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远”设备闲置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2009-09-29孙发明王克胜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09年9期
关键词:资源建设培训

孙发明 王克胜

摘 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从2003年实施以来已经有6年时间了,它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给中小学基础教育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怎样用好“农远”资源,仍是现阶段乃至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农远”管理员工作的实践与感悟,深入剖析“农远”设备闲置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农远工程”;设备闲置;制度激励;培训;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8-0015-03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从2003年实施以来已经有6年时间了,它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给中小学基础教育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怎样用好“农远”资源,仍是现阶段乃至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评价“农远工程”的成败与否,最重要的指标还是要看它的应用实效。但是从笔者所在区域学校的调查情况来看(我县属“农远工程”试点县),大部分“农远”项目学校设备闲置或挪用情况依然比较严重,这就大大违背了国家“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初衷。

那么,如何在现有条件下,结合农村学校实际情况,让“农远”设备真正用起来,真正出效果,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农远”管理员工作的实践与感悟,深入剖析“农远”设备闲置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应对策略,与同仁们商榷。

一、“农远”设备闲置的成因分析

1.领导重视不够,缺少激励机制

对建设“农远工程”,可以说学校领导都举双手赞成。学校不需要花一分钱,却得到了现代化教学设备,对于前期的教师(管理员)培训,学校也能够积极派教师参加。但在实际应用中,只要新鲜感一过,教师就觉得利用“农远”资源进行教学虽好,但与传统教学相比麻烦很多。虽然上级部门领导一再强调对“农远”设备要“宁可用坏,不要放坏”,甚至有的地方规定每周必须在多媒体教室或计算机室上多少节课。但这些项目学校往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级领导检查时胡乱填写使用记录,至于怎样使用,怎样去辅助教学,却根本不从实际角度去考虑,并没有真正把“农远”优质资源应用到教学实处。

另外,多数学校领导指定了某某老师为管理员(多为兼职)后,却只字不提报酬,更谈不上与评职、评优、晋级等挂钩。设备应用中需要用电及设备耗损添置,而大部分农村学校却苦于无资金投入。因此,学校领导虽口头上说赞成应用“农远”设备进行教学,但如果没有鼓励政策,没有相关管理员和使用教师的激励机制,不能及时添置易耗设备,“农远”设备成为摆设就必将成为多数“农远”项目学校普通存在的问题。

2.管理员热情不够,专业知识尚需提高

农村大部分学校人员缺编,造成很多学校无专任“农远”管理员。从笔者所在县中小学校来看,竟有97%的项目学校管理员都是兼职,他们自身都有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有的“农远”项目学校(多为小学)由于教师严重缺编,还存在“包班”现象。因此,这些兼职管理员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和资源下载。另外,由于他们不是专任的管理员,事先没有使用相关设备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只通过一二次岗前培训是很难熟练掌握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技术的,更别说去制作课件和整合教学资源了。

另一方面,管理员的水平和责任心也将直接影响到学校远程教育工作的开展。当前,由于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人员流动比较频繁,这就造成远教专任教师队伍极其不稳定。而如果全凭管理员个人兴趣爱好,工作无报酬,无合理评价激励机制,大多数管理员开始时的满腔热情,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可能就会逐渐消逝,再加上学校领导不督促、不提倡,像现在很多学校出现的“管而不理”的现象就在所难免了。

3.课任教师参与不够,与管理员配合失调

一所农村学校,由于参加“农远”培训名额有限,往往只能是管理员去参加培训,也就是说这些设备一般只有管理员才会使用。但我们知道,光管理员使用这些设备还远远不行,要想把这些优质资源应用于教学,没有广大一线教师的参与是不行的,而这些农村学校的一线教师(非管理员老师),却又不会使用这些设备,有的教师即使想利用这些优质资源进行课堂教学,一方面苦于不懂使用技术,怕把设备用坏了;另一方面也不知道自己所要的相关资源学校资源库里究竟有没有(如相关课件、教学视频等),管理员是否与自己配合?这样,要想应用这些资源上一二节公开课尚还可以,但是如果要长期用、经常用,那就很难实现了。

4.资源不够,与教材脱节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各个学科均出现了不同版本的教材,不同省份的教材版本各不相同。这就造成了各地方使用的教材版本可能与中央电教馆的资源版本大不相同。这样即使我们认真接收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也无法直接使用。另外,有时下载的资源还滞后于教学进程,当资源下载下来时,课程都已经上过了。如果再加上有的学校管理员不够认真的话,甚至不去下载或下载下来的资源不进行分类整理,造成教师想应用却无教学资源的现象。这也是出现“农远”设备闲置的另一重要原因。

二、“农远”设备闲置的解决对策

1.制度激励,以奖促用

要想鼓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利用这些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就要有合理的制度和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只有通过合理的制度充分调动教师运用“农远”资源的积极性,充分考虑管理员和使用教师的工作量,并把评先和晋级等与之挂钩,让那些在教学中会使用、经常用的教师得到实惠,也让管理员的工作得到一份合理的报酬。只有通过这些做法,才能让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的教师有动力,看到希望,得到实惠,他们在工作中才有干劲。这样也就有可能会带动一大批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的教师,形成人人都利用“农远”资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喜人景象。这比那种纯粹形式上的检查或用制度高压要好得多,也能让教师应用资源形成一种自觉行动。

2.加强培训,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影响“农远工程”整体推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专业教师的数量和质量。然而,专业教师匮乏或专业知识不强是当前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有的小学“农远”管理员甚至都不会安装操作系统,遇到电脑的一点软件故障就不知所措,更别谈专业的资源管理和资源建设了。因此,作为上级主管部门,不是把计算机室和卫星接收设备建起来就完事了,而应花大力气去抓管理员的培训工作,那种蜻蜓点水式的半天或一天培训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另外,作为受训教师,也绝不能单靠培训学习。而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敢于实践,大胆使用,并善于钻研。同时,作为一校之长,也应该经常安排那些懂技术、内行的教师给校内教师做培训,以实现“人人会使用,人人都内行”的可喜景象。

3.资源建设,拿来主义与自建并举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教师如果没有相关教学资源,就无法开展多媒体教学。这就要求我们管理员和一线教师经常去收集、加工、整理相关教学资源。做到拿来与自建相结合。另外,针对单靠卫星接收的信息资源有限或与实际教材不配套的情况,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丰富资源,实现天地合一(“天”即天网,指利用卫星接收的网络;“地”即地网,指互联网),双管齐下。这样资源不配套或资源不足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另外,我们在使用教学资源时,决不能一味地采用拿来主义。有的资源还需要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和地方特色加以改进。比如笔者观摩过一名小学教师利用“农远”资源上的一节小学数学课——《可怕的白色污染》。从多媒体课件来看,我们看到课件展示的白色污染背景大多为城市的高楼大厦或建筑工地,与学生整天生活的山区环境大相径庭。课后笔者与上课的几名学生进行座谈,他们一致认为,课件中展示的图片与自己太遥远。如果这位老师不是完全的照搬照抄,而是把我们日常生活中学生能看到又容易忽视的一些“白色污染”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一定觉得既亲切又有说服力。

因此,资源建设,我们要采用拿来主义与自建相结合,这样我们就不会把别人的资源完全当“速冻产品”而拿来就用。学生也就可能从这些优质的资源中获得更多新知,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三、结束语

农远项目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农村地区实施的规模最大的教育信息化工程,国家的投入也是非常巨大的。因此,作为我们每一位“农远”项目学校的教育工作者都要把“用”字当先,积极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优势,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扩大学生视野,促进学生认识水平提高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促进学生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王珠珠.推进“农远工程”可持续发展的策略选择[J].中小学电教,2007(1).

[2]廖代艮.“农远工程”终端设备问题的现状分析与策略探究[J].中小学电教,2007(9).

[3]焦广斌,孙秀臣等.立足于本地实际,努力提高远程教育的实效[J].中小学电教,2007(12).

[4]超想.农远设备因何闲置[DB/OL].http://hi.baidu.com/cx3000/blog/item/dd224754bf290c52564e0026.html

[5]薛天明,夏金兰.从师资和运用方式上改变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现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2).

(编辑:郭桂真)

猜你喜欢

资源建设培训
欢迎订阅《中小学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与服务探讨
检察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
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共享机制研究
保定旅游资源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