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五个基本”建设 夯实农村党建工作基础

2009-10-15李德炳

党政干部参考 2009年1期
关键词:基层组织村干部党组织

李德炳

一、加强“五个基本”建设来自实践需要

多年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面对税费改革的新情况、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基层组织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问题。主要存在干部能力不适应,党员作用不突出,基础阵地不健全,制度建设不完善,开展活动不经常等问题。

通过系统分析,我们发现这些问题涉及队伍、阵地、制度、载体、保障五大要素,都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五大要素,个个关系基层组织的功能要害,事事关系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只有五大要素共同支撑,才能保证基层组织正常运转。为此,我们提出保持和发展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必须做好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切实加强基本队伍、基本阵地、基本制度、基本载体、基本保障“五个基本”建设,着力解决基层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加强“五个基本”建设重在系统推进

“五个基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组成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体系。加强“五个基本”建设,必须系统配套,整体推进,才能达到协调运行、增强合力的目标。

(一)加強基本队伍建设。发展靠人,事业靠干。我们通过抓班子、带队伍、聚人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重点选好党支部书记。二是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重点培养发展青年党员。坚持不懈地抓好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注重在外出打工青年、年轻致富能手和村级后备干部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保证每个村有3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每年有1—2名青年入党积极分子申请入党。

(二)加强基本阵地建设。一是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制定规划。根据建设新农村的实际需要,着眼长远,统筹考虑,按照城郊型、水乡型、田园型、古朴型、山村型规划设计,要求各村部建筑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最低达到“一院六室”的目标:村部有独立的大院,设立村党组织办公室、村委会办公室、党员活动室、计生服务室、村民调解室、文化娱乐室。有条件的地方,把村级卫生室、农民超市和农技服务队纳入进来。二是坚持广开渠道,突破资金瓶颈。市委、市政府做到重心下移、困难上移,新建村按7万元、改扩建村按2万元的标准投入,需要地方配套的480万元资金,由市级财政和市管党费解决。三是坚持建用并举,发挥阵地功能。在完成活动场所主阵地建设任务的基础上,按照一套办公桌椅,一套电教设备、一组档案柜子、一批图书资料、一套娱乐工具的标准,完善配套设施,增强服务功能。

(三)加强基本制度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按照实际管用的原则,结合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重点建立五项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坚持村干部轮流坐班制度,实行发展党员“两票一公示”制度,推行党员民主议事制度,建立党员“三评”制度,推广村民理事会制度。

(四)加强基本载体建设。没有活动载体,就没有生机与活力。我们以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为总抓手,突出基层组织、党员干部和一般党员三类主体,分别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探索党建服务中心的有效载体。一是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由过去主要解决“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问题,转向“强班子、强实力、强管理”,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是大力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双建双带”活动,建基地、建公司,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三是普遍开展农村党员“设岗承诺”活动,设立帮带致富岗、学用科技岗、宣传政策岗、倡导新风岗、促进和谐岗、义务保洁岗、民主议事岗、村务监督岗等,党员根据自身特长选择相应岗位,提出具体承诺的事项,能做到什么就承诺什么。

(五)加强基本保障建设。为了增强岗位吸引力。调动干部积极性,市委出台《鄂州市村干部经济待遇保障办法》,切实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一是建立结构补贴制度。村干部任职期间,实行“基本补贴+绩效收入+奖金”的结构补贴制度,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保证每人每年不少于5000元。基本补贴按月发放,每人每月不少于300元,主职干部可适当提高;完成目标考核任务的,绩效收入每人每年不少于1000元;奖金部分根据村干部业绩表现,由乡镇(街)自行确定。二是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对现任村干部,采取单位和个人分担的办法,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每人每年交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不少于1500元,一般由单位承担70%,个人承担30%,退休时一般可以拿到500多元的养老保险金。对于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单位承担部分由乡镇财政转移支付办理。三是建立定额补贴制度。对离退职村干部,建立定额补贴制度,按月发放生活补贴30—80元。目前,全市各乡镇街全面落实了这三项制度,得到了广大村干部的欢迎和拥护。

三、加强“五个基本”建设取得可喜变化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五个基本”建设,旨在夯实执政基础,激发党员活力,建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一年多的实践表明,“五个基本”建设是务实之举,深受基层欢迎,取得明显成效。

(一)坚持以人为本,激发了党员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五个基本”建设,体现了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解决的是他们多年想解决又无力解决的问题,他们发自内心地拥护这种做法,参与创建活动。村干部思想不断解放,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增强,对于招商引资、调整结构、开拓市场不再陌生。全市420多名村干部建有自己的基地,拥有自己的实体,他们不再是守田头而是闯市场。通过加强党员意识教育,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关心帮扶困难党员,增强了农村党员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使党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心骨。

(二)坚持固本强基,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按照“抓两头、促中间”的思路,把“五个基本”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创“五好”的基础工程,在引导先进基层党组织创“五好”的同时,使许多条件不具备的达到了“五个基本”的要求,有效提升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全市把30个贫困村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以“强班子、强实力、强管理”为目标,采取牵头单位组织,参与单位帮扶,财政资金扶持的办法,派驻工作指导组,抓好支部班子建设,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累计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兴修村级公路、活动场所、灌溉设施和村民卫生室,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效的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三)坚持服务群众,密切了党与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五个基本”建设,加强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增强了基层组织服务群众功能,解决了农民群众的所盼、所需、所怨,不仅受到党员干部的欢迎,而且受到农民群众的拥护。通过“五个基本”建设,基层干部学会运用民主协商、依法办事、提供服务等工作方法,带领农民闯市场、奔小康、建家园,融洽了农村党群干群关系。

(四)坚持围绕中心,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个基本”建设,既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又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证。通过加强“五个基本”建设,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牛鼻子,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2007年,全市农民人平纯收入4393元,增长22.7%,比上年提高7.19个百分点。农民人平纯收入绝对额在全省居第4位,增速居第2位。有力地促进了我市新农村建设。

(摘自《红旗文稿》2008年第22期)

猜你喜欢

基层组织村干部党组织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前郭县严抓善管强保障促村干部担当作为
发挥好参政党基层组织的履职作用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驻村干部拼命干,村干部靠边站?
如何理解党的基层组织任期“新规”
驻村干部切勿“喧宾夺主”
党的基层组织
党组织在正式党员减少为3人以下时如何开展工作?
地勘事业单位基层组织建设的难点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