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过河镇粮食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2009-10-28张翠莲李云海陈丽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3期
关键词:粮食生产现状对策

张翠莲 李云海 陈丽华

摘要 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和粮食相对不足、种植品种单一、质量欠佳等是马过河镇粮食生产的现状。要保证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长,首先要稳定耕地面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产品品质和复种指数,加大农业科研和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进程,以满足人民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

关键词 粮食生产;现状;对策;云南马龙;马过河镇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373-0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粮食生产的水平是判断农业生产形象的重要指标,粮食生产将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和整个社会的安宁。但马过河镇目前状况是,有部分人对粮食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存在误区,轻粮现象仍较突出,如对马过河镇人均粮食占有量不足400kg、人增地减矛盾突出的现象认识不充分等。据有关资料表明,要实现小康目标,要求2010年马过河镇人均粮食占有量要达到400kg以上,这样才能满足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可见,粮食生产问题将是影响马过河镇未来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进步严峻而又现实的问题。

1 粮食生产的现状

1.1 人增地减,人均耕地占有量逐年下降

按照历史的观念,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物产丰富的国家。但事实上我国耕地仅有不足1.07亿公顷,人均耕地只有733.4m2,仅为世界人均耕地的1/4。而马过河镇人均耕地不足666.7m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的耕地被用来建房、修路、扩建城镇等,使可用耕地面积逐年递减,而人口的总量还处于上升期。如2003年马过河镇耕地总面积为863.3hm2,人均耕地面积600.0m2;至2008年耕地总面积仅存860.0hm2,人均耕地面积仅有566.7m2。5年来,人均耕地面积的年平均递减率为5.6%。据预测,到2010年马过河镇人均耕地面积将降至533.4m2。由于国家环境治理、退耕还林等政策的实施,以及马过河镇耕地后备资源的极度缺乏,马过河镇的粮食生产压力越来越大。必须充分认识马过河镇耕地逐年递减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正确处理好人增地减的矛盾,稳定耕地面积,才能稳定粮食生产。

1.2 粮食生产投入不足,可比效益下降,影响粮农的生产积极性

粮食生产的重要性,不必多言,“无粮不稳”经过了千百年的历史证明。但是,近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财政收入的增加与农业的投入不成比例,对农业的投入、特别是对粮食生产的投入不足成为现实。粮食生产的品种较单一,农业科研、新品种研发推广力度与现实需求矛盾日益突出。加之粮食生产的可比效益下降,农民对粮食生产的投入也在减少,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大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粮食生产的科学种植水平下降,并且在不少地方有抛荒等现象出现,致使粮食生产形成恶性循环。另外,马过河镇的粮食生产还存在粮食产品质量监管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粮食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开展难度较大和个别粮农使用禁(限)农药等问题。

2 发展粮食生产的对策

2.1 进一步强化粮食生产的基础地位,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干部,在考虑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对粮食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基础地位的认识不能动摇。粮食生产的稳定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前提条件。各级各部门要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要位置,切实加大投入。财政要尽可能地向农业专项倾斜投入,加快粮食产业开发速度,保护粮食安全。金融部门要按照商业信贷原则,采取小额信贷等方式,加大扶持种植大户和产业化企业的力度,重点支持生产规模的扩大,解决粮食产品经销、加工、收购中所需资金的贷款问题。当前,马过河镇要注意抓耕地和种植面积的相对稳定,因地制宜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建立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生产积极性,不断增加农业自身活力,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千万百计确保耕地面积的稳定,同时齐抓共管控制人口增长,有计划地组织劳务输出,使马过河镇人均粮食稳定在一定水平。另外,“粮食生产要大上,科学技术挑大梁”的口号说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因此,马过河镇要依托科技发展壮大农业,重点推广先进实用的增产技术,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和服务,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确保粮食稳定增长。为此,马过河镇应尽快建立、完善科技兴农的指挥体系,改善农业科技服务条件,鼓励科技人员到农村施展才干,大力开展农民群众的科技培训和科普教育活动。

2.2 加快结构调整,发展优质农产品,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在土地少、人口多的条件下,保证粮食生产稳定增长,是马过河镇农业、特别是种植业的首要任务。当前,在粮食生产效益比较低、短时间内又难以迅速改变的情况下,如果只重视粮食生产,而不提高粮食产品的市场价格,势必使土地经营者的收入长期徘徊在低水平。这不仅会挫伤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导致生产者的生产热情下降;而且会出现粮食生产的恶性循环,即多年来单一粮食种植结构所形成的低商品率、低积累率、低投入和后劲不足的问题难以冲破。因此,要解决马过河镇农业生产面临的难题,必须将着眼点和立足点放在优化农业内部结构上。要保持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在种植业内部实现“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的转变。在产品结构方面,以提高粮食总量和产出率为基础,增加其他果、蔬、花卉等优质农产品的生产,进一步加强对蔬菜、瓜果等副食品及营养品的加工和生产,改善人民的消费结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以此达到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目的。充分挖掘土地资源的潜力,科学利用和深层开发,走发展高效农业的路子,是马过河镇冲出粮食生产困境的最佳途径。要坚决贯彻“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实现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良性循环,以经促粮,粮经并举。搞好粮经结构合理布局的主要原则是:对现有耕地应尽可能按照一定的比例种植粮食作物并发展对市场应变能力强的一年生经济作物;而对多年生经济作物、果树等,应开发荒山、荒坡种植,不再占用耕地。继续提倡“亩产千斤粮、千元钱”的种植模式,并且在较大范围内扩展这一模式,千方百计地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效益。

2.3 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推广基础,改善推广手段,培养科技人才,稳定农技队伍,为马过河镇粮食生产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农技人员是宣传、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主力军,但由于缺乏经费,马过河镇出现了“有钱打仗,无钱养兵”的局面。政府应采取特殊政策,加强农技队伍建设,培育、提高农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加大深精加工技术的创新力度,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力度,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2.4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

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加强对农田的综合治理,采取工程、生物和农艺措施相结合的办法,把植树种草、建设旱地蓄水池、整治坡面水系和建设农田排灌系统结合起来,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形成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良性循环系统。以充分利用现有水利设施为重点,狠抓除险加固、扩建增高等措施,积极发展农村小水利。

2.5 搞好优质粮油开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按照产业化方式组织粮食生产,是保证农业高效的有效形式。当前应抓好龙头企业建设,扶优扶强加工企业;帮助龙头企业建设原料基地,使企业原料有保证,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实现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加快优质粮食产品的开发步伐,发展订单农业。建立中介服务机构,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连接起来,增加农民收入。要重点研究新品种的选育开发、农产品的优质优价、扶持相关加工企业、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粮食收购政策保障等问题。

2.6 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服务“三农”的能力

积极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开展配套服务,确保粮食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要发展产供销一条龙的流通服务组织,支持农民进入流通领域。组织农技人员,实施科技示范工程,积极开展“良种统供、病虫统防、微肥统配、技术统训”的配套服务。进一步改善加工、运输、贮藏手段,增强服务功能,保销促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必须进一步加强县、乡、村三级服务机构建设,形成技术上有权威、经济上有实体、工作上有活力、建设上有特色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猜你喜欢

粮食生产现状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中原经济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郑州市粮食生产能力分析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