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体系的构建

2009-09-28褚建军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5期
关键词:继续教育体系构建辅导员

[摘要]当前辅导员队伍继续教育存在着体系不完善、不健全、不规范等问题,高校应当细化辅导员之间的分工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和开展职业规划,同时构建完善的学历教育体系,并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师。

[关键词]辅导员;继续教育;体系构建

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是指根据高校学生工作和高校在职辅导员自身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高校辅导员所实施的促进其职业素质提高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总和。它是一个科学的、系统的培训体系,需要完善的辅导员培养的学历教育体系为基础,健全的辅导员职业培训体系来支撑,规范的辅导员社会化培训体系来保障。但是,当前很多高校辅导员培养的学历教育体系尚未形成,对辅导员的职业培训也仅仅停留在起步阶段。因此,构建一个科学系统的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体系,是推进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

一、辅导员继续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1、辅导员培养的学历教育体系还不完善

虽然从1984年开始,教育部就在12所院校设置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始招收和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本科生。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全国已经有一批高校设置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齐全的专业教育体系,也培养了一批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但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发展历史不是很长,尤其是其中关于辅导员工作的研究和教学起点很低。以高校辅导员为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也还没有建立。而且,很多高校都根本没有形成辅导员培养的学历教育体系。这就使得辅导员的工作丧失了研究的手段和依托,辅导员的继续教育也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辅导员的职业培训体系还不健全

多年来,我国高校大多重视对辅导员上岗前的培训,但是对任职后的培养却很缺乏,常常被“使用即培养”的错误观念所左右。随着国家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视,辅导员的培训开始逐渐受到重视。目前,教育部已制定了《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并提出逐步建立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的培训格局。但总体上讲,我国辅导员的职业培训体系尚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的辅导员培训体系尚未形成,同时还缺乏科学的培训课程体系和优质的培训教材,对国内外优秀教育研究成果的研究借鉴还不深入等。所有这些,难以对辅导员的继续教育体系形成有效的支撑,系统的、科学的继续教育体系也就很难形成。

3、辅导员的社会化培训体系不够规范

辅导员继续教育体系的构建仅仅依靠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它同时需要规范的社会化培训体系来补充。它要求一些专业团体和社会培训机构参与到其中,针对高校的辅导员举办各种各样的专题培训班和社会资质培训班,以弥补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辅导员职业培训的不足。但是,一些社会化的培训机构往往以盈利为目的,

往往把培训和旅游相结合,不仅培训内容缺乏科学规划,培训效果也得不到保障。

二、辅导员继续教育体系构建的几点设想

构建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高校自身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构建过程中需要注意学历教育体系的构建和非学历教育体系的构建并重,高校自身专业培养和系统培训与社会化培训相结合,形成一个齐头并进、互为补充的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体系。

1、逐步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的再分工

当前,学生工作领域已由原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拓展到助学服务、心理辅导、就业指导、课外活动指导、素质拓展、科技竞赛指导等多个领域。要适应学生工作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辅导员需要掌握多门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涉及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心理学、管理学、政治学、党建等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要把所有的辅导员都培养成各领域的通才很不现实,因此,开展学生工作领域的再分工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性需求,也是促进学生工作大发展的新契机。把辅导员培养成助学服务、心理辅导、就业指导、课外活动指导、素质拓展、科技竞赛指导等不同领域的专家,是当前辅导员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没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的再分工,就谈不上系统、科学的辅导员继续教育体系构建。

2、同时构建辅导员的学历教育体系和非学历教育体系

辅导员队伍建设,一要提高辅导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二要提高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因此,必须从学历教育体系建设和非学历教育的系统培训体系建设上下足功夫,齐头并进。根据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的国情特点,探索建立以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等学科专业为依托,改革专业课程设置,建立以高校辅导员培养为目标的硕士和博士学历培养体系,提升辅导员的理论和学术水平。同时,要对每个辅导员进行职业规划,按照分工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培训课程,以帮助他们在实践中茁壮成长。

3、高校应对辅导员进行职业规划和系统培养

高校应该为广大辅导员创建工作平台,为每一个辅导员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这才是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培养优秀辅导员的关键。高校应该尽快在辅导员的职业前期、初期、中期、长期等方面做好规划和培训,搞好辅导员队伍的梯队建设。这个平台的建设,首先应为辅导员在职业前期进行深入的职业认识教育,重在培养其教育理念及职业奉献精神;其次,在其职业开始阶段,就应该为每一位辅导员配备职业导师,以便随时对其工作进行指导;第三,在工作中,积极为辅导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结合个人自身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引导其朝某一个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完成职业再分工;最后,在确定培养方向的前提下,为其设计系统的培训计划,从职业技能和学历层次上进行深度培养,提高其理论水平和教育能力。

4、借助社会化专项培训力量,培养学生工作领域的大师

一般来说,系统的辅导员培训体系应包括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及职业化培训等四种类型。其中,岗前培训的重点是帮助新任辅导员明确学生工作的意义和任务,了解岗位职责,熟悉工作程序,掌握基本工作方法、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高适应岗位能力;日常培训重在提升辅导员的工作技能;专题培训重在通过开展研究型学习,满足辅导员更高层次的知识和技能需求,推动辅导员队伍由实践型向实践-研究型转变;职业化培训重在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知识和技能,培养和造就一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教育、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所有的这些培训任务,仅仅依靠高校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各高校应该联合起来,并借助社会化专项培训机构的力量,做好做精每个专题培训和职业化培训。形成以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为龙头,以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举办的培训为重点,以高校举办的系统培训为主体,构建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充分借助社会化的培训力量,培养出一批学生工作领域的大师来。

总之,辅导员的培养,起点要高,培养要系统,要在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上齐头并进,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培训重点和任务。这项工作,只有教育主管部门、高校以及社会共同努力,并从制度上给予充分的保障才能做好。相信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培养,我们国家很快会出现一批有理论、懂实践的学生工作领域的专家,我们国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将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金一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内涵与途径[J].思想教育研究,2007,147(9):41-42.

[2]吴棉超.论高校创新型辅导员队伍建设机制的构建[J].江苏高教,2008,2:100-101.

[3]黄慧英,李皓.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保障机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2:25-26.

[作者简介]

褚建军(1975-),浙江龙泉人,讲师,硕士研究生,浙江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生科科长,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继续教育体系构建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关于促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对初中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思考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