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越先进,记者越懒惰?

2009-09-27刘福利

中国记者 2009年9期
关键词:录音笔工具电话

刘福利

中国记者》杂志2009年第8期讨论了要不要电话采访的问题。这其实反映了一个在新闻界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那就是随着新闻采访和传播工具越来越先进,记者该如何利用这些工具去采访,记者会不会过于依赖这些工具?

贵刊讨论中提到,电话采访与到现场采访,在获知信息的量和准确度上可能存在很大差别。如果记者采访都用电话代替,势必影响新闻质量,而这在当下新闻中并不鲜见。当录音笔出现后,一些记者在记录上可能就不那么仔细认真,结果采访后的文字整理耗费不少时间,影响了新闻时效性。由此笔者联想到了互联网这个功能更多、更强大的工具,一些记者对之已经是过于依赖了。

还记得前年我在县电视台实习时,台里记者写新闻前,常常要从网上找一篇跟自己的采访内容相似的新闻,然后把这篇新闻中的地点、人物、时间一换,个别地方稍作改动就是自己的新闻稿了。后来一次网费到期上不了网,一些记者都感觉不会写稿了。

前段时间媒体热议的“网友曝”现象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网络影响下的记者惰性。网络虽然已经成了纸媒寻找报道话题极其重要的场所,但网络富矿的出现却成就了一批不愿跑动的记者,他们在办公室里上上网,看到什么有意思的报料拼凑一下就登报。有点新闻核实意识的记者还能打个电话、发个邮件向报料中提到的当事人求证一下,但很多记者连这个都做不到。这种报道,很多内容经证实是错误的或不准确的。

这几年来,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业界都在讨论纸媒如何生存、纸媒会不会消亡的问题。以网络为代表的先进信息采集和传播技术对记者带来的影响给我们提供了另一个视角。那就是,如果具有采访权的纸媒记者过度依赖网络而渐渐不愿意深入实际调查采访,那纸媒内容凭什么跟网络竞争?!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塞缪尔?G?弗里德曼在其《媒体的真相》一书中反复强调一个观点,不管新闻采访和传播的技术达到多高水平,支撑新闻根基的始终是记者的职业精神,即对真相不断的调查求证、对平衡和公正的追求以及对新闻价值的把握。网络大大改变了线索获得、新闻采访和传播的形式,但网络上也出现了许多虚假信息。面对网络上真艰难辨的信息,正是记者展示职业精神、发挥职业优势的时候,当然这也是他们的责任所在。

无论是电话、录音笔还是网络,都是记者用以采访和传播信息的工具,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可能准确、快速、全面地采访到新闻信息。只要围绕这个目的,任何先进工具都可以充分使用。怕的是,一些记者把尽快完成采访任务或抢“第一时间”当成最主要的目的,过度使用这些工具从而损害了新闻质量。

猜你喜欢

录音笔工具电话
讯飞智能录音笔
波比的工具
张 晖
波比的工具
“巧用”工具
录音笔告状
夜半电话
电话
街头数码美女特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