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民族地区利用外资的探讨

2009-09-02

企业导报 2009年6期
关键词:对策思考民族地区

李 杰

【摘要】 对民族地区外资的实际利用情况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并就当前民族地区利用外资的现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民族地区利用外资的对策和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民族地区;外资投资;原因分析;对策思考

自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对民族地区的大量扶持政策使得我国民族地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外商投资规模也不断的加大,但是我国民族地区在利用外资方面与中东部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民族地区对外资的使用不合理直接阻碍了民族外资使用增长率的提高,进而影响了我国民族地区自身经济的发展。解决民族地区利用外资发展本地区经济,是影响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西部大开发和社会和谐,民族地区稳定的重要问题。

一、民族地区外资利用的理论分析

1966年钱纳里和斯特劳特提出“两缺口”模式。他们在开放经济的框架上分析决定经济能否增长否定增长的四种因素,即储蓄、投资、出口和进口。

根据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宏观分析,得出以下恒等式:

I-S=M-X (1-1)

由公式(1-1),(I-S)表示储蓄缺口,(M-X)表示外汇缺口,在既定的核算阶段,储蓄缺口应与外汇缺口相等。当出现储蓄缺口的时候,需要靠外汇缺口来弥补,而要保持外汇缺口,主动的做法就是引入外资。

他们认为大部分不发达国家国内资金缺乏,主要依赖外部资源来提高人均收入,外部资源的利用不仅加快了经济增长的速度,而且也大大加强了运用自己资源取得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两缺口”模式从理论上强调了利用外资发展经济的积极作用。我国民族地区长期以来经济发展落后,储蓄缺口大,但是由于民族地区自身的经济实力不能内部解决其资金问题,因此,需要靠外来资金的注入解决其资金形成困难的局面。

二、民族地区利用外资现状与特点

随着我国投资环境的逐步改善以及国际产业、资金的转移速度加快,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也不断大幅度上升。2008年吸引外资水平继续提升,实际利用外资923.95亿美元,同比增长23.58%,其中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79.84%。虽然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我国今年1~6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30.09亿美元,同比下降17.9%。但是从长远来看,随着各国经济的复苏以及国际间经济合作的加强,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也将不断攀升。但是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民族地区长期以来,经济落后、发展水平低,在外资利用方面仍落后于我国其他地区。由于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在外资利用方面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特点。

1.利用外资总额小。民族地区利用外资总额与中部,东部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根据西部实际利用外资额和结构数据显示:2002年西部实际利用外资总额200517万美元,占全国外资利用总额的3.82%;2003年西部实际利用外资总额169738万美元,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3.11%。2005年江苏、广东和山东三省实际利用外资都超过100亿美元,而民族地区大部分实际利用外资都低于10亿美元。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利用外资的总额仅占到全国利用外资总额的3%左右。

2.利用外资的质量不高、效率低。外资投入的产业分布不平衡,目前,东部地区外商投资的产业分布情况为: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3:70:27。而西部地区的外资有90%投资于第二产业上,农业项目比重仅为0.07%,第三产业投入比重也很少。外资投入在第二产业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而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较少,投资于基础设施,高新产业较少。

3.资金来源单一。资金主要来源于港澳台的中小投资商,欧美日等国大财团投资较少。

4.利用外资的地区分布不均衡。西部地区,外资主要集中于四川、广西、陕西、内蒙古、云南、重庆6省市。无论是从各省市实际利用外资情况,还是东西部储蓄缺口与引资状况来看都呈现出“二八规律”。6省市年实际利用外资占西部12省市区实际利用外资的80%左右,其他省市仅占20%左右;6省市的外商企业投资总额占西部12省市区总额的80%左右,其他省市仅占20%左右。

三、民族地区引用外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1.基础设施条件落后,是民族地区吸引外资困难的硬件屏障。基础设施建设的好坏与外资投资有很大的关联性,基础设施条件是外商投资考虑的主要因素。外商在投资与于某一地区时不仅考虑投资回报率而且在立足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因素上,分析其基础设施条件的好坏。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阻碍了信息的传播,影响了外商的收益率,从而也大大的降低了外资进入民族地区投资的积极性。

2.劳动力素质较低影响外资投资。劳动力的素质高低、技术水平的先进与否、管理才能及相应管理经验、相关的投资法规等要素,影响经济发展中外资吸收能力的大小。其中,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对外资吸引能力的制约尤为最甚。

我国民族地区教育水平落后,劳动力素质不高。西部民族地区小学入学率低,初中教育薄弱,九年义务教育很难普及。文盲、半文盲人数较多。据统计,2004年全国文盲、半文盲占1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为10.32%,而我国的文盲绝大部分又集中在西部民族地区。因此,我国民族地区人口数量较多的优势与较高素质和熟练劳动力的相对不足的矛盾,这势必会影响对外资的吸纳能力。

3.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是影响投资收益,影响外资吸纳能力的重要因素。民族地区的生产要素在各地区,各行业之间的流动不通畅,市场信息传播不灵通,商品得不到充分的交换;民族地区贫困,对商品的消费欲望低,同时由于民族地区政府更多的干预,价格缺乏弹性,从而市场不能出清,投资商的利益也会受损。民族地区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极大的约束了外资的吸收能力。

4.民族地区投资利润低,投资风险大,才是外资投入较少民族地区的根本原因。资本的逐利性质决定了资本只会向利润率较高的地方移动。综合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教育水平落后,劳动力素质低,投资环境差的综合原因致使外资投资于民族地区的利润率较低,这才是民族地区外资吸收困难的根本。

四、民族地区外资利用对策探讨

“两缺口”模式为不发达地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用外资发展本地区经济提供了理论指导。制定妥善的外资利用计划,进行经济改革,积极利用外部资源正是“两缺口”模式的政策含义。

1.引用适当规模的外资。根据“两缺口”模式理论与东部10省的实际利用外资经验,吸引外资的规模应以稍微大于储蓄缺口为宜。规模太小不能弥补储蓄缺口,也不能发挥外资的技术效应,就业效应和效率效应;规模太大,超过地方的偿债能力,反而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负担。一国或一地区使用外资的规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地区的经济规模、地区的生产总值、财政收支状况、进出口贸易总额、地区的储蓄情况、外债结构以及管理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潜力等,所以,民族地区在引用外资时应充分考虑上述因素,合理的引进外资规模。

2.合理分配外资,使其产生最大经济效益。民族地区百业待兴,很多产业和方面都可以利用外资来弥补。但是根据资源的稀缺性,外资也不可能无限制地引进,也不可能全方位的投入,只有产生最大经济效益,才算实际利用外资的成功。如何分配外资,才能达到最大经济效益?

事实上,法国发展经济学家佩鲁提出的“发展极”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为落后地区发展经济提供了理论指导,佩鲁的发展理论已经成为当今一些发展中国家解决地区经济优先发展的理论依据。在民族地区利用外资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扩展“发展极”理论,重点将外资引入这些“发展极”产业,使得某些地区产业,企业以较快的速度优先得到发展,通过不断其吸引力和扩散力扩展自身规模,在带动效应的作用下,带动其他部门的共同发展。作为“发展极”应该具有吸引作用和扩散作用,其具有技术的创新和扩散、资本的集聚和输出、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形成“团块经济效果”四方面的表现。

(1)结合民族地区自然资源优势的特色产业。民族地区可以依靠本地区的自然资源发展相关产业,从本地区获得资源和原始材料有利于节约成本,同时在引资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应注意产业的布局和产业链的发展。通过利用外资扩大特色产业规模,使其发挥规模效应和带动作用,延长产业链,发展深加工,充分利用资源。所以,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的集中分布和深加工是引用外资时应注意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2)结合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廉价且技术水平低的特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民族地区的教育不发达,技术缺乏,利用外资的时间晚于东部,所以在引用外资时资金的利用更倾向于资源密集型,如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如农业、采掘业、食品加工、纺织业等,而不是盲目的追求高新技术产业或资本密集型产业。

3.根据民族地区原有工业,引进外资。在引进外资时,必须和民族地区现有的国有企业相结合,以现有国有企业为依托,通过引资带动产品的开发,活跃市场,引进先进管理经验推动国有企业管理,促进技术和经营机制的提高,增强竞争能力,使之更能适应市场的变化,也使得在外资的帮助下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

4.营造利用外资的良好环境。民族地区利用外资的环境远不如东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这里的“环境”不仅指客观的地理环境,而且指民族地区的硬件环境(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也指民族地区的软件环境(教育、素质、技术、文化习俗等)。民族地区要获得更多的外资就必须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做好规划,为引用外资清除硬件屏障。民族地区一方面要实施好义务教育,发展好高等教育;另一方面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民族地区的技术水平,同时给下岗工人提供专门的职业教育提高整体劳动力素质机会。

为了更好的吸引外资,民族地区还应更进一步的做好其他方面的工作。如:(1)加强法制建设,打击各种违法经营行为,营造一个公平,透明的市场体系;(2)改变思想,与时俱进,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民族地区的对外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民族地区引进外资是民族地区弥补自身缺口,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但是在强调资金重要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对本地区内在潜力和资源的开发。在利用外资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过程中优先将外资用于“发展极“产业是有效利用外资的理性选择。

参考文献

[1]谭崇台.发展经济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3)

[2]伍海华.发展经济学对外资吸收规模的分析与启示[J].金融教学与研究,1994(1)

[3]伍海华.外资与经济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5)

猜你喜欢

对策思考民族地区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关于中高职联合办学的思考
高校大学生对MOOC认识的现状调查及思考
中学生课外作业家庭作业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