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阔海扬帆好行船

2009-10-28王艳春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5期
关键词:校本课题研究

王艳春

校本科研作为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源于教师的日常工作,基于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它可以让每位教师都根据自己的教学水平、兴趣、特长,进行设想——实践——再设想——再探索,在教师成为科研真正主人的同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进而促进教师的个性发展和专业化发展,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阔海扬帆好行船”。几年来,我们在校本科研的尝试与探索中,勇创新、抓落实、重拓延,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加快了学校发展的步伐。

一、出思路——正帆引航向科研

实施校本科研,基于“以科研提升教师,以教师发展学校”的思想,为了“扩大内需”、“厚重内涵”,为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是对学校办学理念和目标的一种内化、一种解读。

2006年4月,我被调入永吉县实验小学做校长。在全面了解学校实情后,确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重人本,厚内涵,铸强者”,把办学目标确立为:以五年的艰苦奋斗,学校综合实力达到地区一流水平,并向省级示范迈进。我们深知,以此种理念达成这般目标,必须要找准突破口,走出一个短时高效的途径。我把基本点定位于教师的发展上,因为我们实验小学的师资底蕴深厚,只要能充分唤醒和挖潜其内动力,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的“复兴”自在理中。而提高教师,我瞄准的当然是校本科研。修师之本,科研先行。只有实施校本科研,才能锤炼教师专业化成长,才能厚重内涵发展,这是必由之路。

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把我们学校的教育看成是一片辽阔的海,那么我的管理就是一艘划动的船,而实施校本科研就是船上的帆。

二、抓落实——扬帆使舵行对策

认识关乎走向,行动决定结果。实施校本科研,校长的责任和使命就是扬帆使舵。事先出思路、做布置,行进中适时适当调控,最终落脚点要放在抓落实、重结果上。我校以小课题研究为切入点,让教师把日常教学中生成的带有普遍性的、有价值的困惑问题,梳理后经教研组、科研室讨论立题,确定单位时间内实行行动研究。在具体的运作中,我们采取:“两少三多”、“三重两轻”、“一捆绑”的管理模式。

两少三多中的“两少”是课题研究的指挥者少、管理层级少;“三多”是多人规范课题管理研究、多人指导课题过程研究、多人参与课堂内容研究。

为了保证小课题研究务实高效,我们精简了课题管理机构。校长亲自抓课题规划,包段领导抓课题研究组过程研究,学年学科组长即是课题组长,组内科内教师全员参与,实行人人有课题,题题有指导。

“三重两轻”中的“三重”是重过程研究、重成果验收、重资源共享;“两轻”是轻材料负担、轻活动形式。

我们把“过程研究”定位于三个平台:每天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个人研究的平台;每周的集体备课是组(科)内教师团队研究的平台;每月的课题论证是教师群体深度研究的平台。抓“成果验收”,注重“三看”:看研究成果课“三课两反思”、看课题组结题汇报、看教师的研究论文。实施“资源共享”的途径,主要通过“课题展示课”、“课题结题汇报会”、“交流会”等,把各个课题组的经验成果相互传播,形成积淀。我不要求教师撰写长篇大论文章,不搞大型的课题活动,提倡每次捕捉一个研究的感悟,一个灵感的内现,以随笔反思等易行的方式记在自己的博客上作为过程积累,坚持不懈,成就其中。我主张课题研究在教学中研究,不造声势,潜移默化地达到研究目的。

“一捆绑”是评价机制。我们规定,每一名教师参与一项课题研究的每一种行为,每一项成果,都要与所在的小团队业绩捆绑在一起,不看成是一个人的行为,而是组内成员的“共有”。以“不做最短的那根木头”为口号,打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团队精神和核心品质,以实现“互动”、“共赢”。这一点看上去是制约,实则是“约束,是为了飞得更高”。

如果说上述管理模式是我“使舵”的方法,那么,是学校所有领导和教师的众人划桨,开动了这艘研究的大船。

三、广拓延——曲径通幽知海阔

实施校本科研,开展小课题研究,从一期工程的探索到二期工程的完善,我们由最初的单一教学领域,不断向德育、特色和管理领域拓展,并从课题研究向校本课程开发延伸。

向德育领域拓展,指向学生养成教育提高。我们立项并开展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课题研究,去年我们又对其子课题《家校平行教育》做立项研究。向特色领域拓展,指向学习型学校构建,我们立项了《构建书香校园特色研究》的小课题;向管理领域拓展,指向学校文化发展,立项了《实施小团队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的研究课题。另外,在这些研究中我们更注重课题研究向校本课程开发的延伸。到目前,共开发了科技、体育、艺术和学科四类14门校本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校本科研向多领域拓展和延伸,曲径通幽,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和认识到:“教海无涯,而探究不止”的道理。

四、小有成——教海拾贝船正航

实施校本科研,我们上下求索,克难求进,二期工程实施到今天小有收获。目前为止,我们成功结束了两轮26个校本小课题研究,还有13个正在实践论证中。通过研究,却实解决了不少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而且教师的研究意识和氛围浓起来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明显提高。仅去年,我们教师31人次参加市区以上各类竞赛,其中28人获特等和一等奖,有20名教师在科研方面获得荣誉。学校层面,先后获得提质、德育、特色、科研等十项县级荣誉,还被评为市级科研工作先进单位,我们的小课题“三课两反思”活动,在教育部贫困地区教师专业素养培训第七届年会上做现场展示,倍受专家好评。学生方面,97人次参加市县级运动会、科技、“露一手”等竞赛,都连连获奖,满载而归。

这一切都连缀着校本科研的实施,虽然成果少许,但却是:破浪乘风,研起校兴;路正长,船正航。

五、说感悟——风正帆悬好行船

实施校本科研,我体会颇多,最主要的可以概括为两方面:一是认识上的,二是行动上的。

1. 实施校本科研很简单。我概括它就3个词16个字:立足校本,指向课堂,行动研究,关注实效。我们搞科研,强调“校本”,就是限定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学校和教师的发展为根本。换句话说,就是基于本校,利于本校。而问题即是课题,教学就是研究,是说对课题的研究,应当是从教学中提炼,在加学中论证,并且课题宜于小、真、实,切忌假、大、空。只要贴近教师工作生活,在实际、实用、实效上做足文章就可以,没什么莫测高深,让你望而却步。事实上,“你简单了,它就简单了”。

2. 实施校本科研要“众人划桨开大船”。首先要行动,就像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所说:“要行动,而不能坐等”。在我看来,结果是“果”而不是“根”。再者,要大家行动。校长要做领跑人,要做过程导航,广大教师也都要行动起来,齐心协力,和谐奋进,形成一种风气,一个人的卓越营造集体的卓越。个人卓越是一朵鲜花,而集体卓越是整个春天。还有一点就是要实在,实在就是实效,精心就会精彩。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呼唤好教师、好校长的时代,也正是我们“阔海扬帆好行船”的时候。

时下有句流行的时尚话:“风景在你的眼里,你在谁的眼里”,很耐人寻味。这里我不仿借用一下说自我,也说与我的同行:只要我们一以贯之,在科研渡师兴校的内涵发展路上,每天进步一点点,那我们就会成为众人眼里的“比昨天不一样”;而充盈在你眼里的那道亮丽风景,一定是——“波涛在后,岸在前!”

猜你喜欢

校本课题研究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