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编中心制凸显机制创新优势

2009-09-27

中国记者 2009年9期
关键词:平顶山晚报运作

赵 冰

《平顶山晚报》根据自身特点,自2006年10月起在编辑部内部实行采编中心制运作,经过两年多的调整与磨合,有效利用了采编资源,提升了报纸质量。

编辑演主角

《平顶山晚报》实行采编中心制之前,编辑部内部严格实行采编分离。报道策划大都由采访部门负责,编辑的主要职责是对稿件进行文字加工、拟标题、组版等。编辑在报纸出版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状态。采访部门策划的稿件到了编辑手里时,编辑对这组报道的主题、过程及预期效果一无所知,只好姑妄编之,往往是编了这一篇却不知道下一篇稿件的内容。在处理具体稿件时,编辑意图强调的报道主题及删节的部分常常引起采访部门的不满。而编辑对采访部门策划的报道也颇有微辞。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平顶山晚报》有一段时间曾试图动员编辑介入报道策划,但采访部门经常不予配合,记者们普遍认为,编辑的报道策划脱离采访实际,主观性强,缺乏可操作性。

一张报纸的成功运作与编辑部内部的采编机制密切相关。采编分离的优点是细化工作性质,通过稿件流程可以有效杜绝新闻失实,减少以稿谋私。但它的弊端也显而易见:采编游离,形不成合力,进而造成采编矛盾加深。正是基于上述考虑,平顶山晚报经过再三权衡,决定整合采编资源,实行以采编合一为主要特色的采编中心制。具体作法如下:

首先,《平顶山晚报》将原有的采访部和编辑部重新组合,设立了四个采编中心,分别是时政新闻中心、社会新闻中心、专副刊中心和周刊中心。每个中心配有编辑、记者,实行采编合一。

其次,四个采编中心主任分别由四位晚报副总编兼任。这样一来,各采编中心主任的肩上有了具体的责任,无形中彼此就有了竞争意识。各中心采编人员在中心主任督导下,积极策划,采编联动,一批深得读者好评的报道相继出现。

第三、按照采编中心制的特点和要求,编辑的地位空前加强,新闻策划、报道实施、版面组织均以编辑为中心,编辑由幕后站到了前台。由于编辑对新闻报道及其策划的质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也对编辑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第四,《平顶山晚报》实行采编中心制之后,保留了晚报总编室,负责督查、考评、版面统筹,协调各采编中心之间的关系,并代表晚报与报社有关部门衔接。

第五、采编中心制实行后,各中心采编关系更加融洽和谐,晚报适时启动了编辑轮岗制,规定编辑定期到采访部门从事采访三个月。

策划优势凸现

实行采编中心制后,平顶山晚报各采编中心协调一致,采编形成了合力,策划成为一项日常性工作,各采编中心编辑针对近期新闻动向作出及时反应,并将之付诸报道,刊发了一大批动态策划的稿件。

两年来,《平顶山晚报》社会新闻中心成功策划了《爱心成就大学梦》《社区才艺大赛》《鹰城好媳妇评选》《节约型家庭评选》等系列报道;时政新闻中心策划了《激昂鹰城30年》《农民工的新年愿望》等系列报道;专刊副刊中心成功策划了奥运特刊《北京时间》等,大大加强了与读者的互动;周刊中心与报社广告中心联手,策划了一批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社会活动,扩大了晚报的影响,树立了晚报的品牌形象。

《社区才艺大赛》活动是平顶山晚报近年来强化社区新闻的延深。报社社区新闻版开办五年来,在市民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如何让社区居民关注晚报,让社区新闻版与社区居民互动起来?报社新闻中心精心策划了《社区才艺大赛》活动,让市民在晚报社区新闻版上展示独家绝活或一技之长。

作为《平顶山晚报》的品牌策划栏目《爱心成就大学梦》则是采编协同策划的结果。新闻中心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部分优秀贫困高中毕业生因家庭贫困和变故面临失学的境遇。得知这一情况后,记者、编辑联手策划,推出了《爱心成就大学梦》大型公益活动。晚报先在报纸上刊出优秀贫因大学生的感人事迹以及面临的辍学困境,然后动员社会各界为他们进行爱心捐助。近年来,平顶山晚报每年七八月份都要开展《爱心成就大学梦》活动,已经先后资助了数百位优秀贫困大学生入大学深造。作为这项活动的延伸,每年暑期,《平顶山晚报》还要对被资助的学子进行回访,及时反馈被资助学子在大学的学习生活情况。在本报的牵线搭桥下,许多被资助学子与资助人建立了长期联系。

运作中的不足

编辑部实行采编中心制运作,有利于增强新闻产品的竞争优势,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但在运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平顶山晚报》的部分编辑并非由资深记者转型而成,而是一进报社就直接进入编辑岗位,这部分编辑对社会生活的了解和把握,对新闻选题的认定及对记者的调动能力都比较欠缺。这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就有些力不从心。个别编辑本身缺乏新闻策划和组织能力,出现了报道策划不精、组织不细等问题,使编辑中心制的核心竞争力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二是采编中心体制下对编辑的素质要求更高,编辑对自己处于报道中心的位置缺乏心理准备。在采编中心制体制下,编辑的工作量比较大,对编辑的要求也比较高。一些编辑因为经验不足或政治敏感度不够等问题,有时候报道会出现偏差,加大了各采编中心主任乃至总编辑的监管风险。

三、采编中心制条件下,一方面采编共同策划,提高了报道的针对性和深度;一方面编辑与记者成为一个部门的同事,一些质量不高的稿件会泥沙俱下。实行采编分离体制时,一些策划报道质量不高时会被退稿或腰斩,而采编合一体制下,即使报道质量不高,大多数情况下也会被编辑大开绿灯,因为毕竟是“一家人”,稿件会得过且过。以上问题的产生,根源在于编辑角色的转变,编辑由后台被推向了前台。编辑上承总编辑下启记者,理应成为编采机制中的主导力量,成为“传媒的策划者、信源的输入者、信息的把关者和反馈的接受者”。同时,编辑从传统的“画版匠”,为记者“做嫁衣裳”的人,转变为有多重身份的人。因此,采编中心制条件下,编辑素质的提高成为重中之重。

首先,要提高编辑的新闻敏感和策划能力。

编辑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职称概念,而是新闻信息的加工者、把关者、综合处理者、编采活动的组织者和统筹决策者。新闻策划是编辑的核心工作之一,尤其在采编中心体制下,编辑承担着更大的责任。编辑应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尤其是宏观思维能力。他们是策划者和组织者,需要加强新闻报道的策划和组织能力,及时组织稿件并布置追踪采访。出色的新闻意识应该是编辑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为此,《平顶山晚报》对各采编中心的编辑实行了编辑轮岗制,要求没有从事过记者工作的编辑全部轮岗作记者,使之在采访一线提高对新闻的理解能力和对重大新闻报道的策划能力。编辑轮岗制实行后,一些做过记者的编辑也纷纷要求再次体验采访过程。

其次,提高编辑的“把关人”意识和信息判别能力。

编辑居于新闻生产的核心地位之后,作为信息的直接把关人,应当更加重视自己的修养。编辑应是全面人才,应当具备灵活的反应能力,针对记者反馈的信息进行及时分析判断,有效控制新闻风险。

第三、加强编辑的职业道德修养。

采编中心制体制下,编辑居于新闻业务的核心地位,更应当加强为公众利益服务的理念。编辑主导新闻运作,编辑更容易成为公关活动的直接操作对象,更容易受到物质利益的诱惑。在这种条件下,编辑与记者一样,都要加强新闻职业道德修养,排除私心杂念。

一张报纸的成功运作,需要一个较为合适的运行机制作支撑。《平顶山晚报》实行采编中心制运作两年多来,理顺了采编关系,提升了报纸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编辑部正在对新机制运作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整改,力争使采编中心制的优势再强化一些,漏洞再缩小一点,让采编机制创新为报业体制改革作好先期准备。(作者是《平顶山晚报》副总编)

猜你喜欢

平顶山晚报运作
热烈祝贺《平顶山日报》复刊40周年(1982-2022)
平顶山诗群
立足“本地化”做好晚报新闻
从《朗读者》大热看纸媒读书版的运作
平顶山:第四支红九军诞生地
党春雄:我看“政府主导与专业运作”
PPP项目运作中的法律保障
让主诊医师负责制健康运作
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