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课中学生损伤之预防

2009-10-28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5期
关键词:动作身体体育

李 晖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学习过程,是学校各门功课中危险系数最大的。在体育教学中如考虑不周,就易发生损伤类的事故。因此在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然而,有的学校和教师为了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在体育课中采取一些消极预防的办法,如降低教材难度及减负减量,对稍有挑战的教材干脆就去掉,甚至仅做一些简单的活动来敷衍了事,这样既影响了体育教学大纲的贯彻,阻碍了体育教学发展,也极大影响了学生身体机能的提高。学校和教师都应以一个积极的态度去预防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把学生人身安全落到实处,下面就体育教学中如何预防事故的发生谈几点看法:

一、严格要求,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1. 加强课堂常规教育。体育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从开学第一堂课就要讲明要求,身上不能带小刀等锋利硬物,不要佩戴胸针等饰品,不要留长指甲等;上课要求穿运动服、运动鞋,严禁穿皮鞋、凉鞋上课,以免发生踝关节扭伤等情况;准备活动要充分,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以免在体育活动中产生肌肉拉伤,促使学生从自身形成安全意识,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2. 切实加强学生的安全预见性。有的学生上课调皮,站队时相互推撞认为好玩,他们根本也不知掌握力度和分寸,有的孩子本身平衡协调能力就差,很容易因碰撞而摔倒,造成身体损伤等安全事故。为此,教师就应在迅速制止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不仅让学生明白这是错误的行为,更重要的是提醒学生在思想上引起认识和重视,时时保持清醒的安全意识,不做有危险的事,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二、精心备课,教学准备要细致周到

1. 上室外课前要认真检查场地和器械。比如:单杠、双杠应确保牢固,跑道、篮球场地确保平整,发现问题及时与学校领导联系,消除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

2. 准备活动要充分,要有预见性。如在跳的练习中,下肢的肌肉群和膝、踝关节容易损伤;投掷练习中,腰部、肩部及手指、手腕易受损等,应根据动作技术要求重点做好针对性的准备活动。这都要预先想到并考虑好采取针对性的预防。

3. 教学组织科学合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是防止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不当,不仅不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力也不易集中,同样也会引起意外事故的发生。另外组织管理的好坏也是预防安全的有效手段。比如在投掷项目的教学时,第一,原则上不安排迎面对投。第二,投掷时前后距离、左右间隔均应大一些,以免碰撞伤人。第三,遵守纪律,明确信号,教师未发出捡球的信号(如手势、哨声、口令等),学生不得冲出去捡球。第四,学生用的投掷器材,切不可太重,超重会造成拉伤、脱臼等伤害事故,或使正确的技术动作变形。

4. 教学内容、练习要合理,动作难易程度要得当。我们知道难度过小对学生没有挑战,也不利于帮助他们的身体发展和意志品质的培养,但是难度过大,不仅对他们掌握起来失去自信,心理会产生障碍,而且更容易发生事故。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练习。在体育教学练习中,学生经常会出现错误的动作或不合理的动作,错误的动作往往是最容易导致身体损伤的,如不及时纠正就会变成安全隐患。所以,教学中对不合理的动作应及时的指导和纠正,以防对身体造成损伤。

5.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知道哪些技术动作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做到心中有数,事先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分解到完整的教学规律,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及练习密度,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根据各项运动技术的特点,科学有步骤地组织教学。

三、加强训练指导,保护措施安全有效

在练习过程中要严格课堂纪律和练习方法,让学生练习有序。如要求学生必须在上一个同学练习结束后,后面的学生才能继续练习。教师要及时指导,要善于发现学生练习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并及时进行表扬和点拨,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教师正确地运用保护和帮助,也可以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进行保护和帮助时,首先要选择好保护的位置,其次是要采用正确的手法,最后是把握好保护与帮助的时机。例如:学生练习前滚翻时,教师应蹲在学生练习的体操垫的一侧,一手贴在学生后脖子,帮助学生做到低头含胸,一手托其大腿,为无法靠自己能力完成前翻的学生加上一把力。只有把安全保护措施落实好,学生才能在无任何精神压力的情况下进行安全练习。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方法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猜你喜欢

动作身体体育
下一个动作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画动作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我们的“体育梦”
身体力“形”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