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布老虎:地域民间文化的寓意探析与传承保护

2009-10-26薄清江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9年5期
关键词:布老虎技艺山西

薄清江

今年年初,在北京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上,展示了上百项来自全国各地的传统技艺。其中,由山西选送的布老虎手工艺品,像众多民间艺术品一样,让人驻足留连,爱不释手。其品类的丰富多样、色彩的鲜艳美丽,成为展览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山西布老虎的地域文化探析

我国远古时代,各民族有着各自的既是神又是动物的图腾崇拜和神话传说。地处黄河流域是以天鼋、蜥蜴、蛇、龙为网腾的华夏始祖黄帝部族活动的摇篮。在历史的发展中,由于黄帝部族是由西向东的发展,在长期战争中随着民族的大统一、大融合,逐渐形成多种图腾和神话传说的混合。转述一段这样的文字,与我们要说的布老虎有何关系呢?要知道民间布老虎就诞生在“地处黄河流域”古老的土地上,并在黄河中上游的晋、陕、甘等地广泛流传,人们以手工艺的方式,世世代代传承着本土的历史文化信息,与远古时代的“图腾和神话传说”遥相呼应,历久不衰。

展览会上,有各地的虎头帽、虎头鞋、虎头枕、老虎围嘴、虎吃五毒肚兜、布老虎等品种。在山西送展的布老虎中,有一种造型极为独特:除了昂首翘尾、趴腿吐舌、吹胡子瞪眼的通常表现外,离奇的是虎鼻子作成了蛇形,蛇头与虎嘴相接处绣着红、绿、蓝三色球;蛇身两侧装饰着两条鱼;蛇尾则从虎头上高高地翘起,尾端悬挂着彩线三色球;虎背绣着太阳纹;虎足上装饰着云勾子;而虎的翘尾上悬挂着彩线蜘蛛……其造型、色彩与众不同,令人好奇。中央美院教授靳之林在展览现场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说:“不能孤立地看民间手工艺作品,要联系其出产地和流行地域的历史、民俗、考古及民艺综合来看,它这样造型,不是随便好玩,而是有意为之。”在靳之林教授的启发下,经查阅文献和对生产地、传承人的考察求证。我们了解到:这种布老虎承载着很多古代图腾文化的符号信息。老虎、蜘蛛、太阳纹等是作为太阳崇拜的炎帝部族的图腾;而龟、蛇、鱼、蛙等则是作为生命崇拜的黄帝部族的图腾。这种布老虎用双鱼饰蛇形作为虎的鼻子居于虎面的中心位置,正是象征着黄帝部族对炎帝部族的征服与融合;蛇口虎嘴的彩线三色球是兔子,古文有“兔望月而孕,自吐其子”(《博物志》)之说,象征着炎黄部族的繁衍和生息;蛇尾上悬三色球是“蛇盘兔”文化的艺术表达;“‘蛇盘兔,则反映了图腾蛇对繁衍的子孙的保护抚育意象”。这也是晋和陕、甘一带广泛流行“蛇盘兔,必定富”旧式婚俗文化的一个集中反映。其实,“蛇盘兔”本是动物界的一种自然现象,十二属相中兔比蛇年长两岁。这一带民间婚配认为女大两岁为宜,“认为‘小女婿有人疼,实际上是在农业时代增强家庭的劳动力。蛇与兔正是前者小于后者两岁,这样看来‘蛇盘兔在旧家族维系的婚姻关系中也就合乎规范,没有什么神秘可言。”耐人寻味的是出产并流行这种布老虎的山西离侯、长治、定襄一带恰恰就是传说远古时期炎黄部族生息活动的交汇地段。把传说表现于民间艺术,往往就是远古图腾符号“有意为之”的聚合。山西布老虎显然承载有这样的文化特征。因此,这种布老虎与现代各地开发的纯装饰性的布老虎不同,它是黄河流域农业民族千年传承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由此可知,作为民间手工艺品,山西布老虎存造型上虽然都采用拟人化手法,憨态可掬,但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态,却是中华民族从原始社会到今天长达六七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因此它的文化价值,远远超越了布老虎艺术本身,而是具有极为丰富的美学、历史学、民俗学内涵的中华民族本土文化和心理素质、感情气质的凝聚结晶。

二、山西布老虎的民俗寓意

十年前,作为中国虎年的1998年,出自山西的民间布老虎荣登“国家名片”被选印在当年的生肖邮票上发行全国。一时间,布老虎开始受到社会上更为普遍的追捧,遂成为中国民间美术标志性形象。而布老虎文化也随着商业开发从民间社会走向都市,为更广大的民众所认识、所接受。在这次传统技艺大展上,几十个不同品种,造型各异、色彩艳丽的山西布老虎争相被人们挑选,场面十分壮观。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当然与人们长期以来对“虎”的认知及其民俗寓意不无关系。

《说文》曰:“虎,山兽之君也。”《风俗通》曰:“虎为阳物,百兽之长也。”虎的威猛、有力为人所钦羡,故而常被用来象征、比喻人事诸相。古来此类词令甚多,且都为人所喜闻乐见。如“虎头虎脑”形容娃娃壮实;“虎子”、“虎士”、“虎将”比喻有出息的好汉;“虎娃”、“虎妞”对小孩的昵称;“虎戏”仿生健身术;“虎符”象征兵权等等,都与人的力量、品格有关。“人们羡慕虎的力量,故而模拟虎形以虎命名,讨个吉利。围绕虎,舍恶描善的精神现象渗透在文学、民俗学、伦理学以及美学中。正因为这样我们今天才能从关于虎的美术形象中,感受到民族多彩的生活面貌。”

在布老虎身上浓缩了诸多人们熟知的文化寓意,并且普及到全国各地。不过,如果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角度,从文化价值方面来审视的话,则还要对民间布老虎所蕴含的传统民俗、历史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探究。因此,作为以布老虎为代表的民间艺术所蕴含的传统技艺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传承,遂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

民间艺术的历史文化内涵必须以民俗事象为载体才能有效传承,是民间文化之所以凝结为传统并千年传承的必然规律。杨先让说:“中国很多民艺品的内涵有狭义的一面,也有广义的一面。在民间为小儿护生的布老虎制品,其涵义必然是限制在生殖繁衍和保佑新生命成长方面。各种形式的虎枕、布虎玩具在山西和陕、甘一带,是从新婚时新娘陪嫁品中就有了。嫁妆中有虎头鞋、虎头帽、老虎围嘴、虎头枕、布老虎等系列艺术品,都是围绕着生育的主题反复出现。”再如:“虎吃五毒”要存于端午节,出现在人们辟邪求吉的服饰上,节立也会有大量的五毒香包和布老虎出现在市面上;与布老虎文化相联的“蛇盘兔,必定富”也要融入民间婚俗,“蛇盘兔”文化才有可能传承不断。尤其民俗节日文化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认同感。节日的本质是公共表述的社会时间属性,是在特定的时间里人们认识和协调人与自然互动关系的行为方式。是人类群体作为社会存在的不可或缺。因此,现在把端午、中秋等确立为法定假日,实在是国家的明智举措。而以布老虎为代表的传统技艺的复兴,又把传统节日装点得气氛热烈,风情浓郁。民间传统技艺不仅是维系人们往日的记忆,又是当今生活的需要,更是民族文化多样性发展的需要。

三、山西布老虎的传承保护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是回应历史发展的要求而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建设现代民族文化的基础,也是每个民族对人类文化的丰富和贡献。以民间布老虎为代表的传统技艺所蕴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多数情况下,既是昨天的实录、今天的现

实,又是明天的预示;从根本意义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首先应该是对创造、享有和传承该文化遗产的人的保护;保护是群体性有效传承的前提。

可喜的是,当前政府的重视,民间的热情,学界与商界的参与,传统民艺融入现代生活已渐成现实。尤其是2005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以及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优秀传承人的公布等,从根本上激发了以布老虎为代表的民间传统技艺传承人生产与创造的热情。这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就是一个缩影。

现在。山西布老虎已形成生产性保护方式,由个体到集体、由生产到营销已全面运作起来。“以人为本”的保护原则、群体性传承方式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共识。在山西长治建有“锦绣坊”、“锦绣人家”等,集中民间手艺人进行经营性生产,山西布老虎从此实现了产销一体、后继有人、自己“造血”、生机无限的传承保护局面。一件件以布老虎为代表的乡情浓郁的民间吉祥物被开发出来,载着华夏文化的厚重风习和东方情致,流传于社会并走向世界。由此,我们必须看到,像布老虎这种产生于农耕时代至今仍然活在民间的传统技艺,可以帮助人们恢复对传统的记忆。但重建我们的文化传统,创新和想象力非常重要。没有缘于传统的创新,重建传统是不可能的。因而,我们建设现代化是不能不向传统寻求资源的,这是传统技艺传承保护的作用所在。

这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展示了传统民间艺术在制作、使用、艺术性和传承等诸方面达到的最高成就。既是我们反思传统文化在当代如何生存与发展的契机,也是我们高度关注、传承传统的契机。希望借这一契机,以布老虎为代表的民间艺术及其蕴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全社会的珍惜,并增强我们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社会唤起保护、传承意识的决心和促使中华民族文化复兴、走向未来的信心!

①中国艺术研究院美研所编《中国民间美术研究》第514页,贵州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

②靳之林《中国民间美术》第21页,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年版。

③朱鹰主编《中国民俗文化·剪纸》第44页,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版。

④张道一、廉晓春《美在民间》第178页,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

⑤杨先让、杨阳著《黄河十四走》第134页,作家出版社2003年版。

猜你喜欢

布老虎技艺山西
呕心沥血,奉献山西农业
A granny and her handmade toy tigers 赵奶奶和她的布老虎
水彩慢行记
Right to Roam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我为你点赞
传授技艺
传统技艺:匠心传承 技精艺湛
布老虎睡午觉
黄杨木雕的传统技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