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素养

2009-10-28覃金山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8期
关键词:写作读书研究

覃金山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我们的心田。跨入一个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我们憧憬着在新课程改革大潮中,能掀起波澜,与时俱进。在参与课改的第一线上,我有了较深刻的领悟,新课程召唤具备“会读书、会研究、会上课、会写作”的新型教师。

【关键词】 教师 读书 研究 上课 写作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畅通无阻的精神、合作的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打造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新课程标准下的现代语文教师应如何提高自身的素养,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呢?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第一,教师要会读书。现代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较强的发展潜力。所谓广博的知识,是教师要有当代科学和人文的基本知识,工具性学科的扎实基础和熟练运用的技能、技巧,以及1-2门学科的专门性知识与技能。除对本学科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要准确、熟练之外,还要旁通相关学科的必要知识与内在联系,以便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和趋势,其发展缘由和社会意义及其蕴含的科学精神,以便教学中能够深刻揭示其人文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和创造的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品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否达到一定的深度、广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本身是否见多识广、知识丰富。而理解掌握教材,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解答这些问题并非易事。如果教师见多识广,对这些问题就能应对自如,用自己丰富的知识作出解答,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如果教师阅历少,见解肤浅,甚至以“以后再告诉你”来应付学生,无疑会给学生泼冷水,既有损自身形象,又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要博览群书,在脑子中建立一个“活书库”,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然而要满足上述需要,教师就必须要会读书。教坛上盛行这么一句话:“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而会读书,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要以书为主,读古今中外的教育名著,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给我们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犹如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积淀着智慧结晶,映射着理性光辉。而那些流传了几千年的言论著作、诗词曲赋,更如灿烂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如《与庄子对话》,我们可感悟到庄子的教育思想、道德追求、精神境界和良心品质等。

第二,教师要会研究。一个不搞科研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位名师,教师应以研究者的姿态出现在素质教育的舞台上,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早在本世纪七十年代,英国著名的课程教学者斯腾豪斯就倡导“教师即研究者”运动,把教师研究的重要性推到了醒目的位置。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实践者是教师,因此,研究语文教学如何改进,语文教师责无旁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一条也规定:“国家支持、鼓励和组织教育科学研究,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促进教育质量提高。”语文教育科研能力是探索语文教育规律,用以指导语文教育实践的革新创造能力,它是语文教师的学业知识、教育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集中体现。教学是科研的起点,科研是教学的深化。语文教师应边教学边研究,把教育事业变成科学事业,就可能成为学者型教师。语文教师的教研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发现问题的能力。许多语文教师教了几十年书,却连一篇研究性的文章也没写出来。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会发现问题,觉得自己那一套很好。再一个原因是懒,懒于动手、懒于思考。这对于一个教师来讲是致命的缺点,照这样下去,其教学只能原地踏步,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退步。为此,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勤于动手去解决问题。发现了问题之后要去调查研究,进行分析,确立研究课题。

2.选题定向、收集资料的能力。在发现问题、确立研究课题时,要注意选择切入问题的角度,才便于研究。一个角度不行,再换个角度。这里要指出的是,语文教师进行的研究应紧密联系教学实际,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才来研究的,而不是空洞的理论式研究,语文教师的研究不同于专门研究人员的研究,其研究课题宜由小到大、由浅入深,以免贪大嚼不烂。确立了课题之后,便是收集资料。收集资料时要广泛阅读,详细占有原始资料,用小卡片记录下重要部分或其出处,以便写作时参考。

3.撰写论文的能力。在正式动笔前要列出提纲,提纲虽是总括式,但应越细越好。撰写论文也是语文教师科研能力的主要标志。语文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有创见的科学研究,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由当初的写小文章到后来的写大论著,这样就由一个教书匠发展成为教育家,这也应是每位中学语文教师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第三,教师要会上课。课堂是展示教师人生价值的舞台,是会读书、会研究的目标,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实践性的重要体现。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直接影响课堂的活力。无活力并不是因为学生没有问题,无问题是因为没有活力。而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促进者、学生的帮助者、与学生的关系是合作关系。“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教师首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地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天地,教学不是为了控制学生,而是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还应当准确定位,从讲台走向学生,与生为善,以退求进,以学论教,以学定教。将课堂教学的视线集中到学生身上,把课堂还给学生,从“三尺神坛”中走出来,走到孩子们中间去,因为讲台不是你的“家”。应与他们交流,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融入到他们中间去,创出一个融洽、和谐的课堂。巴甫洛夫说:“不论鸟的翅膀如何完美,如果不依靠空气,它就不能起飞。”新课程改革不是理论上的改革,而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如何上好一堂课才是课程改革的实质,教师应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活化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提的问题应具有开放性,让学生有充分讨论与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及时予以反馈,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可借助实物、多媒体等增强学生的体验。上课的学习过程转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且能够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丰富多样的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学生在点滴积累中成长进步,成为一个有学识的人,让学生们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第四,教师要会写作。不会写作的语文教师,是不称职的语文教师。写作是一种生命的运动,也是一种自我丰富与发展的过程,是对人的思维和语言的综合训练,语文教师要保持业务优势,要特别注意提高写作水平。旧时代对学生语文能力的一般要求是“出口成章,下笔能文”,如果今天连教师都做不到这一点,我们的语文教育将很难有发展。教师的“下水”作文,是作为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已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所重视,但仅仅偶然湿湿身子,未必能很好地把握学生。“下水”作文往往是在充分准备之后进行的,要花时间收集素材,要深思熟虑。垂范作文,题目要立足于精,力求浅显易懂。例如,有一位教师写《〈爱因斯坦制作小板凳〉的启迪》,他把角度定在“不以成败论英雄”上,避免了谈毅力,恒心,自尊和胆量等老生常谈的话题。指导时他还注意介绍其他角度和写法,以便学生根据材料和自身的特长有所选择。

(责编 雷 艳)

猜你喜欢

写作读书研究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