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浓于血

2009-10-13方毓强

上海采风月刊 2009年10期
关键词:弃婴乐意领养

方毓强

记者、作家、摄影家、旅行家。硕士。热衷于研究文史哲经,关注人类学。信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关注中外文化的交流。访问过欧美亚20余国。发表文字数百万。在多个国家举办个人摄影展。

这句谚语原来应是“血浓于水”,寓意民族、种族的感情至上,家庭、家族内的亲情高于一切。今天的中国人尤其喜欢使用这个谚语,小到家庭,大到两岸关系都会频繁出现。不过,生活中却常常出现相反的情况,所以我将这句谚语倒装了。

【洪大使有个中国养女】

8月下旬,美国新任驻华大使洪博培(Jon Huntsman)正式上任,中国各主流媒体如新华社等在报道中都披露了一则令人兴味的消息,洪博培与妻子玛丽(高中同学)曾在1999年到中国江苏扬州市领养了一个女弃婴(后又领养了一个印度女婴)。

洪博培讲得一口流利的汉语,他被奥巴马总统提名为驻华大使前,是美国犹他州州长。在记者招待会上,洪博培与已经10岁的中国养女杨乐意(Gracie Mei)的亲密无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女儿来自扬州,“中国有一句话说,扬州出美女,看她就是很美丽的。”接着他还引经据典: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句话,两千年以前汉朝的时候说的,如家庭快乐,则国之太平。

1999年的一天,扬州市某菜场门口遗弃着一名刚出生一两个月的女婴,她随后被送到市社会福利院,她就是杨乐意。中国弃婴,大致由于生育政策、私生子、残疾和贫困等原因造成。当年,已生育了5个孩子的洪博培夫妇,通过中国收养中心领养了小乐意,他们的大爱彻底改变了小乐意的命运。

2006年,扬州市福利院收到了洪博培一家发自美国的贺卡,“汇报”小乐意及全家的近况(中文大意):致扬州社会福利院的朋友们:多么想让你们知道,我们全家是多么地爱我们的小公主Gracie Mei,她给我们全家带来了巨大的欢乐!

【7万中国孤儿在美国】

10年前,我到外省一个大城市高级宾馆下榻,在大堂里看到几十位老外都手牵或怀抱着中国婴儿,出于好奇,我就向人打听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这些老外都是美国人,他们通过复杂的手续,向中国收养中心正式获得领养中国孤儿的资格,然后将这些孤儿带回美国。当时我虽已在媒体里干了十多年了,但过去从未在中国媒体看到过相关报道,我突然感到自己太闭塞、木然了。我站在大堂里神情凝重,向这些老外行注目礼,也为这些原本苦命的中国孤儿祝福和庆幸。

事后,我就开始关心起此事来。这才知道,领养中国婴儿的老外当中80%是美国人。从1989年至今,美国人总共领养了大约7万名中国婴儿(主要是女婴和残疾婴儿)。

美国人领养中国孤儿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自己没有生育,一是出于大爱。即使是出于第一个目的,美国父母也表现出了大爱,有非常感人的故事。

【人间有大爱】

美国女律师琳达夫妇1998年在湖南常德市收养了出生10天的女弃婴小凯丽。4年后小凯丽患上血癌,为寻找与她相匹配的骨髓,琳达女士多次来华,并通过中国媒体刊登寻找小凯丽亲生父母的启事,愿以10万元人民币作为酬谢。不幸的小凯丽是万幸的,她有伟大的美国父母。经3年努力,终于找到了救小凯丽命的骨髓。

中国人领养孩子,大多出于“传种接代”、“养儿防老”的目的,因而大多愿意领养男婴,而且不愿意他们与自己的亲生父母联系。现在全国各地还经常发生拐卖男孩的恶性案件。

白皮肤、高鼻梁的美国人领养了黄皮肤的中国婴儿,永远无法隐瞒的,而美国人从来就不准备隐瞒。他们都愿意让自己的中国孩子学习中文,带回中国出生地寻根。这些美国家庭还有自己的团体,定期举行聚会等等。

领养一名中国孤儿一般至少要向中国交付2万美元,另外在美国抚养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大学毕业,父母一般要花费15万美元。没有爱心的人是很难愿意承担的。

与这些美国人相比,不少中国人的思想、品格、行为是很有问题的。我们没有抚养好自己民族和国家出现的孤儿,我们也没有领养过比中国穷的国家的孤儿……

猜你喜欢

弃婴乐意领养
被领养出的人生赢家?
On the E—C Translation of the Subtitle of Mirand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ion Aesthetic Theory
弃婴岛的现实困境与法理分析
弃婴岛存废
为啥呀?
“弃婴岛”之困在保障
大家族de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