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创业教育融入“思品”课教学的原则及途径

2009-09-05汪风易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有机结合思品

汪风易

摘要:创业教育引入高校“思品课程”教学视阈,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以创业教育作为“思品课程”的教学抓手,充分利用学生的主体优势,创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结构,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育的“一体化”培养,既能夯实学生的创业技能,提升创业教育水平,又能加强“思品课程”教学的现实针对性、提高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创业教育 思想品德课 有机结合 原则 途径

0 引言

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指出:“我们必须把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增强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部署、来落实”。[1]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近年来,创业教育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面。为此,在高校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中,一些学者和教育工作者依据课程整合的新理念,提出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思品”课程)与创业素质教育结合的吁求[2],认为,两者的教育目标有一致性、教育方式都趋向于多样化[3],将创业教育引入“思品课程”教学视阈,使创业教育与“思品”课有机结合不仅具有课程整合的可能,而且颇具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但至今,这一理念仍有待深入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尤其是引入创业教育的“思品”课的教学原则、教育模式、实现途径等都是值得深入探索的。

1 创业教育与“思品”课有机结合的现实意义

将创业教育与“思品”课有机结合,主要利用两者在人才培养上的共同性,更好地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创业教育的引入可以有效地克服传统“思品”课中理论说教的弊端,反之,创业教育也可凭借“思品”课平台上升到社会责任感和高尚道德情操教育的高度。这样的教育更能体现人文关怀,培养出的人才更加符合未来社会发展对创业素质的需要。面对数量与日俱增的高校毕业生,21世纪大学生的就业之路显得尤为艰辛。自主创业无疑成为不少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目标的新途径和转变择业观的新动向。创业素质教育不仅仅包括传授“自我谋职”的开拓市场能力、完善的专业技术能力、良好的社交沟通能力等,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备有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正确的创业观念、良好的创业品质和顽强的创业精神,而上述内容在新时期“思品”课程中得到了着重强调。“思品”课教学内容务求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而创业素质的教育与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都不是靠空洞说教来实现,都要依靠丰富的教育内容和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通过课堂内外多种渠道、引入校内外具体实践来得以最后完成的。正因为此,有机地将创业素质教育和“思品”课程融为一体,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同样为提高“思品”课教学的质量,增加其完整性开辟了新途径,是一项极具价值的探索。

2 引入创业教育的“思品”课须贯彻三大主导原则

2.1 求真务实的原则 创业过程得到的是一种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的劳动产品,这不是靠空洞幻想得来的。它要求创业者拿出最终产品,投入到社会市场当中进行检验。所以,创业过程的每一步必须是实事求是的,在创业教育与“思品”课结合的过程里,必须尽可能地摆脱以往教学环节中的一些假、大、空的思想,将“思品”课教学内容里求真务实的内容强调和贯彻于创业教育过程之中。教育每一个大学生创业者,一要顺势,二要明理。“顺势”就是依照国家鼓励的政策层面努力,抓住市场机会,充分发挥个人的优势和特长,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明理”也就是要懂得人情事理。俗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创业过程要求先适应社会,适应周边的环境,切实分析发展前景,才能避免因在人事关节上出问题而功亏一篑。因而,必须依托“思品”课教学的务实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政府政策走向,客观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学会灵活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使实事求是的作风贯穿大学生创业的始终。

2.2 尊重主体的原则 创业过程与其他就业过程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极强的独立自主性。独立的个性是创新、创造的基本素质,缺乏独立的个性,只会求同和服从,就不可能有创造。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大学生创业者时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性和独立性,采纳“思品”课中灵活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模式,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意愿,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利用学生的主体精神优势,并将这一优势运用于创业教育,使学生在未来的创业过程中能够进行自决、自控,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内化为他们身心中的稳定因素,成为他们的观点和信念。依照不同阶段、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施展教育影响,全面地关心大学生的进步,努力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服务。

2.3 多形式渗透的原则 创业教育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在其他形式的教育工作以及“思品”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有很多内容和过程具有创业素质教育的性质。把创业教育向“思品”课堂渗透,通过“思品”课程这一有效的平台,组织学术报告、创业形势报告,或企业创业精神、典型成功事迹的讲座,或下基层考察、亲历体验,或由学生开展宣讲、辩论、技能展示活动等,实现创业实践教育与课堂教学多渠道、全方位、互动式的“一体化”。在“思品”课程教学的背景下播种创业的种子,在创业教育的体系中发挥“思品”课教学内容的方向性作用,使教材与实例、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等相互渗透,使学生在全面而有效的教育中受益。

3 实施创业教育的“思品”课的五条基本途径

3.1 依托理想信念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理想教育 由于以往“思品”课程缺乏可操作性的教学抓手,理想信念教育主要靠说理,实例的现实性、针对性、动情性较弱,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强,教育显得“力不从心”。这样,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起不到应有的指导作用。为了改善理想信念的教学手段,结合创业教育不外乎是一条好的路径。这样不仅能拓展和完善理想信念的教学结构,而且教育内容会更贴近大学生切身利益和面临的实际问题,教育的针对性强,学生的接受欲也会强,效果就更佳。通过创业理想信念教育,使学生能将现实的客观性认识与理想的主观性追求相统一;个人奋斗与社会责任相统一;理想蓝图的设计与脚踏实地的提前准备相一致。促进学生正确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现实,树立科学化、个性化的创业之志,自觉培养和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激发献身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使命感。

3.2 依托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强化具有现实性的创业价值观教育 创业价值观教育是整个创业教育的起点,是将创业愿望、理想和信念等内化为学生创业意识的教育教学过程。它不仅是学生创业的精神动力,更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义务感,树立艰苦奋斗、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远大理想和宏伟志向的保证。“思品”课程教学中,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始终处于重要地位。大学生一旦构建了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能形成锲而不舍的精神及积极的人生态度,确立恰当的创业价值观,在正确的创业价值观的指导下才有可能实现国家、社会的需要和发挥个人才能。通过“思品”课的教学,纠正大学生在创业观上的偏差以及道德品质修养“弱化”的倾向,改正一些不良人生观、价值观,将价值观教育运用在指导学生进行创业素质培养上,使他们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确立创业目标,同时制定相应策略并对已确定的创业计划进行评估和修正,使大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3.3 依托民族精神教育,实施具有时代特性的励志精神教育 将创业励志精神教育与民族精神教育结合,将民族精神教育落实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奋发图强的创业精神和积极进取的创业观念上来,使大学生从民族精神中吸取精神动力,理解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放、竞争、兼容、理性、科学等精神特质,做民族精神的坚定践履者,成为民族血脉的真正传承者。创业活动需要创业者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和物化劳动。只有继承了民族精神,并将其提炼为自我励志精神的创业者,才会具备创业过程当中所需要的人格特质。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励志精神教育,实际上也是一种民族精神的教育,而且尤为重要。利用民族精神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实施具有时代特性的励志精神教育,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成功创业的资源,以增强大学生创业的信心和决心,是创业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3.4 依托道德修养教育,引入有理有据的创业守法教育 在创业教育中引入道德修养教育有助于学生道德素质目标的实现。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事业心、责任感,也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守法意识。此外,创业教育是鼓励个性发展、思路创新的教育,它可以开发人的潜能,体现人的创造个性和创造能力,这也为实现道德素质目标开辟了新途径。只有道德修养教育的深入,创业教育才有可能适应我国正逐步健全的社会主义法制,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才能够严格地在法律的框架下规范进行。将创业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将一些枯燥的经济法律知识的学习与创业案例结合,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提高学生实践法律规范的自觉性,培养他们运用法律分析、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走守法创业之路做准备。

3.5 依托课程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多元化的创业教育 多元化的创业教育是在依靠“思品”课程丰富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情况下而创设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交错进行、全面实施的整体性教育结构。首先,培养全面的综合技能——创业过程教育。通过创业过程教育帮助学生形成以专业知识为背景、经营管理知识为抓手、综合性知识为保障的合理完整的知识框架,树立主动学习和全面学习的观念,掌握实效的学习方法,灵活运用各类知识开发市场、占领市场、引导市场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重点培养和提高经营、管理能力、机会识别与把握能力和行业危机的应对能力等等。同时,还要利用“思品”课法律知识部分,加强知识产权教育,树立起知识产权意识,并学会保护自己创业成果的方法。其次,磨练不屈的意志品质——创业挫折教育。大学生走向社会,独立创业是机遇也是挑战。为此,对大学生独立性、果敢性、坚韧性、适应性和合作性等个性心理品质的塑造和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校进行创业挫折教育便是指导大学生创业者在挫折和失败这条必经之路上,有正确对待挫折的心理准备,有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同时,还要引导大学生善于在挫折中学习的智慧,善于发现并汲取挫折和失败中的价值。此外,为了更好、更快速地克服挫折,适应既竞争又合作的社会,必须在挫折教育中涉及团队教育内容,要使大学生懂得个体需要满足与团队成员之间“心理契约”的联系,有意识地进行团队合作创业的训练,确保团队协作机制在创业大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第三,开拓广阔的市场眼界——创业机遇教育。创业的机遇教育是传授大学生捕捉创业机遇的途径、技巧和方法,锻炼学生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挖掘适合自己特点的商业渠道,把握先机,强化学生的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在高速信息化发展的当今社会里,人们都有自己的创业机遇,但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也只青睐于能够发现它,把握它的人,创业机遇教育可通过市场认识、自我分析、可行性报告等方面分步骤地协助大学生摸索出创业门道,发掘自己适合的终生事业。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业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培养学生具备优良的创业品质、清醒的创业头脑、开阔的创业视角和完备的创业能力。将创业教育融入“思品课”教学,使之更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既为学生提供有现实意义的、符合自身实际需要及利益的创业指导,又能开创高校“思品”课程教学的新领域,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3.29.

[2]熊英.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思品”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及其实现[J].科技创业月刊.2007(12).

[3]成双凤.创业素质培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3).

[4]吴起华.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2).

[5]林祖华.关于加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5).

[6]王军,何苗,黄曙萍.大学生就业的新趋势及其引发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4(1).

[7]谢志远等.浅谈大学生创业教育[J].江苏高教.2003.(3).

该论文为浙江财经学院立项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课有机结合思品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分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策略研究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初中思品课情境创设策略初探
浅谈体验式教学在思品课堂中的运用
农村思品课教学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