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妈妈,我要做新娘子啦!”

2009-10-21刘燕吉

为了孩子(孕0~3岁) 2009年12期
关键词:小雯新娘子爸妈

刘燕吉

4岁的小雯把妈妈弄得很烦心。

“妈妈,告诉你一件事哦,我要做新娘子啦!”小雯满脸兴奋,说完后,就害羞地把头蒙在被子里——这几乎成了小雯每晚睡觉前的一个仪式。

小小年纪,怎么对结婚这么感兴趣?妈妈收起了结婚照,刻意不提及任何相关信息。不料小雯翻出了照片,还明知故问:“这是谁的照片呀?”

会不会是孩子过于早熟了?妈妈觉得有必要给小雯洗洗脑:“你长大了就可以做新娘子了。但是做新娘子之前,你还要先做幼儿园的好儿童、学校的好学生⋯⋯”这之后,当着妈妈的面,小雯说得少了,却继续跟外婆念叨她的“结婚经”。

妈妈曾郑重地问过小雯:“你为什么要结婚?”谁知她一脸茫然,答不上来。妈妈百思不得其解:结婚对于小雯,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孩子的成长中总有这样那样奇奇怪怪的行为,你可能无法在任何一本育儿书里找到现成的答案,怎么办呢?

心理学家的研究可以给爸爸妈妈们一些启发:

你会以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吗?

7岁之前,孩子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与成人有很大出入。

“结婚”,在成人世界中,意味着责任,意味着性;而在一个4岁女孩的眼中,却可能代表着新娘子的美丽衣服、数不清的美味佳肴和热闹的亲朋相聚,这些和成人理解的“早熟”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当孩子频繁地使用诸如“结婚”等抽象词汇时,其实他是在模拟成人社会,并不断尝试适宜的使用范围。

越早出现成人概念和词汇的孩子,认知越早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同时也会给父母带来“必然”的麻烦和困惑。但是当你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时,会觉得这些其实很自然。

你会和孩子沟通吗?

对于一个学龄前孩子,“你为什么要结婚”是一个过于“开放”的问题,孩子根本无法回答,即使心里有想法,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所以,不妨采用判断题,诸如“是不是参加邻居姐姐的婚礼,让你觉得很开心,所以自己也想要做新娘子呀?”或是选择题,给孩子多提供几个选项,由此逐步“破解”孩子的想法。

你会引导孩子吗?

开诚布公地交谈比躲闪和压制更为有效。如果妈妈眼中流露出惊恐或不安,孩子得到的信号就是“结婚原来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所以,妈妈不妨找一个合适的场合,邀请孩子谈一谈想法,在充分理解和倾听孩子的基础上,再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对于婚姻的正确价值观传递给孩子。

另外,有的孩子以谈论某些话题来吸引家长的注意。对此,爸妈一定要反省自己是否平时陪孩子的时间过少了。

了解这些“透视童心”的原则后,你揪紧的心是否可以稍稍放松了?那么,对于这个特殊的案例,你还可以做些什么呢?

1. 紧跟孩子的成长脚步

细心的妈妈发现,以前,小雯总是嚷着要“结婚”,现在,她能够加上定语:我“长大后”要做新娘子啦。几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它表明小雯有了对于“未来”的知觉。此时,正是培养小雯时间观念的黄金时期。爸妈可启发孩子制定计划,比如:午睡起来的一小时能够做些什么?一整天的时间又可以用来做哪些事呢⋯⋯不断地帮助孩子评估计划并予以实施,可以使孩子形成较为准确的时间知觉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2. 带孩子接触更广阔的天地

总是蜗居在一个狭小的世界,孩子难免会对一些话题抓住不放,重复单调而刻板的生活。

多带领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在流汗奔跑中释放活力;培养兴趣爱好,让孩子的生活丰富多彩;给孩子更多的自主与责任,哪怕是浇灌一株小小的花草,都会让他对每天的生活多一份期待。也许某一天,你会惊喜地发现,孩子已经不知不觉中度过了让你烦心的阶段,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地成长。

猜你喜欢

小雯新娘子爸妈
大山舅舅结婚了
爸妈的约法三章
神奇的秀逗
谵语
路遇
听爸妈的话
唇语
有些玩笑开不得
新媳妇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