第三世界指出了奋斗方向

20世纪中叶,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的建立,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有力地推动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当今世界,时代主题已经由战争和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这一方面使发展中国家的共产党难以再走十月革命的道路,需要寻找其他的、新的途径;另一方面,又使这些国家在取得民族独立以后,面临着发展本国经济,争取经济独立,以进一步巩固政治独立,早日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历史任务。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发展道路则在这个方面为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指出了奋斗方向。邓小平在1987年4月的一次谈话中,曾经说过:到21世纪中叶,中国“如果那时十五亿人口,人均达到四千美元,年国民生产总值就达到六万亿美元,属于世界前列”,这就“为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现在,中国还没有达到邓小平所说的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从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来看,却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在这个方面为第三世界指出了奋斗方向。

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1978年到2008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3624.1亿元发展到超过30万亿元,在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由1.8%上升到6%以上,由名列世界第11位上升到第3位;我国的进出口总额由206亿美元发展为2.56万亿美元;绝对贫困人口由2.5亿减少到1479万,30年内我国的减贫人数所占全球减贫人数的比重超过了70%,第一个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的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1987年4月,邓小平展望到21世纪中叶,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年国民生产总值位居世界前列,给第三世界走出一条路时,曾经强调说:“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成就已从发展的趋势和速度上为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提供了有力的证明。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总结苏联和我国“文化大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从三个方面推进了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第一,要坚持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本来都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可是,在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存在着急于求成、盲目求纯的情绪,出现了认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越大越公越纯越好,而长期把发展生产力的任务推到次要地位的倾向。所以,坚持社会主义在理念的层面上,并不是要教条主义地停留在原有论断上,而是必须同坚持解放思想结合起来。而在制度层面上,要将坚持社会主义同坚持改革开放紧密结合起来。

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紧密结合。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生产力落后,产品经济不发达,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制度也还不完善、不成熟,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这个理论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供理论基础,还为其它以社会主义为方向的发展中国家根据自己的基本国情,制订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供了理论借鉴,所以在国际上也引起巨大反响。如日本的丹藤佳纪曾发表过《中国的‘初级阶段论将对第三世界产生影响》一文指出:“中国的‘初级阶段论对苏联和东欧国家也会产生刺激。对越南、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等第三世界的社会主义国家将直接产生重大影响。在这些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多数都忽视国情,急急忙忙地实现了国有化和集体化。结果连人类最基本的‘吃的权利,也难以得到保障”。

第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拓展世界眼光,在吸取和借鉴当代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在经济文化较不发达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吸取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一贯思想。正是在总结社会主义国家曾经遭到封锁和自我封闭,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从和平和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的高度,强调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在这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性决策,最近的一次是以胡锦涛总书记领导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国际社会对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论进行了多方面的解读。有人认为,胡锦涛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它使经济发展更加关注生活质量和公平感等内容,为建构和谐社会提供了政策指导;这使得经济发展向重视民生和民权的方向转变,大力推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等各个领域的协调和平衡发展;也有人认为,科学发展观“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中国的现实,团结和带领中国所有阶层的人民,找到了凝聚全社会的最好结合点”。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论的提出和实践,表明我们摸索出了一种将进一步预示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猜你喜欢

第三世界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
何为“冷战”?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超越霸权中心主义——主权平等的第三世界历史经验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浅谈“第三世界”的真——从弗雷格对“真之符合论”的批判出发看其对“真”的界定思路与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