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开复大变脸

2009-10-29

中国经贸聚焦 2009年10期
关键词:李开复研究院学生

河 伯

曾经有过无数次机会的李开复,终于在走向“知命”的人生阶段决定将自己从世界顶级职业经理人转变为一名专注于培养优秀创业者的“创新工场”主。

9月4日,谷歌(Google)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告别谷歌,宣布即将在北京创建旨在帮助中国青年成功创业的“创新工场”,开启自己人生新的一页。

作为一种全新的公司模式——李开复的“创新工场”是一个旨在培育创新人才和新一代高科技企业的全方位的创业平台。通过吸引优秀的创业者和工程师,在他的带领下,开创出最有市场价值和商业潜力的项目,进行研发和市场运营。当项目成熟到一定程度后,自然剥离母体成为独立子公司,直至最后上市或被收购。

“把见总理的时间给了学生”

1966年,李开复出生于台湾,1972年移居美国;1983年以最高荣誉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计算机学士学位。随后到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研究生,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

1988年,在位于匹兹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任助教期间,他开创性地运用统计学原理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商业周刊》授予该系统“最重要科学创新奖”;同年,他开发的“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也因为击败了人类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而名噪一时。

1998年7月,李开复加盟微软公司,创立了全球最好的研究实验室——微软亚洲研究院,拥有大量论文和产品转化成果。1998年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微软亚洲研究院前身)院长。后回美国出任微软公司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副总裁,负责研发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服务,包括语言、自然语言、全新的搜索和在线服务等技术,使得人机界面更加简便和自然。这为李开复在语音识别、人工智能、三维图形及网络多媒体等领域赢得了很高声誉。

加盟微软公司前,李开复曾担任SGI公司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的总裁。李开复在Cosmo任职期间,负责多平台、互联网三维图形和多媒体软件方面的研发工作。并曾担任SGI公司网络产品部门的副总裁和总经理,负责多平台、互联网三维图形和多媒体软件的研发工作和公司网络产品策略的制定。此前他还曾在苹果公司工作了6年,主管该公司的多媒体部门。在苹果公司任职6年中的最后一个职务是交互式多媒体部门的副总裁。

2000年8月,李开复返回美国任微软全球副总裁至2005年7月再度回到中国出任Google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有人说,在此期间李开复唯一舍不得的就是中国学生。他不但跑回中国做了50场演讲,写了好几封“给中国学生的信”,还创办一个专门与中国大学生交流的公益网站“开复学生网”,回帖发信超过2000封。

李开复虽然中文口语流利,但用电脑录入中文却非常吃力,后来他发现中国学生无法用英文与他正常通信,就开始耗费大量时间学习中文录入,最后竟写了一本20万字激励中国学生奋发追求理想的书《做最好的自己》。相对于公司的业务和管理,李开复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给了中国的学生。

坊间曾流传这么一个故事。当时,身为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的李开复本来计划陪同时任微软副总裁的史蒂夫•鲍尔默去晋见中国总理。当天下午,他听说有一名非常优秀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要来面试,于是他就告诉鲍尔默,“你自己去见总理吧,我要去见学生。” 结果那天下午,李开复真的把见总理的时间全部给了这名学生。

“花这么多精力在学生身上,至多是一个社会活动家,是行为艺术,而非公司管理。”一位国内的IT业同行曾这样说。但李确实赢得了中国学生的信任——在大部分中国学生眼中,李开复就像一位优秀的大师兄,更是一位好导师。李开复常说:“知我者,学生也。”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李在公司人才战略上深谋远虑的一种解释。

这可以从他当年陷入从微软跳槽Google的法律纠纷中,外界质疑他为人诚信时,学生对他的支持;他跳槽到Google后,宣布要招收“50个关门弟子”,而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就收到几万份的简历,招到了50多名中国顶级大学的学生中即可见一斑。今天看来,这一切似乎更为他创建“创新工场”,寻找优秀创业者埋下了伏笔。

“影响力是我一生的价值”

熟悉李开复的人都知道,这个长着大脑袋的美籍华人,非常喜爱给学生做演讲。然而,1988年的卡内基梅隆大学校园里,李开复还只是一个蹩脚的演讲者。但他似乎认定了什么,每周都不屈不挠地邀请朋友听他演讲两次。

如今,当李开复出现在各大院校的演讲厅,饱含激情一字一顿地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深深打动着每一个在场中国学生的心灵时,你会发现到这个曾经蹩脚的演讲者竟然已经成为了对中国大学生最有影响力的人。

1998年,身为SGI副总裁的李开复心情沮丧,因为SGI决定要卖掉他手中的多媒体公司。为此,李开复来到微软的总部雷德蒙,希望微软可以给他的公司开出一个好价钱。最后,比尔•盖茨虽然没有购买李开复的公司,却看中李开复,把他派到了中国设立微软研究院。

1998年深秋,当李开复来到北京时,他的组建研究院的考官团队甚至还没有足够的成员,然而正是他的影响力——在各地大学不遗余力的演讲,使得初创的微软中国研究院在一年时间内,就聚集了一大帮海外华人和中国青年才俊。这一切令比尔•盖茨感到震惊,“他绝不仅仅是一位可以开发出‘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计算机科学家。这个经过美国式思维训练的中国人,对中国文化非常了解,他不仅懂得如何帮助一名中国学生填写出国留学的简历,还明白中国多年应试教育对学生创造力造成的影响,而自己该如何去触动这些学生渴望知识的神经。”

如同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李开复迅速地推动了微软中国研究院的成长。一位曾经与他一起工作的微软员工回忆起微软中国研究院初创的那段日子仍然感慨:“别说是美国人,就连我们自己也不相信研究院能成长到今天的规模。”而这也许恰恰是李开复最大的能力,“他像一个演讲家,可以无限激发员工的热情,朝着一个方向努力” 。

1999年10月,李开复和中国研究院的6名研究員出现在微软雷德蒙总部比尔•盖茨的办公室里。这位世界首富每年只听取3次关于研究院的汇报,而中国研究院创立还不到一年,就获得了机会。更为不可思议的是,比尔•盖茨甚至还将报告时间延长了45分钟。

这时的李开复已经在身边聚集了一大群世界顶尖的人才——大约60个国内外顶尖的研究员和工程师——这支队伍成为了微软中国研究院成长为亚洲研究院的核心基石。以至于,到最后李开复选择离开微软时,比尔•盖茨不得不把他告上法庭,大概是因为他加入了同样在中国建立研究院的Google。

李开复说:“影响力是我一生的价值,我要更多地帮助中国的青年,做最有影响力的事,这就是我的选择。”

“做最好的自己去追随人才”

李开复表面儒雅、波澜不惊,却是走到哪里都是一个内心隐藏热情,渴望交流的人。他最开始到微软时,就拿着一份几百人的名单,一个电话一个电话地约人吃午饭,告诉别人自己的想法,又听取别人的建议。后来,他到了Google,第一件事也是去打听公司员工的联系方式。

在追随李开复和曾经与他共事的员工的记忆中,李开复和别人发生不愉快仅有一次。那时李开复还在苹果公司担任部门副总裁,他召集员工大会说公司可能会裁员,一个员工立刻跳起来用极为粗鲁的俚语指着李开复鼻子大骂。李开复却泰然自若,平静地和那个员工讲道理。“当时那个人就自惭形秽地回去了。”而在那种情形下,不但可以镇定自若,还能开导对方,这就是李开复。

做最好的自己,“无论是团队合作,还是带领团队,还是与人相处,还是合作伙伴等等问题,最终一个人在任何职场里,如果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他就比别人往前走了好几步,这个信任比任何才华、才能或者是沟通更重要。就是得到别人的尊敬,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真诚的人,所以我会再重复地说,如果大家感觉我是一个真诚的,值得信任的,值得尊敬的人,那我觉得做任何事情都会轻松很多,而且我觉得我的存在也会是更有意义”。

李开复说,微软的一个文化就是“追随人才”,与最能干的人建立起好的关系。微软有一句话,“A's hire A's,B's hire C's”,翻译成中文就是:“一流的人雇一流的人,二流的人雇三流的人”。为此,李开复一直在执著地追寻一流的人才,并乐此不疲。“每天都去寻找最优秀的人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5年前,他以对优秀人才的执著,为微软挖到了张亚勤和许峰雄,“这两个人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张亚勤现在是微软全球副总裁,许峰雄现在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许峰雄博士发明“深蓝”战胜了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卡斯帕罗夫)。那时候许还在IBM公司,李开复追踪他至少5年。

“人才的重要性,在一般的意义上说,大家都知道。我想强调的是,在信息时代,人的重要性更突出。在工业时代,一个最好的工人和一个一般的工人,在工作效率上的差别可能是20%到30%,在信息时代,一个最好的编程人员与一个一般的编程人员就会有五倍、十倍甚至几十倍的差别。在科研方面,差别会更大一些。”这也许是李开复为什么如此“追随人才”最好的解释。

“Google中国是不会轻易被打败的公司”

回顾李开复在Google的4年,有人提出,他“给Google留下最关键的是,Google中国成为了不会轻易被打败的公司”。对此,李开复说:“这点听起来好像目标不是很高,但是如果看一看其他的跨国公司,我们可能几乎是唯一一个做到这点的。”也正因为如此,“一个领军人物才能够考虑离职”。

“2005年加入的时候,Google中文搜索是有很多问题存在,包括索引的大小和精确度,可能更重要的是用户体验不见得是最符合中国用户的。过去两三年,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做了很多调整,从内部衡量中文搜索水平应该已经非常接近英文搜索水平。”

李开复坦言,Google中国近几年在搜索产品方面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无论是搜索的精确度、收录的网页数量、信息多元化、速度等各项指标,都得到了非常大的进步,而且在衡量之下,无论是和其他搜索引擎相比,我们的精确度是非常自豪的。”“最开心的是Google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了用户的体验。而今年第二个季度评选出来的地图和手机,中国的第一都属于Google中国,这是我们努力的成果”。

“如果有一个地方做得不好,就是Google的品牌推广、普及和认知。很多用户不知道Google中国代表很好的中文技术平台,或者不相信一个外国公司能把中文做得很好,或者有习惯不愿意改或者周围的人影响他的习惯,这些都是不是客观理性的问题,不能只靠产品做好。”李开复认为Google中国今天应该还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他建议Google中国在未来发展时,一定要注意品牌推广、认识问题,并相信他的继任者能做得更好。

李开复对自己职业生涯有这样的一个评价,“这辈子最喜欢的工作就是创立Google中国的时候,其次是创立微软中国研究院的时候。它们相似的地方是带着一批青年从无到有,把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做出来”。“今天在中国的影响力可能比较大的还是在大学生和青年中”,所以,还是想做青年创业平台——传授他们在IT、互联网,在比尔•盖茨、拉里•佩奇,还有在中关村、硅谷学到的东西。“帮助青年创业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下一步。创业者最需要的帮助是如何做一个全方位的管理者和创业者,更重要就是学习一些财务、管理、市场。理解与人沟通、合作是怎么回事,远远比资金更重要。”

“过去10年来,我的职业梦想一直与中国、中国青年牢牢结合在一起。这些年来,我因工作吸引了一大批在美國工作多年的优秀华人回到中国。他们和中国青年的热情、才智、创造力和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极大地触动了我,成为我今天转型的一个诱因。创新工场能够发挥我过去20年科研和职业经理人生涯积累的经验,发挥我对中国和中国青年人的了解,以一个可持续、规模化的模式,更直接地帮助他们。”

李开复是在8月5日提出离职,3天后得到同意的。而8月8日到9月4日的4个星期时间里,他一方面帮Google中国做一切其职责之内的事情,另一方面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计划,并在4个星期内完成了整个计划、融资和战略合作。

据透露,立足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信息产业的热门领域,并选择相关技术作为创业的起点,未来5年将有8亿元资金投入到创新工场。目前,中经合集团的刘宇环、富士康科技集团的郭台铭、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的俞敏洪、联想集团的柳传志、YouTube联合创始人陈士骏等财富100强企业、知名创投和中美精英人士成为其天使投资人。

“现在是中国崛起的时代,机会蕴藏在每一个创新的企业里”。李开复对创新工场的前景充满了信心,“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我们希望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在我们的帮助下实现梦想;从公司商业运作的角度,我们希望每年能够创建出3-5个公司,辅助它们成长,甚至诞生几个影响世界的中国品牌;从投资者的角度,我们希望在几年之后就能够对投资者有优厚的回报。”

虽然关于“创新工场”的细节目前尚未披露,但李开复表示将挑选有热情、努力、有创意的公司,并选择用户喜欢以及赚钱的项目。而企业成功最重要的竞争力还是在于发现最合适的创业人才,“要挑第一特别有热情,在领域内无论是人事、技术、工程、产品能力要高;第二非常努力,拼命投入程度甚至超过了跨国公司和大公司工作的需要;第三有创意;第四人品和团队合作一定要好的人”。

对于自己开创一份事业的挑战性,一路走来的李开复似乎并没有太多的担心,“如果我当初不离开高校,就继续是当老师。后来又从工程师转换成职业经理,从科学的领域转换到企业的领域,做了多次的转换。我觉得在任何一个人的人生中,应该更看前面,不要看后视镜,我只会想未来怎么继续做最好的自己。”

猜你喜欢

李开复研究院学生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不是我!是他捣乱!
成功来源于不经意间的努力
学生写话
“病”变的李开复
“病变”的李开复
每天举一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