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的呼声

2009-10-28李晓莉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9期
关键词:白鲸平等资本主义

摘 要:《白鲸》,一部被誉为“时代的镜子”的伟大杰作在美国文学史上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从《白鲸》中所蕴含的民主观点角度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白鲸》中有很多的细节都反映出19世纪在美国标榜资本主义民主的同时,位于社会底层的人民对真正的民主却可望而不可及,而这部著作中所反映出来的民主观念实际上也正是作为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作者本人的民主观念的真实写照。

关键词:《白鲸》 民主 平等 资本主义

一、引言

《白鲸》创作于1851年,是麦尔维尔最杰出的作品,被喻为“美国的《哈姆雷特》”[1]。小说叙述了“裴廓德号”捕鲸船船长亚哈率领全体船员,追逐一条名为莫比·迪克的白鲸。莫比·迪克凶猛残忍,曾在一次斗争中将亚哈船长的腿侵吞,因此船长心中埋下了对白鲸的仇恨。他被复仇情绪所充斥,以致失去了理智与爱心,不听众人劝告,执意追杀这个超自然的生命,最终把“裴廓德号”引向海洋的深渊。《白鲸》作为一部象征主义文学作品,具有明显的时代印记,本文侧重于分析小说所透露出的民主意识。

二、写作背景

(一)社会背景

19世纪在美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是美国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期。此时的美国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等方面都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民主政治与平等成为这个国家新的追求。但是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工人阶级和无产阶级却处于悲惨境地,作为财富的创造者,他们被压迫在社会的最底层,靠微乎其微的收入维持生计。历经数百年的奴隶制仍然未被废除。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求改革的呼声愈来愈高。

(二)作者经历

19世纪前期也是美国浪漫主义兴起的转折点。这一时期浪漫主义作家层出不穷,麦尔维尔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复杂而有趣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出生于中产阶级的麦尔维尔,由于父亲病逝,他过早地担负起养家糊口的重任。早年的坎坷经历使他对美国民主制有深刻见解,在“民主”社会里,更多的人徘徊在贫困边缘,生活毫无保证,他曾说道“美元把我毁了”[1]。深陷忧郁的麦尔维尔带着对美国制度的灰心与失望决定逃离,并通过《白鲸》的叙事者以实马利将这一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1841年,他在一艘美国捕鲸船做了名水手。在轮船上麦尔维尔目睹了船员的悲惨生活,以及船长等人的恶毒狡猾。这一切令他难以忍受,于是和另一名船员在捕鲸船经过南太平洋的马克萨斯群岛时逃离。在海岛上,他们和一群热情的食人土著生活在一起。麦尔维尔十分向往土著人那种宁静简朴的生活,他认为被污染的西方文明远远不能与这恬静的原始生活相比。“西方文明虽然高度发达,却使人摆脱不了固有的邪恶——嫉贤妒能,尔虞我诈,正邪不分……”[1]他对土著人的热爱清晰地表现在《白鲸》魁魁格的形象中。这些经历使他对社会,特别是民主与平等制度有了深刻的感受,成为其创作《白鲸》的第一手材料。

麦尔维尔的父母都是基督教徒,严格的宗教环境对他的思想及写作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提倡发扬民主、种族平等,认为国家只有实行民主才能人心所向。

三、民主思想的体现

(一)社会制度

“管我叫以实马利吧”——《白鲸》开头便引入这一重要角色。以实马利不仅是故事叙述者,更成为作者思想的代言人。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他,深陷绝望,为了逃避现实毅然选择出海,远离那个标榜民主与平等的虚伪世界。“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确定了民主和自由是美国的立国之本。然而现实中的世界永远不那么令人满意,专制与民主的对抗也从来没有停止,只不过采取了不同的形式。”[2]以实马利不想继续在这所谓的文明国度中生存下去,转而去海上探索自己的未来。这与作者当初被迫选择出海的经历颇有几分相似。被社会遗弃的以实马利拥有难能可贵的才质,他与人友善,熟悉自然,对捕鲸业有相当的见解。他的绝望披露了美国社会下层群众悲惨无望的现实。当时的资产阶级占有绝大多数的财富,而他们的财富正是由位于社会底层的“捕鲸工人”用生命和血汗创造的。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且不可调和,资本家讲求实际效益,在他们的思想中有浓厚的阶级意识及拜金主义观念,不可能为普通劳动阶层提供完全的生活保证与绝对的民主。

“裴廓德号”俨然是一个小社会,聚集了不同阶层、不同信仰的人群。麦尔维尔把他们安排在同一个舞台上,赋予他们不同的任务与使命,为了共同的目标,他们并肩而战。船长亚哈强势偏执,大副斯达巴克虔诚民主,二副斯塔布幽默随和,而标枪手魁魁格却勇猛慷慨,他们性格迥异,各司其职,使航程井然有序。在这个小社会里,却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亚哈是这里的权利核心,大副、二副、三副则是低一阶层的统治阶级。就餐时,这种等级制度表现得淋漓尽致。亚哈坐在饭桌上首,大副、二副、三副依次坐开,等候亚哈船长分食物,然后小心翼翼地切割、吞咽,生怕弄出一点动静。亚哈俨然成了“船上的可汗,海中之王”[3]。他极端奉行个人主义,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事,其他人只不过是帮他实现愿望的工具。他巧妙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让全体船员为他的复仇而拼命。正是他的独断专行导致了“裴廓德号”的悲剧,而这一悲剧正是缺乏民主束缚的悲剧。

(二)种族观念

在种族问题上,麦尔维尔对黑人从不采取敌视或鄙夷的态度,他认为“黑人与白人——都是人”[1]。在《白鲸》开篇,麦尔维尔详尽描写了同魁魁格之间深厚纯洁的友谊。以实马利认为魁魁格“天生毫无文明人的虚伪和甜言蜜语的奸诈”[3],当魁魁格进行斋戒时,以实马利又明确地表示“他不反对任何人的宗教”。这些思想凝结了以实马利眼中种族的真谛,也正是麦尔维尔民主精神的真实写照。

然而作为美国统治阶级的资本家却从没有摒弃种族歧视。面对魁魁格这样一位已经杀死过无数条鲸鱼的神枪手,法勒船长和比勒达船长却要他必须出示证件才能被雇用。他们坚守白人优越论,认为正统的基督教理念至高无上,这体现了当时美国社会的畸形倾向。在美国,除了信奉新教的盎格鲁撒克逊血统的白人,其他都是少数民族,而这些少数民族长期遭受宗教歧视与宗教迫害。作者借此鞭挞这一丑态,抨击美国现实的不公正性,再次表明了他自己对所有信仰和所有种族都一视同仁的观点。

(三)财产归属

《白鲸》中用大量笔墨表述了捕鲸业的状况,其中提及“有主鲸”和“无主鲸”。“有主鲸属于将鲸拴住的一方。无主鲸是谁先捉到就归谁所有的一种来路正当的猎物。”[3]麦尔维尔通过“有主鲸”及“无主鲸”的论断表明了自己的见解。“世界的人权和自由就是无主鲸。有了所有权就有了所有的法律。”[3]他呼吁平等,不仅指权利、地位的平等,还包括私有财产的所有权平等。然而现实却并不令人满意,统治阶级凭借其权利任意侵犯他人的私有财产,对普通劳动群众进行勒索。一群晒得黝黑的可怜水手刚吃力地把鲸拖上岸,肥鲸就被公爵无条件勒索。而大公爵之所以能够把“无主鲸”变为“有主鲸”,正因为“他是君主代表”[3]。麦尔维尔表露了他对劳动阶级的深厚同情,对统治阶级的强烈愤慨。他“颂扬劳动,认为普通民众是伟大的”[1],抨击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剥削与压迫,呼吁劳有所得,所有阶层应被一视同仁。美国统治阶级早在独立战争中就宣称“人人生而平等”,却始终只是部分人的平等。财产归个人所有,但是水手的无主鲸却被公爵无条件拿走,劳动者的个人财产根本无法保障,更谈不上民主权利了。

四、结语

文学作品是时代历史的产物,也是作者人生经历的深刻写照。《白鲸》这部小说诞生于美国社会激变的19世纪,带有民主与平等的胎记,从中我们听到了在资本主义所标榜的文明社会中,一种发自社会底层的对真正文明的呼声!

参考文献:

[1]吴富恒,王誉公主编.美国作家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2]李智.探究《白鲸》对于19世纪美国社会的关注与思考[J].考试周刊·文教论坛,2007.(3).

[3][美]赫尔曼·麦尔维尔.白鲸[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4]常耀信.美国文学教程精编[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5]Rubinstein, Annette T. American Literature: Root and Flower[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88.

(李晓莉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710062)

猜你喜欢

白鲸平等资本主义
大号“白鲸”
“大”白鲸
和白鲸零距离
与鲸共眠
小学教育中转化差生之我见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论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也谈资本主义一词的使用
不要给资本主义过多的“荣誉”
重要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