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崔致远《应天节斋词》研究

2009-09-05曹春茹

关键词:道教

曹春茹

摘要:统一新罗时期的宾唐进士崔致远在淮南幕府期间代上司高骈所写的3篇应天节斋词,表达了对唐僖宗生目的祝福以及叛乱得以平息、天下归于安定的祈愿,反映了唐代淮南地区崇道的社会意识和社会风气,也体现了崔致远较为深厚的道教修养和忠君报国情怀。同时,这3篇斋词又具有骈俪工整、语言典雅、善用典故等特点,文学性较强。

关键词:斋词;应天节;崔致远;道教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09)02-0066-03

崔致远(857~?),字孤云,统一新罗时期(668—935)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宾唐进士。他于唐僖宗乾符元年(874)进士及第,尔后调授宣州溧水县尉,秩满又逢黄巢起义,880年入淮南高骈幕府,任从事官,专司笔砚,其《讨黄巢檄》天下传诵。885年崔致远回国,次年将“在唐淮南幕府时公私应酬之作”(徐有榘《校印桂苑笔耕集序》)整理成的《桂苑笔耕集》(“桂苑”即淮南)进献给新罗宪康王。《桂苑笔耕集》收录斋词15篇,其中有三篇《应天节斋词》,陆心源《唐文拾遗》第41卷、朝鲜徐居正等编著的《东文选》第114卷均有收录。

斋词是斋醮(道教祀神仪节)时诵读的文词,以四六为主,是道教神仙信仰的文学化表达形式之一。这三篇《应天节斋词》是崔致远代高骈为当时躲避黄巢起义而偏居四川的唐僖宗的生日而作的。唐僖宗的生日即应天节,《唐会要》载:“唐《明皇实录》云:‘开元十七年秋八月,上降诞之日,大置酒合乐,燕百僚于华萼楼下。尚书右丞相源乾曜、右丞相张说率百僚上表,愿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着之甲令,布于天下,成使燕乐,休假三日。诏从之。诞日建节,盖肇于此。天宝七载八月己亥,诏改为天长节。……僖宗八月五日生,为应天节。”又,“僖宗……生于东内,以其日为应天节。”

在唐僖宗生日时用斋醮仪式并辅以崔致远的极富文学色彩的斋词来庆祝是有多重原因:首先,唐代的崇道风气很盛,从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直到晚唐的多代皇帝都想以道教提高族望,巩固统治。许多皇帝都有道教的尊号,如“僖宗乾符二年正月,尊号圣神聪睿仁哲明孝皇帝。”这就有力地促进了道教的兴盛。当时的翰林院作为最高的文书机构,也担负着为唐王朝举行的斋醮活动撰写斋词的职责。而且,许多文士也频频出入于道场,熟悉科仪、参与娱神、祀神的活动,并奉钧命或托请亲撰斋词。于是,文士创作斋词渐渐成为一种时尚,如著名诗人李商隐就曾创作过六首《黄箓斋词》。

其次,在淮南王刘安及唐代政府崇道的双重作用和影响下,当时崔致远所在的淮南成为道家及道教的兴盛地区。适逢唐僖宗生日,作为臣子的淮南节度使高骈无论如何要尽心祝贺,加之他本人和唐僖宗都笃信道教,因此设斋祈福就是一种极好的祝贺方式。

最后,崔致远本人在淮南期间受到道教思想的熏陶,这也是他成功创作这些《应天节斋词》的因素之一。幼年即入唐求学的崔致远饱学儒家经典,儒家思想是其主导思想,但“成年后又驰骋于儒、佛、仙三教并行的晚唐风尘之中,这对他的思想产生重要影响。”崔致远在淮南幕府任职期间,他的朋友、上司如裴瓒、顾云、高骈等人又都笃信道教,所以他不能不受到道教思想的熏染。崔致远兼受儒道思想的影响,又有极高的汉文学造诣,这使得他的《应天节斋词》既有思想性,又富文学性。

道教经常通过斋、醮等祀神仪节来渲染、演绎其神仙信仰。“斋醮,供斋醮神,借以求福免灾。斋不设坛,唯敬礼神明。”隋唐时期,斋醮并称,成为道教科仪的统称。斋醮时诵读的斋词一般由“斋义”、“叙斋”、“祈愿”、“誓诚”四部分组成。“誓诚”是斋词的最后部分,表示将诚心修奉、以答玄恩,也有人将这部分省掉,崔致远的《应天节斋词》就没有“誓诚”。

“斋义”是斋词的开头文字,一般指创制斋法(即斋的具体作法、表现形式)的用心,旨在宣扬道教义理,简约而深刻。出于祭神、娱神的需要,增强斋醮的庄重性、神圣性,同时也为了表现斋主的虔诚心态和道教修养,“斋义”常以道教义理或学道心得开篇。这三篇《应天节斋词》的“斋义”如下:

“伏以圣大降生,王者嘉应,包天地之大德,启日月之殊祥。是以电绕虹流,克符龙质;握乾披震,允叶龟书。”(一)

“伏以父天母地,帝道所以为尊;贯月绕星,灵符于是乎在。况睹一人有庆,固知万寿无疆。”(二)

“伏以濑乡白鹿,既挂仙踪;函谷紫云,果资王气。”(三)

不难看出,崔致远在“斋义”这一部分强调了皇帝是顺应天道、受道圣呵护而施行德政的,申明了王权的神圣、道教的正统,为唐僖宗的生日营造了浓厚的宗教氛围,也为道教抹上了政治色彩。

由于设斋背景和祈愿对象的特殊性,崔致远将“叙斋”和“祈愿”部分作为的这三篇《应天节斋词》叙写的重点。

“叙斋”是为了确认斋的功能、交代仪节名称、规模及相关内容,渲染气氛,实现人、神的沟通,一般包括修斋缘起和斋仪概况两个部分。这三篇《应天节斋词》没有描写斋仪概况,可能是基于突出安慰皇帝、体现臣下忠心的考虑。“道以斋戒为立德之根本、寻真之门户,学道求神仙之人,祈福希庆祚之家,万不由之。”这三篇《应天节斋词》不仅是淮南地区道教盛行的依据之一,同时也是高骈交通朝廷的重要手段。从“修斋缘起”就可以看到这一点:

“伏惟圣神聪睿仁哲明孝皇帝紫府真宗,丹陵宝命,孝理而勤修一德,化成而胥悦万方。偶以犬吠尧威,熊惊汉御,犹轸泣辜之念,暂劳展义之行。今者风振南熏,方任长赢之节;星瞻北极,乃当诞庆之辰。莫不山灵供万岁之欢声,河伯献千年之瑞色,仰资圣寿,敢设仙斋。”(一)

“伏惟皇帝陛下龙握丕图,风资圣纪,播休声于里社,标盛礼于高标。今者风调舜琴,日缓羲辔,历草舒芳于八叶,丹陵降瑞于千龄,谨设仙斋,仰陈善祝。”(二)

“伏惟皇帝陛下三无禀德,万有覃恩,叶感星梦日之祥,掩四乳八眉之瑞。上天降圣,爰乘解愠之风;列土修齐,况值宴阴之月。”(三)

“祈愿”,即斋主希望某位(些)神灵所庇佑的内容,祈愿的对象、内容因科仪而异,常以“伏愿”“伏冀”“伏乞”“所愿”等词领起。这三篇《应天节斋词》的“祈愿”内容如下:

“暂兴时雨,遍洗妖氛,高整鸾旗,早回凤辇。然后搜济汾之咏,撰封岱之仪,传芳于玉叶金枝,积庆于天长地久。使蛮戎率服,蠢植成苏,仰沐华胥之风,齐登仁寿之域。普天率土,永贺升平。”(一)

“尘销九野,波息四溟,早回西幸之仪,便举东封之礼。一千年之休运,高建武功;三十世之昌期,倍延福祚。允谐大定,永贺中兴。”(二)

“峒山顺轨,汾水回銮,迎岁之岩音,归九重之天阙。享七百年之休运,寰宇中兴;守五千字之格言,兵戈大定。仰祈玄鉴,永护皇居。”(三)

这些祈愿内容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第一,罢干戈,致太平。黄巢起义是崔致远在唐期间影响颇为深远的政治事件。从“犬吠尧威,熊

惊汉御”“妖氛”等词句可以看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崔致远站在统治阶层的立场出发,反对农民起义,所以他在斋词中希望农民的“叛乱”能被道义和唐朝军队的联合力量剿灭,使四海重归清平,为迎接即将到来的“中兴”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第二,皇帝早日回京,李氏基业千秋万代。黄巢起义的巨大声势使得唐僖宗仓皇避蜀,唐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但崔致远仍然相信唐僖宗在神灵的庇护下能够扭转乾坤,所以他始终企盼着唐僖宗尽快回到都城,重整河山,使李唐王朝世代传承。这些当然是理想之词。在黄巢起义的冲击下,唐王朝快速土崩瓦解。“在斋醮仪式中,人们理性地追求心理平衡,把心灵深处对生命的忧患与对欲望满足的渴求升华为一种对宗教的虔诚,把对人生的叹息与对自然、社会的惊讶转化为一种对神的幻想,尽管有时人们也知道这是自欺欺人,但仍然宁愿将自己沉浸在这种虔诚与幻想中,使自己的忧患有所排遣。”Ⅲ所以,崔致远尽管对时局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但是在斋词中还是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崔致远一生主要从事政治活动。在数十年漫长的政治生涯中,崔致远一直以匡时济世为己任,无论是在唐朝,还是在新罗,在顺境,还是在逆境,都是如此。虽仕途坎坷,志向不遂,没有做出一番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业,但他忠君报国的思想倾向始终没有改变。这一点在《桂苑笔耕集》和其它文献中都有明证。”即便是在道教意味浓厚的斋词中,崔致远在弘扬道教济度思想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儒家所倡导的忠君报国精神。可以说,儒道融合是崔致远《应天节斋词》的一大特色。虽然是为高骈代作,但其中念念不忘地对皇帝生日的庆祝、战乱平息及重整河山的企盼、清平生活的渴望,情真意切。这种忠君报国思想在崔致远回国后体现得更加强烈,他曾积极献策,贞圣女王八年(894)进《时务策》十余条,表达了拳拳爱国之心。

《应天节斋词》不仅思想深刻,还有较强的文学性。斋词主要是一种宗教文体,尤其五代之前以发挥宗教功能为主,文学性明显不足。崔致远是一个优秀的汉文学家,被称为朝鲜汉文学的鼻祖、朝鲜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文章“往往多华而不浮,如《檄黄巢》一篇,气劲意直,绝不以雕镂为工。至其诗平易近雅,尤非晚唐人所可及,是盖以明水疏布之质,而兼有乎酒醴黼黻之美者,岂不弥可珍哉?”因此,他的这三首斋词更像是文学作品,具有较强的文采。

第一,骈俪工整。晚唐的散文创作明显具有骈俪化的特点,而崔致远正在此时旅居中国,其散文创作无疑也受到了这种文风的影响,如洪爽周说:“公之入中国,在唐懿、僖之际,中国之文,方专事骈俪,风会所趋,固有不得而免者。”《应天节斋词》就体现了骈俪工整的特色,如第一篇中的“暂兴时雨,遍洗妖氛,高整鸾旗,早回凤辇。”“暂兴”对“遍洗”,“时雨”对“妖氛”,“高整”对“早回”,“鸾旗”对“风辇”,平仄相反、词性相同,对仗严谨、工整。再如第二篇中的“一千年之休运,高建武功;三十世之昌期,倍延福祚。”这类对仗整齐、精工的句式还有很多,可见崔致远炼词酌句的深厚功底。

第二,语言典雅。斋醮本来就是一种非常严肃的宗教仪式,加之是为庆祝唐僖宗生日而举行,更多了几分庄严和神圣。因此,斋醮时所诵读的斋词就不能有半点粗俗。崔致远在创作时十分严肃,字斟句酌,这使得《应天节斋词》的语言典雅不俗,非常适合庆祝仪式的氛围。如第一篇的“然后搜济汾之咏,撰封岱之仪,传芳于玉叶金枝,积庆于天长地久。”通俗地说,就是祈愿唐僖宗早日回朝亲政,并能够永久统治。崔致远却将这种简单朴实的意愿用极为典雅的语言“搜济汾之咏,撰封岱之仪,”以及“传芳”“积庆”表达了出来。而“万寿无疆”“玉叶金枝”“德乃日新”“凤资圣纪”“暂劳展义”等成语和短语的运用也使斋词的语言更加典雅。

第三,善用典故。用典是写诗作文的常用手法,能使诗歌和散文典雅、含蓄、精炼。崔致远精通中国文化,经常在诗文中运用中国各类典故抒情言志。《应天节斋词》因为是道教仪式的文词,自然包括一些道教故事,如“函谷紫云”用老子出关典故,“广成子微言,既传众妙”用广成子讲道的典故。但更具文学意义的是道教之外的很多典故,如第一篇中的“今者风振南熏”和第二篇中的“今者风调舜琴”都用到了舜帝做五弦琴歌《南风》的典故,据《礼记·乐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孔子家语·辨乐解》:“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在这里,崔致远用此典是将唐僖宗比作为民解忧的舜帝,这虽然是与事实不符的过誉之词(此时的唐僖宗已经自身难保),但用典技巧、成就却无可挑剔。再如第一篇的“搜济汾之咏,撰封岱之仪”、第二篇的“峒山顺轨,汾水回銮”分别用了汉武帝与臣下泛舟、宴饮于汾河时,作《秋风辞》的典故,各代皇帝在泰山封禅、祭祀天地的典故,黄帝在崆峒山向道教始祖广成子求道的典故,唐太宗在汾水附近龙脊山的龙头寺作《题回銮诗》并敕建回銮寺的典故。崔致远以这些典故祈愿唐僖宗早日还朝,李氏基业千秋万代,构思可谓精妙。

深刻的思想性和较强的文学性使《应天节斋词》超越了国度,显示了中华文化的深沉魅力,也成为后世朝鲜文士撰写道教科仪文书的范本。崔致远以后,金克己、李谷、李奎报、权近、卞季良、金安老等朝鲜文士都撰写过青词、醮疏等道教科仪文书,抒发了护国爱民情怀,也都有一定的文学性;从这个角度看,崔致远的《应天节斋词》在中朝文化交流史上影响比较深远。

参考文献:

[1]金台俊,朝鲜汉文学史[M],张琏瑰,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35-36,

[2]赵匡为,简明宗教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468,

[3]陆修静,洞玄灵宝五感文[M]//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影印,道藏(32),上海:上海书店,1988:619。

[4]葛兆光,道教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91,

[5]贾云,宾贡进士崔致远和他的《桂苑笔耕集》[J],东南学术,1997(4):84-85,

[6]洪奭周,校印桂苑笔耕集序[M]//崔致远,桂苑笔耕集,汉城:民族文化推进会,1990,

责任编辑吴晓红,李丽

猜你喜欢

道教
武当山道教学院举办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知识竞赛
西夏道教补议
中国园林中道教文化的应用与影响
什么是道教?
杜诗中的道教法术与杜甫的宗教观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道教思想对元代寿词创作的影响
近现代温州道教的组织性
《源氏物语》文本的道教文化研究
道教“师道”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