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运用价值

2009-10-21杜元媛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教育价值

杜元媛

摘要:“中州筝派”中凝聚了丰富的人类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在多元化趋势下本文就中国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在教学内容中渗入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州筝派”的教学内容。它的运用有着传承历史、美育、和谐校园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教育;价值

随着中外交流以及内地与港台之间交流的日益频繁,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习俗、精神、艺术形式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理解,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至今仍保持原生态的底层文化将必然占有很大的关注度。但随着历史的进程非物质文化的生存环境逐渐缩小,它的持续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作为为国家培养高级人才的高校,应重视“中州筝派”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引导其可持续发展,促进文化繁荣,传承人类文明,构建和谐文化。

一、中州筝派

中州筝派是中国四大筝派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深厚的历史传统。中州筝派主要流传于河南省境内,由于河南古称中州,河南筝乐又称中州古调,所以于2007年03河南省文化厅公布的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将河南筝派正式定名为“中州筝派”。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已经成为了国家的象征。李岚清曾在《李岚清教育访谈录》中提出“发展民族音乐教育,提高民族音乐修养”是对子孙后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音乐教育的可贵教材。每个中国大学生都有了解、继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州筝派的《渔舟唱晚》、《高山流水》、《闹元宵》、《苏武牧羊》等都是中国筝曲中的精品。

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高校音乐教育的价值

在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给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新定义,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传承价值、审美艺术价值、社会和谐价值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一方面,具有多种价值的非物质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价值;另一方面,高校作为培养社会有用人才的主流力量,担负着传播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研究和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科学知识、传统技艺、艺术精品资源,是开展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要知识来源。中州筝派作为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登上保护名录足以说明其自身的文化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熏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人的能力,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高校有责任有义务将优秀的音乐文化保护和传承下去。

1、历史传承价值

历史传承价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的核心价值。从根源上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集团或个人的创造,面向该集团并世代流传,它反映了这个团体的期望,是代表这个团体文化和社会个性的恰当的表达形式”。由此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反映了民众集体生活,并长期得以流传的人类文化活动及其成果,因而具有不容忽视的历史文化价值。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数千年的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历程中,孕育了辉煌的传统文化。“中州筝派”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摇篮中成长出来的,身上有着中原文化的烙印,散发着豫文化的芳香。尤其重要的是,中州筝派是民间的、口传的、活态的历史文化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深深蕴藏着所属中州文化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质。这些在长期的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中积淀而成的民族精神,是世代相传沉积下来的民族的思想精髓、文化理念,是包括了民族的价值观念、心理结构、气质情感等在内的群体意识、群体精神,是民族的灵魂、民族文化的本质和核心。“中州筝派”音乐浑厚纯朴、明朗粗犷、泼辣高亢、不仅是河南地域质朴民风的表现,它也体现了中原文化所特有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观。

2、美育价值

随着美育在全国发展教育地位中的地确定,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更加明确。所谓美育,就是通过文学、艺术并借助自然和现实生活环境中的美,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的音乐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音乐教育的审美教育功能是以审美为核心,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培养和提高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知能力、鉴别能力和欣赏能力。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以“中州筝派”筝乐为教学内容的音乐教育,更可以使学生了解音乐与相关历史文化,从而得到熏陶,培养对艺术美的感知力。例如“中州筝派”代表曲目《渔舟唱晚》。它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为背景,不仅体现了音乐本身的美,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欣赏这样的乐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本身的认识,也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学习传统音乐的兴趣,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因此,对“中州筝派”的学习和欣赏,有助于学生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能按照美的规律来美化自身和改造客观世界。

3、和谐校园价值

和谐价值主要表现在:A、借助音乐,进行心理疏导,平衡心理机制。听音乐有缓解压力,放松情绪的作用。当今大学生,特别是面临着择业和考研双重压力的毕业生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借助音乐,特别是旋律优美、节奏舒缓的传统筝乐更可以适当减轻心理压力,平衡心理。例如“中州筝派”中《高山流水》、《闹元宵》等许多曲目纯朴、明朗、积极向上是减压放松的最佳选择之一。B、借助音乐之间的交流,和谐校园文化。人与人的交往有助于校园文化的交融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和谐校园作用。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推动学生交往与合作,促进校园和谐与稳定。例如: 2009年6月13日我国的第四个“文化遗产日”,河南师范大学开展以“接近文化遗产,延续中华文脉”为主题的“保护文化遗产活动周”实践活动,在保护文化遗产活动周中,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图片展览、报告会讲座、资料片展播、保护文化遗产签名活动和征文等多种形式,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有关知识,营造高校师生关心、参与的文化保护的氛围,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这样的校园实践活动,一方面促进是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传播:另一方面增进了同学间的友好合作,从而加强了人与人的密切联系,促进了校园环境和谐稳定发展。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和谐校园价值,可以成为同学间友谊的桥梁、沟通的粘合剂。

高校音乐教育作为当代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是一个国家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它不仅是音乐文化的依托,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传承领域。重视、保护、传承“中州筝派”就是充分肯定其在音乐教育中的特殊价值。高校以“中州筝派”为教学素材,重视它的历史传承价值,美育价值以及和谐校园的价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知识,从而提高和完善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唤醒他们对非物质文化的重视与热爱。通过深刻挖掘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让学生们在轻松自然的音乐学习中培养一种爱国之情,让他们逐步明白学习的使命,为建设的和谐社会埋下深厚的伏笔。所以我们应该科学的认识“中州筝派”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为当代音乐教育增添新的元素。

参考文献:

[1]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11月第1版。

[2]田青《原生态音乐的当代意义》人民音乐 2006年第9期。

[3]薛艺兵《“非物质文化”新语境下的音乐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人民音乐2008年2月。

[4]孟凡丽、于影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教育地方课程开发探析》贵州民族研究 2007年 05期。

[5]易斌《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职业时空 2007年 20期。

注:河南省软科学资助项目,项目编号:092400430034.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教育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推动沈阳市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策略研究
新时期高职音乐教育的思路初探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