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学视野下的深挖犯罪

2009-09-28仲稳山

法制与社会 2009年14期
关键词:在押人员看守所心理学

仲稳山

摘要在“大刑侦”的要求下,深挖犯罪已经成为看守所的重要职能之一,但由于看守所不同于侦查部门,它不能完全采用刑事侦查的审讯方法进行破案。本文指出科学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深挖犯罪工作,可以提高看守所内案件的发现率和侦破率,形成对公安部门刑侦工作的有效补充。

关键词心理学 深挖犯罪 看守所 在押人员 深挖对象

中图分类号:D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013-02

深挖犯罪是指公安机关通过对看守所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进行管理、教育,获取犯罪线索,查明犯罪事实,甄别在逃人员的专门工作。看守所是各类犯罪人员的交汇地和中转站,是名副其实的“犯罪信息库”。在“大刑侦”的要求下,看守所已经变成打击犯罪的“第二战场”,深挖犯罪也成为其重要的职能之一。但是,由于看守所不同于侦查部门,它不能完全采用刑事侦查的审讯方法进行破案,只能在“以人找案,以人找人”的思维模式指导下,灵活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深挖犯罪的对象、时间和方法进行慎重地选择。

一、深挖犯罪对象的选择

并不是所有的在押人员都具有深挖的价值,如一些过失犯、初犯、偶犯等就较少成为深挖的对象,而重刑犯、累犯、惯犯、团伙犯、系列犯、盗窃犯、“双抢犯”、涉毒犯、在逃犯、劣迹较重的在押人员等具有较大的深挖价值。在具体筛选深挖对象时,看守所必须注重内外线索的搜寻。

(一)从看守所的外部寻找线索

首先,向办案人员了解侦查过程中的各种情况,特别是要了解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所造成的社会影响、该在押人员在该案中的角色、在押人员在侦查过程中的表现、同案涉嫌人员的去向以及其他各种与本案相关的各种情况等等;其次,向在押人员的亲属、朋友了解其在家庭、单位和社会的成长历程、行为特征、社会交往状况,特别要了解各种生活事件对在押人员所产生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再次,从报纸、杂志、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及公安机关内部的治安与刑事通报中提供的信息了解最新的犯罪信息。

(二)在看守所的内部寻找线索

首先,对刚刚入所的在押人员进行心理测试,全面了解其心理状态、认知状况、人格特征、气质类型、情感需求等,及时记载在押人员的内心冲突和表现出的情绪障碍;其次,运用孙子兵法中的各种策略,分化瓦解共同犯罪的涉案人员,促使其互相检举;再次,利用安排的特情耳目等人员提供的信息;第四,密切观察在押人员异常的行为举止,及时分析其心理变化,如那些急于找办案人员谈话、对同案人员的情况异常关注、主动探听其他案件的人员,得知其他案件、其他人员的有关信息后态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人员,收到信或钱物后情绪明显波动的人员,都可以成为深挖的对象。

二、深挖犯罪时间的选择

在押人员在看守所被监管或羁押的不同阶段会产生心理上的巨大变化,如能把握深挖犯罪的时间,因势利导,会使深挖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入所初期

在押人员入所初期,由于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突然发生变化,特别是监管场所的强制约束,使得其心理处于惊恐、悔恨、孤独和悲观交织在一起的状态,甚至达到崩溃的边缘,其判断能力、反侦查能力、反监管能力上都很弱,容易说出真话。

(二)诉讼阶段转换期

由于诉讼进程直接关系到在押人员的前途和命运,因此,诉讼阶段的变化乃至强制措施的转换(如刑事拘留转逮捕),都能使在押人员的心理发生波动,造成其情绪不稳定,侥幸、畏罪、悲观、绝望等心理都会不同程度地显露出来。此时进行深挖,容易获取犯罪线索。

(三)宣判时

进入审判阶段,在押人员争取从宽处理的欲望最强烈。接到判决书后,重刑犯特别是被判处死刑的在押人员,绝望心理较强,立功心切。如果此时对其指出只要有立功表现,其仍有获得从轻改判的可能,就能激发其信心,促使其在最后关头,走上坦白检举的道路。

(四)调换监室与出所

有的在押人员平时在监室中慑于“牢头狱霸”等恶势力的影响,害怕被报复,不敢检举揭发犯罪线索。看守所要在坚决打击所内恶势力的同时,消除其思想顾虑,鼓励其在调换监室与出所时,积极检举揭发他人的违法犯罪。

三、 深挖犯罪的心理学方法

(一)与在押人员建立良好关系,缩短心理距离

监管民警不但要完成“管”与“教”的任务,而且要营造一种人性化管理的氛围,尊重在押人员的人权,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劳动和身体健康。如果在押人员能够体验到监管民警的关心和爱心,就会对其产生较强的信任感,放弃心理抵触,缩短心理距离,甚至产生心理相容,向监管民警提供深挖犯罪的线索。

(二)仔细分析深挖对象的面部表情

1.观察深挖对象的眼睛

(1)是否有瞳孔大小的变化。当对某些事情感兴趣时,人的瞳孔往往会收缩,而激动、恐惧或被激怒则会使瞳孔扩大;(2)是否有非病理性的斜视。斜视眼的人总是用谨慎、戒备的目光对待和评估周围的环境,不愿意让别人观察其内心的世界,竭力隐藏内心的真实感情,以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3)眼睛外侧是否有放射性皱纹。眼睛外侧的放射性皱纹被称为“友好的微笑”,它是由于长期微笑形成的,如果一个成年人脸上没有这种皱纹,表示这个人比较冷漠或缺乏感情,是一个不太友好的人;(4)鉴别真笑与假笑。判断真笑与假笑有两个依据,一是嘴角抬起的速度,二是在张开眼的同时,眼皮是否有短暂的闭合;(5)分析目光的变化规律。深挖对象的目光变化常是其心理活动的流露:1)如果他说话时不看管教民警,主要是为了避免叉开话题,而正视一下管教民警,则表示他在说话停顿时,管教民警可以打断他的话,但如果停顿了却不看管教民警,说明他的思路还没有断;2)如果说完某句话或某个词后他将目光移开,可能表示他对自己说的也没有把握,而如果看着管教民警说,则表示他对自己讲的很有把握;3)如果他对讲话的管教民警扫视一下,表示他对管教民警的话表示怀疑,而如果听讲时看着管教民警,说明他感兴趣或也是这个看法;4)当他对管教民警产生防卫性、攻击性或者敌意时,他与管教民警视线相交的机会便会增加,特别是当他长时间面无表情地盯着管教民警时,说明其具有挑衅性。

2.观察深挖对象的眉毛

根据眉毛不同的形态,我们可以将深挖对象分成四种类型的人:第一类是愤怒的人或是邪恶的人,其眉毛里端向下,外侧向上,呈倾斜状;第二类是糊涂、不知所措的人或焦虑、失望的人,其眉毛里端向上,外侧向下,呈歪斜状;第三类是情绪比较冷静和稳定的人,其眉毛平直或相对平直;第四类是经常烦恼、心理压力过大的人,其眉毛牵拉在一起,呈紧锁状。

3.观察深挖对象的嘴唇

有关研究表明,薄嘴唇的人,往往较吝啬,性格严厉且执拗,而厚嘴唇的人,对人热情,且易受感动。根据嘴唇的动作变化,管教民警可以进一步认识深挖对象的性格与行为:(1)如果嘴唇下垂或嘴唇两边下挂,表示此人经常处于生气、不愉快的境地,有悲观厌世的念头,而嘴唇两边的嘴角向上提起,则表示他性格活泼、生活乐观;(2)绷紧卷曲的嘴唇通常与残忍或盛气凌人的性格有关,而当一片嘴唇绷紧,另一片嘴唇松弛丰满时,则表示此人是一个具有矛盾性格的人;(3)有用力抿嘴习惯的人,其抿嘴动作可能是进行口头攻击和不耐烦的表现,这种人很容易失控,而习惯于嘴上衔着东西的人,是想借此动作来注意倾听或避免说什么,也意味着他需要寻找新的信息。

4.观察深挖对象的下巴与脖子

后削的下巴代表了与世无争的个性,而突出的下巴则代表了争强好胜;粗壮结实的脖子表示顽固、倔强,而细长脖子则表示缺乏男子气概,不好争斗。

5.对深挖对象整张面孔进行综合观察

对深挖对象各个器官的单个解读,可能会得出互相矛盾的结果,因此,必须进行综合观察。如挑战、敌对态度常用绷紧下颚的肌肉和斜眼瞪视来表示,而这时眉毛下垂,眉头皱起,嘴唇紧绷,头和下颚挑衅地向前推出,摆出一种防御姿态。又如,如果在左半面孔出现极不自然的笑容,极力让监管民警感到可信,而右半边则绷紧面颊和嘴巴,露出严厉的冷笑,并且右眼还显示出一种狡诈,说明该深挖对象心中存在较强的恐惧。

(三)认真解读深挖对象的肢体动作

1.观察深挖对象是否有反复出现的习惯性动作

在接触过程中,如果深挖对象反复出现咬指甲、双手搓来搓去、反复抚摸身体的某个部位等,说明其内心紧张、犹豫,正在进行思想斗争,趋利避害,回答的问题大多数是假话。

2.观察深挖对象与监管民警之间的距离

当深挖对象讲真话时,其身体会主动向监管民警靠近,反之,讲假话者,会不自觉地与监管民警保持较远的距离,身体向后靠,肢体活动较少,但面部笑容反而会增多。

3.观察深挖对象的手势

即使人可以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手指。深挖对象如果在讲真话,其手势较多,同时面部表情、声音的声调、声速与手势相互协调,反之,手势会减少,面部表情安静,声音却断断续续,手势也不协调;如果摊开双手、解开外衣纽扣或脱掉外套,表示其有一种真诚与坦白,而当双手交叉在胸前时,则是一种防卫、否定、拒绝或疏远;双手紧绞在一起或反复摆动,加之身体坐立不安,往往表明其情绪紧张而难以接近;而搓起两只手,表明其比较焦虑,很可能是有所期待。

4.观察并重视深挖对象的临界供述状态

(1)如果深挖对象的身体由松弛自在转化为紧缩僵化,分开的双腿开始紧靠并双手交叉,表示监管民警已经触动了其敏感要害之处,或者是其将涉及或已经涉及到了自己痛苦的、隐秘的问题,造成其内心由平静、轻松、开放状态变成紧张、不安、害怕和封闭状态;(2)如果深挖对象想要压抑自己的强烈感觉与情感,往往会不自觉地采取脚踝交叠、双手抓紧的姿势,也有的人会咽口水,或咬紧牙关,或抓住手臂等,来拼命克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3)如果深挖对象出现坐立不安、面红耳赤、身体出汗、目光游离、口干舌燥、呼吸急促、喝水时刚喝几口又忘喝、抽烟没抽完就自己熄灭等,表明其对抗情绪减弱,心理防线已经几近崩溃,但还存在侥幸心理。此时,监管民警应抓住时机,对其进行开导教育,促其认识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放弃思想包袱,争取宽大处理,让其供出余罪。

(四)分析深挖对象的声音特质

一般来说,深挖对象讲话时提高音调,既可表明其对所谈内容的强调,也可表明他的愤怒或惊喜,当然,也可以表示一种怀疑、回避;声音强度增大,也是一种强调,可表示一种激动情绪,而声音强度的减轻,则是失望、不快活、软弱或心虚;节奏加快表明紧张和激动,而节奏变慢则可能是冷漠、沮丧,或正在思考是不是要讲出来以及如何讲出来。

(五)运用谈话技术,打开深挖对象的心扉

进行摄入性会谈目的,是要从深挖对象的身上寻找到各类犯罪的线索,并给予必要的验证。具体技术如下:

1.开放式提问

使用“什么”、“如何”、“为什么”、“能不能”、“愿不愿意”等词对深挖对象提问,可以让其对有关问题给予详细的说明。

2.封闭式提问

使用“是不是”、“有没有”等词,用来澄清事实,获取重点,缩小深挖的范围。

3.具体化

让深挖对象清楚、准确的表述他所经历的事件。

4.面质

当深挖对象的言行不一致、前后言语不一致时,使用面质,可以让其放下有意无意的防卫心理和掩饰心理来面对现实。

5.打破沉默

处于沉默状态的深挖对象有6种类型:怀疑型、茫然型、情绪型、思考型、内向型、反抗型。

6.调整多话

多话的深挖对象有7种类型:宣泄型、倾吐型、癔症型、表现型、表白型、掩饰型、外向型。面对多话的深挖对象,要针对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策略,科学地进行引导,及时发现并分析多话状态下的心理变化。

在使用上面的各种会谈技术的同时,监管民警还可以适度使用共情的技术,促使深挖对象较快地暴露其内心存在的各种冲突感和罪恶感。

实践已经表明,在看守所内科学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深挖犯罪工作,可以提高案件的发现率和侦破率,是对刑侦工作的有效补充。

参考文献:

[1]李姝音.对看守所深挖犯罪的若干思考.公安教育.2004(12).

[2]唐兢,刘谋斌,花涛,邵世友.公安监所深挖犯罪的对策与方法.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

[3]张迎新.公安监管场所如何开展深挖犯罪工作.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4(3).

[4]罗大华,狄小华,马皑.刑事司法心理研究.北京:群众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在押人员看守所心理学
济南市某看守所在押人员童年创伤经历与自杀意念的关系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心灵”体操对看守所在押人员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看守所在押人员安全风险程度调查分析
今年前两月全国看守所安排律师会见20 余万次
新闻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