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传统安全视角下的中印俄能源合作

2009-09-27程丽娜

西伯利亚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中国能源印度

程丽娜

摘要:中印俄三个国家都是后冷战时代国际政治棋局上的“棋手”,出于国家利益的共同追求和国际战略目标的一致,上述三国在各个领域加强了合作。这种合作不仅符合中印俄的国家利益,而且有利于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在中印俄三边关系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能源领域的合作。

关键词:非传统安全;中国;印度;俄罗斯;能源

中图分类号:F41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09)04-0059-04

一、中印俄在国际关系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后冷战时代的国际政治进入一超多强的时代。在国际政治中,大国关系依然是主旋律之一。如果把整个世界版图看做一盘棋,那么南亚地区无疑是这盘棋中为数不多的几个战略要地之一。在这个战略要地中,各个大国都为自己的利益纵横捭阖、折冲樽俎,其中有三个重量级“棋手”的举动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中国、俄罗斯、印度。中国和俄罗斯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印度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之一,中、俄、印都是“金砖四国”成员,且由于各自独特而优越的地缘政治地位,上述三国在地区事务中的举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该地区事务的走向。

二、非传统安全视角下的中印俄能源合作

“九——”恐怖袭击发生后,以恐怖主义为代表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并扩展到金融、能源、粮食、食品、环境、公共卫生等领域。我国学术界普遍认为,相对于传统安全而言,非传统安全是以非军事武力为主要手段,以共同治理获得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为重点诉求,主要涉及经济、文化、科技、社会和环境等对国家安全造成实质影响的意义广泛的人类生活诸领域,这些逐渐突出的、发生在战场以外的安全威胁被称为“非传统安全威胁”。从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角度来看待中印俄三边关系,是国际研究中的一个新视角,反映了国际研究的对象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改变了过去关注以军事战争为主的战略竞争,转而侧重于研究影响国家间已开展的或即将开展的合作的非军事因素,国际活动的行为主体也随之发生变化,更趋多元化。本文选取经济安全中的重要领域——能源安全,分析中印俄三边关系。

能源不但是国家工业发展的血液和动力,而且也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能源问题可谓是生死攸关。中印俄在该领域有着较强的互补性。俄罗斯幅员辽阔,地跨欧亚大陆,世界最大的领土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资源。据统计,俄罗斯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储量和产能均居世界前列。丰富的能源是俄罗斯进行经济乃至民族复兴的希望。能源已经成为俄罗斯出口的主要大宗产品之一。印度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国,目前人口占全球人口的17%。法国总统萨科奇指出,印度30年后将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然而印度已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仅占全球储量的0.8%,因此印度石油供应量的75%依靠进口。中国在完成工业化进程的过程中,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原本绰绰有余的国内能源已不能满足需要。中国从1993年开始成为原油净进口国,2003年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以及仅次于美日的第三大能源进口国,中国目前消费的石油40%依赖进口。据估计,到2020年,中国每年进口的原油将达到2亿~2.5亿吨,占国家整个石油消费量的60%~70%。而印度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比中国更甚。作为世界第四大石油进口国,印度每年进口石油约1.1亿吨。据统计,如果印度要保持年经济增长率在8%~10%的速度,到2015年以前,每年须进口石油2亿吨。

由此可见,俄罗斯和中国、印度在能源问题上存在很大的互补性,俄罗斯油气资源丰富,而中印两国拥有充足的货币资本和庞大的消费市场。有利的地缘位置和大致相近的政治诉求,也为三国的能源合作铺平了道路。在上述因素的合力作用下,中印俄三国在能源领域已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20世纪60-80年代,苏联就和印度开展了能源合作。双方在油气开发、勘探、提炼方面进行不少合作。60年代后半期,苏联派遣科考船帮助印度进行海洋石油的勘探,80年代又帮助印度建造了一批炼油厂。与此同时,苏联还向印度出口石油,最高年份达到150万吨,占印度石油进口总量的一半以上。苏联解体后,俄印能源合作一度减少,但随着印度对能源的需求增加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这种合作又开始恢复并达到新的高峰。2001年,俄罗斯和印度签署协议,共同开发远东地区的萨哈林-1号油田,计划每年开采石油800万吨,天然气9.5亿立方米。该项目总投资17亿美元,其中印度投资10亿美元。这是印度在海外最大的合作项目之一。2007年,印俄双方又对萨哈林-3号油田的开发进行了谈判,印度计划对该项目投资20亿美元,双方还签署了轻水反应堆的合作协议。俄印在能源合作方面的趋势,可以说是稳步向前。

中国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起源于1992年。1994年,俄罗斯向中国提出共建输油管道的建议。1996年,中俄两国政府签署了《中俄关于共同开发能源领域合作的协议》,石油管道项目也列入其中。2001年9月,中俄两国总理正式签署了《中俄输油管道可行性研究工作总协议》。2003年5月28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总公司与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签署《关于中俄原油管道原油长期购销合同基本原则和共识的总协议》和关于600万吨原油的铁路购销合同。2003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达到200多万吨,至2005年就增加到760多万吨。

中俄能源合作不仅仅局限于油气项目,还扩展到了电力领域。2006年3月21日,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与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在北京签署了《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与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关于全面开展从俄罗斯向中国供电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的协议》。该协议作为中俄能源合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确定了中俄电力合作的总体目标,规范了双方电力合作的工作内容,为中俄之间长期、稳定的电力贸易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9年2月17日,历经五个月之久的中俄“贷款换石油”协议尘埃落定,双方就合同细节达成一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已分别与俄罗斯有关公司签署开展长期原油贸易协议和从俄罗斯斯科沃罗季诺到中国边境的管道设计、建设和运营协议。国家开发银行分别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签署了250亿美元贷款协议。这些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也反映出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的冲击日益严重,俄方资金短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中方及时的资金补充,无疑对面临严峻考验的俄罗斯来说是“雪中送炭”,将提高两国经济合作的水平,提升两国战略协作的水平。

此外,南亚油气管道未来走向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伊巴印三国提出建设伊朗一巴基斯坦一印度天然气管道的设

想,并就该项目进行过多轮谈判,但进展缓慢。巴基斯坦拥有地理优势,但印巴之间根深蒂固的不信任,以及巴基斯坦国内政局动荡不安,境内恐怖活动猖獗,管道及海运过境巴基斯坦风险大,因此这条被称为“和平与进步的管道”的铺设仍流于纸上。但许多印度战略家认为,管道的架设将会给印度在整个南亚地区带来很大的外交利益,因为管道将经过巴基斯坦,巴基斯坦的能源需求同样巨大且日益增长。尽管管道可能会受到恐怖袭击,或在未来冲突中会受到巴基斯坦方面的制约,但是其外交影响和经济利益会更大。这条管道每年将给巴基斯坦带来10亿美元的过境费,也将成为伊斯兰堡与新德里维持稳定的强大动力。2007年7月,因印巴在对印度天然气过境税率上存在分歧,谈判破裂。2008年8月,两国就管道项目关键问题达成一致,同意2009年启动管道建设。印度一些专家表示希望将中国纳入该计划中。印度《金融快报》指出:“中国的加入将会确保这条管道线的安全。考虑到中巴之间‘牢不可破的关系,巴基斯坦将不会轻易对此管道线做出任何破坏。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印之间的能源合作将会为保证印度的能源增加安全系数。”巴基斯坦外交部发言人穆罕默德·萨迪克曾表示,如果中国能够加入伊-巴-印天然气管道计划,巴基斯坦将持热烈欢迎的态度。由此可见,印度开始改变以往“零和博弈”的能源战略,寻求与中国的合作。这无疑又将推动中印与俄罗斯之间能源管道的合作。

中印俄三国中,仅俄罗斯油气资源基本自足,俄方愿意参与石油出口的合作;印度石油严重依赖进口,主要来自海湾地区,除了计划修建天然气管道外,印方还希望能减少对海湾地区石油的依赖度;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根据国际能源机构最新公布的能源报告《世界能源展望》显示,中国在2010年过后不久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能源消耗国。世界资源是丰富的,但是中印可以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两国都希望与俄罗斯进行合作,以缓解经济增长而带来的巨大能源需求问题。对于印度而言,开通中印俄油气管道,不仅可以缓解印度对能源的需求,而且从长远角度看,有助于印度融入中亚经济合作一体化中。从中国角度看,三国之间如果建立油气管道,可以收取巨额过境费,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强与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同时可以使用印度提供的通往海湾地区的能源通道。而俄罗斯的态度不明朗,俄罗斯专家认为三国之间的油气管道修建,中国是最大的受益者,这显然不符合俄罗斯利益最大化需求,但又有助于形成三国“战略三角”,须慎重权衡利弊。同时,管道建设的地理条件恶劣,耗资巨大。而且俄罗斯是否能保证提供足够的能源供应、管道运输是否安全以及如何平衡中印之间能源分配问题,都是俄罗斯迟迟难以表态的原因。建设中印俄之间能源管道的构想具有积极意义,将促使三边关系朝着共赢方向发展,有利于增强三国的影响力,带动亚洲大陆的经济发展,符合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油气运输管道网络的大趋势。但可以预计,三国油气管道构想的协商过程中充满变数,既有机遇也有羁绊。

三、中印俄能源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前景展望

(一)三国能源合作内部制约因素

中印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并非一帆风顺,存在一些制约因素。这些制约因素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俄罗斯的能源产能和信誉问题。中国和印度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完成,对能源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俄罗斯从2003年开始石油产量就位居世界第一,而其石油储量仅仅占世界第八。随着俄罗斯工业的复苏,对能源的需求也必然增加,未来能否满足中印两国的需要是个问题。同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俄罗斯履行合约的信誉度一直备受争议。“安大线”、“安纳线”之争中不愉快的经历就是前车之鉴。未来俄罗斯是否能够遵守能源供应合约是个疑问。

其次是俄罗斯和印度对中国崛起的忧虑。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战略文化等各方面的不同,俄罗斯和印度始终对中国的和平崛起存在疑虑。俄罗斯在其2008年国防白皮书上已经将中国列为头号潜在对手,印度则公开宣称“中国威胁论”,并以此作为扩展军备和发展核武器的借口。再加上西方盛行的“中国威胁论”,俄罗斯对中国有着深深的戒心。俄罗斯国内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持有中国是友好国家观点的俄罗斯人的比例由2001年的67%下降到2006年的48%,而认为中国对俄罗斯怀有敌意的俄罗斯人的比例则由18%上升到30%。

再次是中国实力上升导致三国间均势的打破。所谓均势,“是表示一种力量的均衡”。中国在以经济为主的综合国力增长方面速度明显快于俄印,常此以往必将打破这种力量的均衡,有可能会对中印俄三角关系产生微妙影响,从而影响合作。

最后,三国各自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对三国之间的合作产生冲击。印度是一个典型的民族主义国家,俄罗斯的民族沙文主义在历史上就曾对其外交政策产生过巨大影响。随着中国崛起,印度和俄罗斯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如果被煽动起来,将会对中俄、中印关系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二)三国能源合作外部制约因素

中印俄在能源合作方面的外部制约因素主要来自日本、美国和欧盟。西方国家绝对不愿意看到中印俄结成一个稳固的政治同盟,从而动摇当前这个对它们有利的国际体系。对于日本来说,中国崛起是其地缘政治上的一个威胁。日本与中国争夺能源,既可以延缓中国的崛起,牵制中俄关系;又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拉近日俄关系,可谓一举两得。在前文所述的“安大线”、“安纳线”之争中,日本不惜代价也要搅局,其目的就在于此。而在“安大线”、“安纳线”之争中,中俄关系出现一些不和谐之音,这更是日本所乐见的。2009年2月,为了加强与日本的经济联系,俄罗斯启用了在萨哈林岛上的液化天然气站,预计年产量达到980万吨,大致相当于世界总供应量的4%,其中大约65%将供应日本。最近,日本将再次提出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行列的要求,也需要俄罗斯的鼎力支持。可以预见,未来俄日之间能源合作将更趋紧密,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对中印俄之间的能源合作带来冲击。

对美国来说,中印俄通过能源结成同盟是对其霸权地位的一种严峻挑战,美国对此不能坐视不理。通过进口俄罗斯能源的方式来破坏中印俄三国能源合作,是比较符合美国战略思想的选择。

就欧盟而言,俄罗斯能源丰富,又是欧洲国家,是十分理想的能源供应国。未来欧盟能源需求增加,从俄罗斯进口的能源也有可能随之增加。而俄罗斯的能源产量是有限的,这必将对中印俄三国的能源合作带来较大的冲击。

(三)未来三国能源合作展望

综上所述,能源合作不仅仅是单纯双边经贸合作的纯经济问题,而是涉及政治、安全、外交等方面的大国关系的缩影。从目前看来,全球经济危机仍在蔓延,国际油价激烈波动,能源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自2008年年底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重创俄罗斯经济。而且国际油价不断下跌,卢布持续贬值,兑美元汇率创下11年以来新低。2009年1月,俄罗斯工业产值下降20%。俄罗斯官员称,俄罗斯经济已经陷入衰退,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可能从2008年的6.3%降到零甚至负10%。可以预计,困境中的俄罗斯无疑将加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巩固与中印的能源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转危为安。能源合作将是中印俄三国未来合作的稳定平台。这不仅仅符合中印俄国家利益的需要,同时也是三国共同应对金融危机,保护自身经济和安全利益免遭美国及西方侵犯的需要。

猜你喜欢

中国能源印度
如果可以去印度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丰富的能源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最高警察
印度数字
印度地毯
好大的方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