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对挑战,纸媒需做“思想者”

2009-09-27朱庆平

中国记者 2009年9期
关键词:商报思想者义乌

朱庆平

应对新媒体挑战,作为传统纸媒,我们要做的是,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以不变应万变,打好主动战,做一个“思想者”,留存自己的一席之地。

这个时代需要观点

现代社会,人们发表言论的渠道众多,且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观点趋向多元。怎样才能有一种声音,把人们的思想往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引导?深度新闻和评论,可以承担起这一责任,他们在帮助人们梳理观点、引发思考方面,有其独特的魅力。人民网曾经针对“你眼中的媒体”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被调查的人群中,对新闻“有强烈的期待”占63%,想了解“重大新闻事件”的占82%,而网络“实际的帮助”作用只占45%。调查还认为,网民“对新闻的深刻性和真实性略有微词”“浮光掠影造成新闻缺乏深度,是现代网络新闻的弱点”①。从该调查文中我们可以得出至少两个结论:一是受众对深度报道有强烈需求;二是网络没能满足这一要求。相较而言,网络深度新闻,是一个超级链接的文本,集纳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只是在同一主题下的“信息汇总”,没有经过系统梳理、归纳、提炼。这时,就需要纸媒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以广袤的思想、深刻的论述来服务读者,引导舆论。

求深度、出观点:务必“做足”新闻

《义乌商报》把“深度报道”与“说出观点”有机结合,树立纸媒优势地位。

2008年年初,义乌市开展了时间长达8个月的“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大讨论,义乌市委书记吴蔚荣抛出了“十问义乌”,在浙江乃至全国都引起了较大反响。《义乌商报》在这次活动中,充当了“急先锋”的角色。

开局阶段,社论《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义乌新一轮大发展》、述评《高点上的思想大解放》亮出我们的观点。三篇评论员文章《创业精神就在自我超越》《义乌经验贵在不断创新》等对我们提出的观点进行进一步阐述。8篇深度报道“叩问义乌”—《义乌市场,明天是否依然美好》《外国人多就是国际化吗》《商城义乌,你缺少怎样的文化气质》等对义乌存在的现象进行剖析,自曝“家丑”,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这时,适时推出第二组4篇评论员文章,提出下一阶段的战略性思路,同时在其他版推出“跳出义乌看义乌”“放眼全国看义乌”“融入世界看义乌”系列报道(深度报道)13篇,在每篇文章之后配发短评,对外来经验进行总结提升。

不仅如此,在活动纵深阶段,我们还推出4组大特写《食租者,逍遥日子能过几天》《富二代,能否再续父辈辉煌》《义乌衬衫:辉煌何时再现》等。在调研阶段,又推出“商报调查”10篇文章,如《付了房租,你还能赚多少》《货运行业“成长的烦恼”》等等。

可以说,《义乌商报》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报道其实就是“深度报道”与“评论报道”的有机组合,两者配合得当,产生的宣传效果自不言喻。

为深度新闻和评论提供机制支持

深度新闻和评论,不同于普通报道的生产,必须在机制上享受“特殊待遇”。 《义乌商报》在多年办报实践中,非常重视对深度新闻的策划与实施,在制度保证、人员调配、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与政策倾斜,保证了深度新闻亮点不断,火花频闪。

制度上,对策划的主题版面、连续报道等文案本身进行不同等级奖励,并计入月度考核。方案实施后,根据社会效果,“创新策划”还可参加月度好新闻的评奖;对平时涌现出来的好稿、好版面,给予稿酬4-10倍的奖励;鼓励记者编辑在一般的新闻中挖掘深度与厚度,按不同的等级给予打分。

人员调配上,对策划的深度报道进行人员分配最优化,有的报道(栏目)需要冒险,需要有胆识的人,有的报道(栏目)需要理性,有的报道(栏目)需要细腻和真诚,根据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文风去分配人员,发挥各人专长。

指定相对固定的“评论记者”,在一版及其他版开设固定的评论栏目,针对大事小事身边事,针砭时弊,剑指人心。在稿酬上予以大力倾斜,并计入月度考核,享受加分的待遇。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评论的写作,出现了稿库中评论多多的可喜局面。(作者是《义乌商报》总编辑)

猜你喜欢

商报思想者义乌
下车镇赴义乌招商引资
小思想者
义乌展
为什么《思想者》应该被称为《哀悼者》?
在“贴近”上下功夫 讲述义乌好故事——以《义乌商报》迎接党的十九大宣传报道为例
报刊图书
思想者的艺术表达——胡伟访谈录
机电商报
为义乌试点聘任公务员制叫好
思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