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备课“跑步走”

2009-09-22王海鹏

中小学校长 2009年8期
关键词:有效备课教学目标教学设计

王海鹏 许 岩

[摘要]有效备课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首要条件,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要使备课真正达到有效的目的,在教师需要在备课过程中吃透文本,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和精美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有效备课;文本;教学目标;教学设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情都要事先准备,准备得充分方能成功,反之就会失败。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有效备课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可有些教师的备课仍是“穿新鞋走老路”,换汤不换药,把课堂变成舞台或者演播现场,花哨多了,内容少了。也有些教师实行“拿来主义”,盲目地从网上下载教案学案,把别人的优质课、示范课当成宝典,生搬硬套到自己的教学中。更有些教师受老教法、老教材的影响,不愿意偏离自己多年形成的备课思路,以至新课程理念和实际教学相违背。以上的种种现状都可能使课堂教学目标杂乱,教学的重点不明,教师教的满头大汗,学生学的吃力费神、不得要领,最终留下种种隐患,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那么,究竟什么是备课?如何才能实现真正、有效地备课呢?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因此,备课的“备”字,我们可以理解为准备、预备、完备;那么,备课就可理解成为课堂教学做准备,使课堂教学更完备。有效备课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首要条件,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备课需要教师按照有效理念的具体要求和总则,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情感发展等方面出发,运用系统的方法对教与学的活动进行安排规划。课堂的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收到应有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前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是否充分深入,是否切合实际。就像一场跑步比赛如果赛前没有充分的热身,不了解自身体能,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同时脚步凌乱,又怎会跑出好的成绩?如果,我们摸清跑道赛场,找准终点目标,配以充沛的精力,完美的步伐,又怎会不成功,不取得骄人成绩?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做好准备,让我们的有效备课“跑步走”吧!

一、吃透文本——摸清跑场赛道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花在抠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文本是无数专家用自己的经验和心血编写而成的,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载体,吃透文本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钻进文本”,吃透文本,从字、词、句、段、篇到作者思路、文章主题逐步进行深入研究,充分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做到心中有数。例如:在学习《雷雨》的时候应注重分析文本的字词,从而掌握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由周朴园的“汗涔涔”体现他的痛苦无奈,由“冷冷的”“忽然严厉的”体现他的冷酷无情,由“洋火”想到他们之前甜蜜的爱情等等。从而就能很容易地总结出周朴园是一个多情与绝情、温情与冷酷、人情味与铜臭味交织在一起的,内心世界复杂的人。深入文本之后,教师要学会“钻出文本”,即跳出学科看教学。从教参或者优秀教案中选其所需精华,拓宽思路,针对实际教学情况对所学文本进行组合整理,大胆筛选,按照主次轻重进行程序设计。

二、把握学生——了解自身体能

把握学生就要充分了解学生,以学生为本,同时更要学会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摸清了学生的知识储量、认知水平、学习方法、思维习惯以及对本单元教材内容的已知程度,教学才有依据,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也只有摸清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才能讲到点子上,才能有效地克服“学生熟知的我们还喋喋不休,学生难解的我们却不了了之”的倾向。例如:课前可以找个别同学谈谈对以前所讲内容的掌握程度,了解其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对要讲的知识的预习情况等等。

我国明朝中期的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说:“老师教育人就好像医生用药,要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病情去开处方,药味须时时加减,如果不管什么病,都‘拘执一方,其结果就‘鲜不杀人矣”。。王守仁的话深刻地揭示了教学要因材施教的道理。教师应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供学生有选择地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三、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找准终点红线

教学目标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具体反映,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基本标尺。教学目标就如赛场上跑道的终点红线,试想如果运动员没有红线的指引,怎么会知道目标在何方?那么,教师如何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呢?

教师首先要明白学生之间是存在着个体差异的,承认了差异,才能把握目标的“度”。分层次设置教学目标就是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使更多学生得到最有效的发展而实施的一种教学策略。例如在讲授《再别康桥》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水平设置两种教学目标——下限目标和上限目标。下限目标是反复咀嚼体味并积累文本精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体会作品意境,挖掘内涵;上限目标是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根据自己的游历体验,借鉴文本的表达技巧,仿照《再别康桥》写一篇诗歌,与同学相互点评。

四、制定精美的教学设计——迈出完美的步伐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注重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沟通与配合,因地制宜地备好“跨学科领域”的学习内容,通过学生综合性地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朗读,勤于动手去写,在讲台上大胆地说,互相之间认真地听;学会到图书馆找资料,摘录报纸,编辑文章,制作电脑小报;结合课文到网上查资料,学习编课本剧、演戏剧,尝试写小说和诗歌;走进社区进行社会调查。采访,节假日去当义务展览讲解员、产品展销员、电台和电视业余主持人……使他们把各科的知识与语文融合在一起,在实践中学语文,增加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

其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特点做统筹安排。有的讲讲练练,有的读读写写,有的设疑讨论,有的比较鉴赏。只有把握“文”的个性,又强化“学”的功能,才能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用不同的方法阅读、鉴赏课文。这样,学生就学得饶有兴趣,教学效果自然会好。例如:在《鸿门宴》讲到词类活用时,可以设计这样的一段练习,就是让学生把从初中到高中学到的文言文和古诗词集中起来,将其中的词类活用情况逐一抄录并进行归类,然后自制表格统计打印,看班上谁找到的例词最多、最全。在此基础上,开展“剖析成语看活用”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搜集词类活用的成语并进行分析。

再次,在实际教学中要将人文素养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例如:在讲授第二册第一单元的《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应立足其独有的意象和精当、形象的用词,让学生弄懂其诗词表情达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讨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表现了青年毛泽东怎样的情怀?以此引导学生感受青年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挑战旧秩序、建立新世界的豪情壮志,要鼓励学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保持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敢于担当历史责任,战胜一切困难,为国家和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精神,从而树立远大理想,做发奋有为的时代骄子。

(作者:王海鹏,山东省荣成市第三中学教师;许岩,荣成市教研中心教研员)

责任编辑:杨雪翠

猜你喜欢

有效备课教学目标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思想品德课堂因有效而精彩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