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考铺就跨越式发展之路,实践绽放数字化校园之花

2009-09-29周应华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09年9期
关键词:扬州市校园数字化

周应华

江苏省扬州市是全国信息化试点城市之一,也是全国首批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之一。扬州市现有普通中学186所,中等职业学校18所,小学279所,在职中小学教师3.8万人,在校中小学生56万人。目前全市生机比达11∶1,师机比达3∶1,多媒体教室有2000个,网络机房有780个,建成校园网的学校377所,“班班通”教室达2500个,网上商品化资源容量达2TB,网上个性化、本地化资源容量达6TB。经过扬州教育人多年的共同努力,扬州教育信息化工作得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围绕一个中心,实施两项战略

“一个中心”,即以服务教育教学为中心。扬州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清晰、指向明确,就是围绕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为师生的终生发展服务,为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服务,归根结底,就是为教育教学服务。“两项战略”,即指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和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化两项战略。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扬州教育跨越式发展。 “十一五”期间是扬州市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信息化建设面临着新的国内外形势,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如何确立自身优势,寻找区域教育的快速发展之路,尽快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这是一个战略选择的问题。我们选择的路径是借助教育信息化加快追赶的步伐。

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化,实现扬州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是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懈追求的目标。由于信息技术具有“知识传播快、覆盖面广、资源共享便利”的优势,为了让偏远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我们决定以教育信息化为抓手,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传播和放大,促进教育快速发展,最终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基于以上的战略选择,扬州市总体上希望通过教育信息化实现两个目标:一是用信息化促进师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二是用信息化促进教育教学和管理效能的提升。

二、进行科学规划,实施“三步走”建设历程

第一步,初步建成扬州教育城域网,全市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实现“校校通”

以“胖中心、瘦终端、高带宽”的系统整合方式建成了扬州教育城域网,通过市场运作方式促进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就是紧贴教学,从一开始我们就明确教育信息化为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服务、为提升教育质量服务,突出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两大领域的重点应用,最终形成了“政府推动、系统整合、市场运作、紧贴教学、重点应用”的扬州信息化建设模式。

第二步,初步形成网上优质教育资源体系,实现全市“高水准、全覆盖校校通”

我们自主开发建设了“扬州教育资源网”,进行优质教育资源开发。这个阶段我们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保证资源的本地化和个性化:我市每年组织本市教育专家及一线特、高级教师精心讲授在线课程100余场次;为发挥中小学骨干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示范作用,组织摄制了新课改示范课360余节;为了让广大农村学生也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市教育局组织了全市270余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优良教学业绩的一线优秀教师,通过网络进行小学同步教学和初中同步课程辅导。目前网上共有义务教育阶段课程2000多小时,全市56万中小学生可以在学校、家庭收看“同步课程”,共享名师资源。 “同步课程”也已经成为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成为教师备课的参考课程,在提高全市教育教学质量,尤其是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第三步,区域整体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2006年,我市启动区域性整体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数字化校园”154所,各建设学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统一的平台、规范的管理使学校的办学理念得到了提升,学校的管理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师生的信息素养和能力不断增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力度不断加大,学校在教学、管理、科研、服务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学校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研究的水平逐步提升。

三、区域整体推进“数字化校园”,强化教育教学应用重点

“数字化校园”的创建从哪些方面入手?我们在实践中提出了这样一个基本公式:数字化校园=数字技术+学校各项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数字化校园在管理应用和教学应用上的“一校一特色”。一方面,我们在学校软件平台,特别是管理平台的建设上强调统一。如果学校各自为政,平台之间不能相互打通,软件之间不能相互兼容,最终就可能会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所以我们在软件和平台建设上强调,要具有充分的开放性、兼容性、互通性,这是从整体角度来考虑。另一方面,在具体的创建过程中,我们更加注重学校的创建特色。我们把“一校一特色”作为数字化校园的硬性要求来做,就是希望所有的学校在创建过程中,都既要做好“规定动作”,又要做好“自选动作”,能够形成自己的特色,避免不同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最后形成呆板的、缺乏活力的数字化校园体系。在创建过程中,我们坚持突出教育教学发展,强化四个应用重点。

1.信息化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

我们要求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改革系列问题: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和掌握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规律;引领教师在现代教育理念下,优化教学设计,有效运用各种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注重网络时代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高效获取、使用、表达信息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作为信息时代公民的道德意识、法治意识与社会责任。

2.信息化在教育管理领域的应用

从管理应用角度,整合全市“数字化校园”创建校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消除“信息孤岛”,形成扬州市数字化校园群。

3.校长和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

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根本保证。我市把信息技术纳入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必修课程,分层分级抓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应用、开发、管理、学科教学五支队伍建设,根据各类培训实际情况分为特色培训(如Intel未来教育)、分层培训、自助培训、在线培训等多种形式来进行。

4.个性化、本地化网上优质教育资源建设

特色资源是网络应用的核心,区域性整体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校本资源、个性化资源的建设。我们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信息技术相关活动,引导促进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和利用,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积累具有区域特点的优质校本资源,整体推进市、县、校三级资源的共建共享。

四、稳步推进取得成效,“数字化校园”初现成果

扬州市区域整体推进“数字化校园”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已创建“数字化校园”学校154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得到了提升,学校的管理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明显改观,学校的办学层次也发生了质的改变。

1.信息化课题研究走向深入

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扬州市涌现出一大批与信息化建设应用相关的课题,形成课题、信息技术、学校发展三位一体的态势。我市现有国家级重点课题4个,国家级课题57个,省、市级课题91个。“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国家级重点课题《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式与效益评价研究》立项至今已有31个子课题学校参与研究,已初步形成围绕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教育资源、教育培训、教育后勤等多层次、全方位的应用研究成果,打造了包含电子备课、网络教研、网络行政管理等多方面的典型案例,该课题的中期研究报告得到有关专家及领导高度好评。

2.信息化应用成果颇为丰富

自从“数字化校园”建设以来,教师的行为方式正在一天天改变,在教学上,教师们不仅可以运用多媒体网络手段教学,还可以通过扬州教育城域网中的资源库、电子备课系统备课、共享电子教案,教师们还纷纷在网上发表教学心得,开展反思交流。

“数字化校园”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网络平台,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正是改革课程过于偏向对知识的传授,注重形成自主积极的学习兴趣,借助“数字化校园”的推动,促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倡导学生乐于动手、勤于思考、积极探索、主动参与,进一步养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查找信息、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会议交流影响不断扩大

扬州多次应邀在国家级会议上作经验介绍和交流发言。2006—2008年以来,分别在华东地区教育信息化座谈会、全国“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研讨会、2007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全国教育技术应用区域推进研讨会等会议进行交流发言。

扬州教育信息化建设经验相继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电视台、江苏省教育电视台等国家级、省级媒体报道。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了近20篇有关扬州市“数字化校园”建设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文章。扬州市电化教育馆也不断获得各级各类荣誉,市教育局连续六年被扬州市人民政府评为信息化应用先进单位,2008年,扬州市电化教育馆获“全国电化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五、结束语

“数字化校园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这不仅是对所有创建学校的要求,也是对我们教育行政部门及其教育技术专业机构的要求,我们将不断革新思路,拓宽视野,关注信息化发展的前沿理念和技术,并将其进行有效整合,促进扬州教育信息化向纵深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扬州市校园数字化
扬州市出台《扬州市氢能产业安全管理暂行规定》
扬州市查处一起非法经营汽油案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数字化制胜
扬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