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中学生评价改革的视点与评析

2009-09-23陈玉华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学生评价视点评析

陈玉华

摘要:普通高中学生评价改革亮点突出、成效显著,但同时也彰显诸多不足,有观念层面的也有实践层面的。成效与缺失的辩证存在,既成为学生评价改革继续推进的力量之一,也成为改革遭遇挫折的原因之一。当前,认真总结经验、理性梳理问题、通透改革路向仍为必需。

关键词:普通高中;学生评价;视点;评析

中图分类号:G40.05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4-0026-02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关于学生评价暴露出来的诸多实践问题已经作为影响实验继续推进的关键因素进入人们的视野,要求改革学生评价现状已成普遍共识,也成为我们反思改革成效的热点问题。当前,普通高中学生评价出现了诸多新生事物,有的成效显著,有的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也有的需要继续寻找实践的落脚点。

一、评价理念上强调个性化

新课程把促进每一位学生独特发展置于核心,充分体现了教育民主化的要求,强调“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促进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Ⅲ。学生评价充分尊重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把学生的发展情况作为衡量或评价教学成败的主要标准。这既是新时期人文关怀精神在评价中的具体运用,也是人们思想上的重大突破;既是“积极差别待遇”在教育评价领域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因材施教”教育思想在现实环境下的提炼和升华。

当然。指导思想的生成基于大量的理论研究及实践的借鉴与探索,也是对改革成效的预期,理想成分俱多,但能否成为指导评价实践的有力工具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起到了指导作用,尚需进一步的探讨。因为实践中对理念的理解相对比较容易,但如何将一种理念落到实处,是较为困难的事,涉及的因素颇多。比如,实践层面的观念转变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新课改学生评价理念固然十分理想,但传统思想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成为改革遭遇挫折的原因之一;其次,如何个性化地发展,各个实验区只是在摸索中前行,并没有成熟的经验借鉴,而行政部门又没有提供权威性的指导方案,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因素。从当前情况来看,人们对于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评价理念的可接受程度较实验初期有明显改观,但由于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跟进速度缓慢,使得人们对这种学生评价停留在意识层面较多,实践中实施并不得力。因此,要使一种好的思想、价值观念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必须首先要高度关注这种思想、价值观念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或者成为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那么,进一步开展广泛的社会宣传、提升教育或培训的层次、加强实践中的教育督导以及对新课程学生评价改革的坚持成为必须。

二、评价内容上强调综合化

从总体上讲,新课程在学生评价准则的确定上更为成熟,特别是指标体系的构建更趋科学和可用。当前。学生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模块修习情况评价、基本素质发展状况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评价、高中阶段综合素质终结性评价四个部分,涉及“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等20多个领域。既有学科培养方面的内容,也有非学业内容的评价。既有学生的学科学习目标、一般性发展目标,也有个性化发展目标。建立这样一个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旨在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依据和支持。实践证明,综合化的评价内容,既符合我国教育目标关于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在实践中起到了引领教学实践的积极作用,对于实践层面教什么、学什么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实践中多维的评价指标对于非常复杂的教育活动来讲较单一指标更具科学性和评价结果的客观性。较以往学生评价中考试成绩唯一性的现象来讲,综合化的评价指标更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但从目前新课改学生评价的现状来看,问题仍然较多,如课程实践与评价实践不协调,实践中人们难免顾此失彼或在现行高考背景下人们仍然过度关照考试成绩;对于一些非学业评价项目突形式、走过场,尤其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考查上;抑或评价内容过于繁琐,很多评价项目显得空洞和不切实际,操作起来费时费力等。普通高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化评价尚需一段时日,全社会需共同创造良好的氛围,从高考招生制度、社会用人制度、教育评价制度等的改革入手,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评价主体上强调多元化

长期以来,对学生评价都是教师说了算。教师是学生评价的单一主体,这种评价存在诸多弊端,如信息源过于单一、评价信息不全面;评价过分倾向于学科测评成绩;学生被动参与评价甚至消极应付;压抑学生个性等等。而新课程明确提出要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实现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多主体共同参与评价的活动。这就意味着“学生评价不再是教师一个人说了算,而是由教师及其群体、学生同伴及其群体、家长、社区成员、社会评价机构和学生个人等构成的群体实现共同决策”,强调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学生评价中的共同责任。多主体学生评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本人自我认知的积极性,同时测评要素全面,信息来源渠道广泛,也提高了学生评价的效度。经过近5年的实践探索和尝试,各实验区不仅从思想上接受并逐渐认可了多主体学生评价,而且在实践上也逐步实现了从形式上的参与过渡到多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协商。

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在蹒跚中前行,产生问题与矛盾总是必然的。多主体学生评价确实能够创造民主的测评氛围并提供有效的咨询和建议,但我们仍然需要考虑评价的实效性问题。如哪些内容适合多主体评价,哪些不适合多主体评价;评价主体是否具备评价的基本素养;学生自评结果是否真实可靠;是否形成个性化的评价准则,家长应该评什么、社区成员应该评什么、学生同伴应该评什么等等问题。当前,在该领域各实验区相互借鉴大有蜂蛹而上之势。因此,无论在实验区抑或将要进行实验的省区,应本着理性发展态度,在总结各实验区已有经验或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有区域或校本特色的改革思路,切忌盲目跟风或追求时尚。

四、评价方法上强调多样化

当前,各实验区在完善传统纸笔测试的单一方法中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如坚持前置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综合运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结合,学生评价在关注学科测评的同时,更为注重学生日常表现性评价。学生评价除了纸笔测验以外,还有访谈评价、问卷评价、运用核查表进行观察、小论文、成长记录袋评价、学习契约和表现性评价等,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察。可以说,较以往只注重学科测评的学生评价来讲更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更能从多个侧面反映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情况,其评价结果更接近子学生真实水平。

多样化、综合化评价方法的运用是对传统学生评价方法的突破,但在当前的运用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关注和重新思考:传统纸笔测试是否应该逐渐谈出或者在学生评价中占多大权重为宜,能否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决定了学生评价的整体改革思路;哪些内容适合定性评价、哪些内容适合定量评价或者综合运用,实践中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相对正确的把握,否则难免陷入形式主义或极端主义的泥潭;学生档案袋评价、课堂及日常表现评价能否富有成效地进行,也成为制约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具体践行;如何整合多种方法得到的评价结果,也会影响人们对评价结论的可接受程度。

五、评价实践上强调发展性

学生评价中许多一次性的考量仅仅是学生学业情况的极其局部的测评,也是我们判断教育教学质量的手段而已,决非目标追求。以往,学生评价无限制地放大总结性评价的功能,过度关注学期末、学年末对学生进行一次性的测评,并成为实践中人们的价值诉求。孰不知,正是由于这样的学生评价导致教育活动中对教育目的这一价值因素的轻视,使教育实践背离了教育目的的宗旨,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和教育目标的实践性缺失。比较而言,当前发展性学生评价彰显了“以生为本”的理念,更为关注对学生发展变化各因素的考量,体察学生细微的成长与变化,突出教育的发展性功能,既是人心所向,也是大势所趋,符合科学发展观。当前,各实验区已经普遍地接受并积极开展发展性学生评价,尽管各地的做法不尽相同,但坚持“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注重过程”、“关注个体差异”已成共识。

总之,任何事物有实践必然会有问题,这既是哲学的辩证,也是实践的使然。只有直面问题,改革必然推向纵深,相信“促进每一位学生独特地发展”必将成为引领21世纪教育改革最响亮的号角。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王文静,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评价,人民教育,2004,(3)

责任编辑曙光

猜你喜欢

学生评价视点评析
微视点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评析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
小学英语课堂中对学生评价的改革
环境视点
有效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达成的关键
一道三角函数题的多种解法评析
寻找新的视点
200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甲卷试题评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