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的灵魂

2009-10-13李彩艳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刺耳词句教学内容

李彩艳

摘要: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感受真、善、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应把握文中奔腾汹涌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了。

关键词:语文;情感教育;灵魂

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深具美感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感受真、善、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应把握文中奔腾汹涌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了。因此“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一、创设情境,呼唤情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心理学认为:情感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情境。语文教材中,作者描绘情境是为了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增强艺术效果。而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正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入课文,把学生从枯燥无味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创新思维得到开发和发展。例如一位教师在教《生命的意义》一课时,先介绍俄国思想家、哲学家别尔嘉耶夫的一段话:“只有死亡的事实才能深刻地提出生命的意义问题。这个世界上生命之所以有意义,只是因为有死亡。假如在我们的世界里没有死亡,那么生命就会丧失意义。”此时,学生沉寂。接着,教师讲述了一段故事:1999年10月3日,愉快的假日里,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在高高的缆车上放飞着他们的欢笑,欣赏着被枫叶染红的峡谷美景。就在这时,缆车忽然间离开了缆绳,急速地坠落。十几条鲜活的生命一瞬间就要消失了。就在缆车坠地的那一瞬间,父母用双手奋力托起了年仅2岁的孩子。父母双双遇难了,而他们却用双手托起了孩子的重生,这个孩子叫潘子浩。此时,多媒体播放韩红的歌曲《天亮了》,屏幕显示歌词和flash动画。听歌曲时,许多学生都在啜泣。然后,在音乐声中,教师开始提问:“这是个近乎残酷的换位体验,假如你是潘子浩,在父母为你托起了这第二次生命后,你对生命是否有更深刻的理解?请你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开头,说说人生目标与生活方式。”这位教师充分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图文并茂、声情并举,在充分展示文学艺术的魅力的同时,无形之中也在情感上创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其中,从而深刻揭示了情境中的寓意。

二、利用教材,体验情感

所谓以情施教,就教学内容而言,便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富有情感地讲解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作情感处理,充分展示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教师的责任是把教学中那些内含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加工、提炼展示出来,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感染,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影响,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

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要把握课文内在的情感线索。《驿路梨花》是一篇节构精巧、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情感丰富的上乘之作。它所写的小茅屋的故事,时间上跨越了十多年,文章并没有平铺直叙来历,而是采取了“投宿”的一晚一景,以“我们”的所见所闻为主线,逐步展开故事情节。文章有顺叙、有倒叙,层层设疑,悬念层叠,跌宕起伏,情景交融,优美动人。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循着作者的思路,去寻找小茅屋的主人,那么随着情节的展开,在对关键词句的体会中,学生的内心激情就会不断高涨,从而产生共鸣。使欣赏者在对课文内容产生具体感受的前提下,深深地被感动、被吸引,在欣赏主体与欣赏对象之间,从感情、意志到思想达到默契。领悟作者的心理体验,真正被主人公美好的心灵所感染,产生向他们学习的愿望并付诸行动。

三、咬文嚼字,强化情感

咬文嚼字是阅读理解的硬功夫。所谓咬文嚼字就是对那些言简意赅的关键词句作细细的品味,悟出其蕴涵的深意。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会抓关键词句来分析,但只有把词句的分析与贯穿全文中的心理体验、深刻的寓意结合起来,挖掘词句中蕴涵的情感因素,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领悟课文的要旨。例如《藤野先生》一文中第31节有这样几句话:“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教学中应抓住“特别听得刺耳”,要学生细细地“嚼”:“刺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刺耳”?又为什么“特别听得刺耳”?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经过思索,联系上下文,联系课文中心,深入推敲,学生懂了:“刺耳”是声音杂乱,听着不舒服。“特别听得刺耳”是听了特别不舒服、难受。同胞因愚昧被杀,因愚昧而做“看客”,祖国因落后遭污蔑,日本“爱国青年”妄自尊大,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挫伤,“刺耳”实指刺心、心灵痛苦,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抓住“刺耳”咬文嚼字,蕴涵其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闪出的耀眼火花,将使学生受到感染,引起共鸣。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每一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和操心的情感世界。他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做教师的人……要是我们,做教师的人,在心里也像儿童对待我们那样,把无限的信任同样地给予他们就好了!那将是一种富有人情的相互尊重的美妙与和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善于抓住教材,挖掘情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感受语文的意境美,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促进其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猜你喜欢

刺耳词句教学内容
除夕夜的青烟
有些话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