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语汇变异性的符号学阐释*

2009-10-19进,刘

关键词:语汇能指所指

曹 进,刘 芳

(西北师范大学 外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一、前言

网络语言顾名思义,是网民为了方便网上交际而使用的一种语言。“语言是一切文明和传播的基础,一切传播媒体都是语言载体,载体的变化往往会引起语言风格或语体的变化。”[1]19互联网作为网络语言的载体,其电子化、全球化、互动化、自由化、虚拟化等特点促使网络语言成为一种具有自身构成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媒体语言。网络语言的界定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秦秀白认为它是指“与网络和在线流通有关的语言,由三种语言成分构成:(1)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专业术语;(2)与网络文化现象相关的术语;(3)CMC(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交际(BBS,网络聊天等)使用的特殊用语。”[2]1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种即CMC交际用语。本文所探讨的网络语汇主要为秦秀白[2]提出的狭义的网络语言。正如索绪尔所说,语言问题主要是符号学问题,作为一种诞生于20世纪后期的特殊的社会方言,网络语汇也属于符号学的研究范畴。本文从符号学能指,所指之间的关系出发,结合语言符号意义的层级观,拟从符号角度的分类,符号能指与所指关系的变异性、网语符号具体意义的产生过程以及符号变异性产生的原因几方面探析网络语汇。

二、网络语汇的符号学划分

简而言之,符号学是一门研究符号的学科。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网络语汇可分为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是语音和意义的统一体。网络语汇可读符号有一定的语音形式,表现形式为文字符号,属于语言符号。具体来说,网络语汇符号系统中的语言符号由汉字符号,拼音符号,英文字母以及阿拉伯数字构成。它们的表现形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谐音。“谐音即利用相同或相似的发音,拼写出不同形式的单词,它利用视觉和声音上的错觉,人为地赋予语音另外一个意义。”[3]27它的表现形式包括(1)数字谐音如[注]本文选用的网络语汇来自http://topic.csdn.net/u/20070606/08/2501c156-c15d-4029-9f41-98e83b083218.html3166(沙哟娜拉,日语,“再见”),7456(气死我了)等;(2)方言谐音如稀饭(喜欢),酱紫(这样子)等;(3)英语发音谐音如3ks(thanks),Ih8u(I hate you)等;(4)输入文字时敲的别字如斑竹(版主),幽香(邮箱)等。

借代。“借代的基础是借体和本体的相关性。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其形式多样,可用部分代整体,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泛称等。”[3]29如打铁(写帖子,一般指有点儿重量的帖子),拍砖(对某人某帖发表与其他人不同看法和理解的帖子)等。

缩略语。包括英文字母缩略语和汉语拼音缩略语。例如DIY(Do It Yourself的缩写,自己动手做的意思),BS(鄙视的缩写)等。

重叠。网络语言中存在大量的相同符号过剩拷贝现象,即符号的重复使用。如东东(东西),片片(照片)等。

非语言符号的主要特点是音形离散。网络语汇中由键构符,图片,标点等组成的那一部分没有语音形式,表现形式为非文字系统的符号;又由于这部分语汇的能指与所指之间是一种模拟关系,因而它们属于非语言符号系统,表现形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键构符。由计算机键盘符号以及标点符号构成的像似符。如(:-&(生气),<@_@>(醉了)等。

此外,网络语汇的语言符号间、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间还产生符号混用现象。例如:

“GG你粉有料,PFPF,流口水ing”[注]http://xl.cqepc.com.cn/showcontent.asp?id=415

“哥哥你真有内涵,佩服佩服,我在流口水”。

在这句话中,出现了拼音、谐音、英汉混用的符号,反映了网络语言随意性、新奇性、变异性等特点。

网络语汇符号系统中的非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的符号混用现象表现为:

橙子对冰石说:?????[注]选自QQ聊天室外文交友区http://qbar.qq.com/

Bob对Anna说:haha,:-)

第一句话中,重复的“?”强调了问话人的疑惑,第二句中答话人将拼音与键构符混用,体现一种高兴的心情。

三、网络语汇变异性的符号学阐释

“根据索绪尔的语言观,能指是音响形象(sound image),是由音位模式组成的,所指则是体现意义的,属于词汇语法层次。”[4]92能指与所指所处的不同层次表明符号声音与概念意义的可分离性。“语言符号不同于感应符号和象征符号,它是进行交际和传递信息的基本形式,具有携带信息的能力,是音(形)、义结合的统一体。”[5]16所以能指与所指又是不可分割的。“能指与所指处于语言符号系统的不同层次,这使得声音形式与概念意义的不对称性成为可能,即同一个声音形式(能指)可具有指向多个概念意义(所指)的可能,而同一个概念意义又可具有多个表现形式。”[6]353我们知道,“常规语言的能指由语言的声音符号和书写符号构成,表现出能指形式上的单纯性及音形统一性以及所指的文化传承性和相对确定性。”[7]97作为一种用于网上交际的特殊语体,网络语汇能指和所指也呈现出偏离常规的变异性。

(一)能指、所指与网络语汇的变异性

(二)不对称的能指与所指——符号具体意义的产生过程

波林格提出“如果词语要成为我们思维里的东西,正如它必然要做的那样,如果语言要发挥它的功效,那么,在语声和语义之间就至少有某种联想。”[8]163在利用网络语汇交流的过程中,心理联想这一人类思维的本质特征成为网民创造性使用网语的基础。那么,具有离散性、不确定性、多样性、情景性和延展性的能指与所指是如何产生心理联想、实现符号由深层到浅层的转化过程,从而产生能指与所指的具体对应、产生符号的具体意义呢?语言是一个层级符号系统,语言符号分为物质符号,语言符号和言语符号,它们分别位于符号层次的深层,表层和浅层。“每一层级的符号总是由能指与所指构成,而他们的复合构成物又作为上一级符号的能指进入新的符号构成过程,周而复始,层级系统得以产生。”[5]222网络语汇中的借代词为例,借代(metonymy)不仅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格,也是一种重要的词义转移手段,它在网络语汇中被频繁使用。在一般情况下,能指与所指之间有固定的对应关系,语言符号的意义,所使用的对象,都是明确的,但“在创造性使用语言时,人们通常把先前的能指与所指关系放到一起,当成移植后符号的能指,让语言不断俘获新的意义,同时去掉一部分旧有意义。”[5]44网络语汇中的借代词就是对语言的一种创造性地使用。例如“打铁”一词在使用过程中,能指“打铁”首先在人们心里分别产生“datie”的声音形象,并产生对“打铁”这个符号的概括性的联想:“打”是一个动词,含有“制造”、“撞击”、“从事”等意思,通常后面会有名词进行补充说明;“铁”是一种有色金属,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铁”也是一种矿元素,缺铁会导致抵抗力下降,造成贫血;“铁”还可以是一种化学元素等等,网民开始在头脑中产生一系列有关“铁”的联想,并将“datie”这个音与客观世界中能使“打”与“铁”搭配使用的含义联系起来,声音与意义两者结合形成深层物质符号,判断出“打铁”为一种制造活动,“铁”为一种可以被锻造的金属物质;接着深层物质符号音义的结合又使得“打铁”成为具有一定抽象意义的语言符号,即“将铁这种金属制造成各种用具的力气活”;最后,由于“符号的能指具有指向具有相同或相似能指的其他符号的所指特征,若干个存储于听话者经验系统中所具有相同或相似能指的符号的所指可能被他们中的某个激活,并处于备用状态。”[6]354要把握词语在实际活动中的特殊意义,听话者或读者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百科知识和情景语境。“打铁”用于网络交流不可能是客观世界中铁匠干的活,“打铁”一词出现于“发帖”中,而“铁”与“贴”读音相似,发高质量的“贴”比较有分量,点击率高,因而“发帖”与“打铁”都属于费力打造高质量的活。这一过程中,浅层符号系统中“datie”的书写符号(发音)与其抽象意义共同充当表层符号系统中新的能指,通过一系列心理联想,结合存储于大脑中的世界知识和具体的情景因素,最终产生新的所指:“打铁”实指“打贴”,即“写有分量的帖子”的意思。在从深层符号层次到表层言语符号系统的过程中,“省力原则”起了作用。各实验证明,“面对某个个人或某个群体时,那些与我们头脑中已有的相关信息相符合的特征会更容易被我们记住。如果我们的头脑中已有了一种有待印证的意象,在接收新信息时,我们就会倾向于在其中挑选能进行这种印证的信息。”[9]54符号解读者总是通过符号的能指形式与所指具体意义间的最佳相关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寻找到最佳意义。在这个例子中,符号解读者排除“打铁”所具有的其它意义潜势,选取与当前情景最相符的一组能指与所指,从而保证了网语交际的成功。

四、网络语汇变异性产生的原因

网络语汇最大的特点为变异性,究其原因,除了网络传播自身的特点,我们认为还可以从能指与所指的关系上入手。

(一)从网络传播的自身特点来看

网语符号不同于一般语言符号,具有音、形、义三种形式,它只具有形和义,没有声音形式。据统计,语言对情境的社会意义的表达平均不到35%,剩下的65%的意义都是以非语言的方式表达的。由于网络交际缺乏面对面交流的真实语境,因而造成了非言语交际手段诸如表情、身势语等的缺失。为了尽可能弥补这一不足,交际者往往创造性地使用键构符、图片、标点等非语言符号和一些语言符号,以缩短交际距离,达到幽默、生动、直观的语用效果。

此外,网络传播具有即时性的特征。在网络交流中,尤其是在网络聊天室中,由于聊天室窗口是滚动的,为了保证交际的话语连贯,话语参与者必须尽可能快速发送信息,因而采用了大量的缩略语、谐音词、数字等语言符号,产生了变异现象。

(二)从能指所指的关系来看

索绪尔提出“语言符号是一个两面的心理实体……语言符号连接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10]101概念即事物的所指,音响形象即事物的能指。从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出发,网络语汇产生变异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能指与所指的不对称性

“能指与所指的不对称性即一种音响形象具有指向多个概念意义的潜势;反之,同一个概念意义又可能具有多个音响形象。”[6]353能指与所指的不对称性使得能指具有多样性、区别性和音形离散性等特征,所指具有不确定性、延展性以及情景性等特征。换句话说“一个符号的能指指向的所指经过进一步延伸可获得新的能指。”[11]网络语汇基于语言符号能指与所指的不对称性,利用谐音、借代等形式产生了诸如3Q(thank you)、椅子(第二个回帖的人)等语义异常,扩大了自身的词汇量,保证了虚拟交际的成功进行。

2.能指与所指的开放性

能指与所指的开放性是指对语言能指,所指及对意义的理解有无限种可能。人们可以借助语言符号以及能指与所指的不对称性连续不断的创造出全新的信息。此外,“能指与所指还可以突破语音、语型以及语义间约定俗成的联系,使他们之间产生新的联系,语形和语音由此而获得新的意义。”[5]40例如“盖楼”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建筑词汇,但在网络语汇中,它指“BBS中回同一个主题帖的人”,这一网络语汇突破了旧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得了一个与原有所指无多大关系的新的所指意义。

3.能指与所指的社会性

“语言符号中的声音部分具有社会性,它的意义部分也具有社会性,而声音方面和意义方面的结合又取决于社会条件,整个的音义结合物的语言成分也就必然具有社会性质。”[5]43作为人们用于网络交流的必要工具,网络语汇能够以能指的身份去和它所指的对象发生符号关系,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社会性,受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反过来,网络语汇也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一些网络流行语如 “你太有才了”(源于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宋丹丹与赵本山的小品)成为生活中夸赞对方有能力的日常用语。

此外,网络语汇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其使用者以青年人为主,35岁以下的年轻人仍占绝大多数,占到总体的83.7%,学历多在大专和本科以上,他们将社会流行语加入网络语言符号中,显示自身的时尚性。同时,网络语言使用者还创造性的运用谐音、借代、数字、键构符、图片等代替一些常规用语,创造一些新鲜感,达到张扬个性、排遣寂寞、愉悦游戏的目的。

4.能指与所指的可变性

语言符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会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而发展,因为语符的能指与所指之间具有可变性。基于此,网络语汇中的一些易于理解,便于表达的用语在交流中逐渐固定下来,成为网络基本语汇,而另一些尤其是那些怪诞生僻的语汇则是昙花一现,将会随着社会发展逐渐消失。

简而言之,能指与所指的以上几种特性均可归于能指与所指的任意性与理据性的统一。受到网络发展自身特性如交互化、快速化、简便化、自由化等的影响和社会文化发展的制约,一类网络语汇的表达形式和意义在交流中逐渐地固定下来,稳定下来,最终成为一种约定。“能指对它所表示的观念来说,看来是自由选择的,相反,对使用它的语言社会来说,却不是自由的,而是强制的。”[10]107因而,我们可以说,语言符号能指与所指的任意性与理据性的统一是符号的基本特性,也是网络语汇变异性产生的根源。

五、结语

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结合能指、所指以及语言符号意义层级观等理论探讨了网络语汇的变异特点,阐释了网语交际者如何产生网络语汇心理联想、通过符号由深层到表层系统的转化最终产生符号的具体意义,并从网络传播和符号两方面探析了网络语汇产生变异性的原因。关于网络语汇对汉语以及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正如陈原所说:“科学技术的发展导入了很多新语汇,它们不改变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基本词汇,但他们却丰富了人类的语汇库。”[12]207网络语汇自产生以来,数量增长迅速,具有一定的交际价值,体现了存在和发展的生命力,在这个信息时代,它是网络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陈卫星等.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2] 秦秀白.网语与网话[J].外语电化教学,2003,(94):1-6.

[3] 左海霞,姚喜明.修辞学视角下的网络语言[J].外语电化教学,2006,(107):27-31.

[4] 褚修伟.从符号学的角度看借代生成与理解[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2):92-94.

[5] 王铭玉.语言符号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 张俊.谐音双关的符号学阐释[A].顾嘉祖,辛斌.符号与符号学新论[C].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48-359.

[7] 陈雅.网络语言与传统汉语言的符号学对比[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6,(6):97-100.

[8] 张维鼎.语言文化编码[A].顾嘉祖,辛斌.符号与符号学新论[C].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54-167.

[9] 吕特·阿莫西等.俗语与套语[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10]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11] 张德禄.论语言符号的本体[A].陈治安,刘家荣.语言与符号学在中国的进展[C].1999:16-27.

[12] 陈原.社会语言学(第一版)[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3.

[13] http://topic.csdn.net/u/20070606/08/2501c156-c15d-4029-9f41-98e83b083218.html[EB/OL].

[14] http://xl.cqepc.com.cn/showcontent.asp?id=415.

[15] http://qbar.qq.com/[EB/OL].

猜你喜欢

语汇能指所指
福安土白语汇的语言年代学考察
遗忘者
论《群音类选》的编选类分及其官腔类所指
用歌剧语汇展示戏剧力量——解读悬疑歌剧《马克若普洛斯档案》
《荆楚岁时记》饮食类语汇探析
正义概念的所指霸权和能指反抗
向大师致敬
语言与文字:艺术视野下的文字与图像关系研究之四
火柴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