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儿童生活,让课堂焕发生命光彩

2009-08-26甘启连

中小学德育 2009年13期
关键词:品德动物同学

甘启连

[两次执教的经历]

始料未及遭遇尴尬

前不久,我应一所学校的邀请,执教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中的一课——《我最喜欢的动物朋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动物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树立孩子们保护动物的意识。课堂上,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镜头一:“我家从不养小动物,我也没摸过小动物。”

教学进行到第二个活动环节,活动主题是“认识各种各样的动物”,我先让学生看录像《亲亲小动物》(小朋友喂养小动物以及与各种小动物玩耍的情景)后提问。

师:你们平时在家里有没有像录像里的小朋友那样喂养过小动物,或者和小动物玩过,把你的感受说一说?

生你看我,我看看你,顷刻间教室里一片沉寂,大家都低着头沉默不语,课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安静。这短暂的瞬间沉默让我感到非常不妙,于是我连忙问。

师:家里没养过小动物吗?

这时,同学们不好意思地摇摇头,露出了无奈的表情。其中有一位大胆的男同学举手说:“我家从不养小动物,我也没摸过小动物。”有的说:

“我妈妈不许我养小狗,他说房子太小了,也没有时间去照顾它……”

哦!原来是这样。我马上脑瓜一转,那他们肯定去过广州动物园吧,于是马上问道。

师:那你们有没有到过动物园,或是有朋友家喂养过小动物?

生:我在广州动物园的逗趣园里喂过山羊,可好玩了,它看见我拿一根青草就飞奔过来抢着吃,一头老山羊还倚老卖老,欺负小山羊,用角顶开它自己独霸美食。

生踊跃回答……(课堂又重新恢复了热闹,后续的环节都上得非常顺利。)

对于课堂出现的小尴尬,我一直都在寻找问题的根源。后来,我终于明白,原来在备课时我忽略了当地的学生是居住在市区,极少机会与动物相处,大多数学生在家里都没有喂养过小动物。平时,他们只能在动物园或是电视上看到动物。也就是说:我没有关注到他们的真实生活,脱离了他们的生活环境,课是课,生活是生活,没有结合他们的真实生活来展开教学。

回归生活彰显魅力

无独有偶,在两个月后,我有幸参加区“推进新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开放日活动,在自己学校我再次执教《我最喜欢的动物朋友》一课。

镜头二:“我家养了一只小狗,它和我特别亲近,成了我的好朋友……。”

在第二个活动环节中,活动主题是“认识各种各样的动物”,我在学生看完录像《亲亲小动物》后提问。

师:你们在家里有没有喂养过小动物,或者和小动物玩过,把你的感受说一说?

生1:有啊,我家养了一只小狗,它和我特别亲近,我们天天都喂它吃骨头,带它到村子的小公园去散步,它是我的好朋友,我回到家,它还会来迎接我,朝我摇尾巴,可好玩了。(生一脸的骄傲)

生2:我家养了一只可爱的小花猫,它可会撒娇了,我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它还爬到我旁边挨着我睡觉呢。

生踊跃回答……

师:看来,动物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和我们关系也非常亲密。

……

这节课注重了回归孩子们的生活,考虑到他们的生活环境。在课前又重点指导学生回家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喂养,而且还要将自己怎样喂养照顾小动物的过程记录下来。这样,有了课前充分的观察及记录,孩子们在课上自然能积极举手回答,将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滔滔不绝地说出来。所以,收到的课堂效果也不同。

[教学反思]

这两节研讨课让我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的品德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回归儿童的真实生活。因此,两次执教《我最喜欢的动物朋友》这个课例,让我对“如何让品德教学回归儿童生活”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1.课前收集生活资源——拉近生活的距离

在我们的生活中,肯定有很多我们品德课程所需要的资源。而这些来自生活中的第一线真实材料,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拉近品德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距离。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生活,结合品德课程的内容,将生活中有用的资源进行收集、筛选,恰当地运用在品德课堂上,一定能提高品德课的实效性。

例如:我在第二次执教时,就选取了我们农村孩子有利的生活资源,他们家里都养了小狗和小猫以及乌龟、白兔等动物。为了体现生活中动物和人类的亲密关系,感受动物与人类的和谐共处,我制作了一个特别节目——《亲亲小动物》,录像中展示的是孩子们喂养小动物以及和它们玩耍时的片断。目的是在课堂中播放给同学们观看,让他们感受人类和动物是可以相处得非常融洽、开心的,从而引发孩子们说说自己在平时生活中是如何和小动物相处的。除此以外,为了让孩子们亲自体验喂养小动物的乐趣,课前还布置学生选择喜欢的动物在家长的指导下亲自喂养,然后进行观察记录,以备上课时汇报。

在课堂上,同学们看到录像中自己的同学和小动物玩得那么开心,那么疼爱小动物,都纷纷被感染了。他们结合自己课前所作的观察记录,汇报自己是如何与小动物相处的,是怎样喂养小动物的,连在喂养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小故事都讲了出来,为激发他们热爱动物的情感做了很好的铺垫。

正因为充分利用了同学们身边的典型事例作为课程资源,才使这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实孩子们看到的、听到的,发生在他们自己身边的真实故事,是最能激起他们心灵的共鸣,使他们受到感染和震动的,由此,可以一下子缩短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所以,现实生活是最真实最具有说服力的课程资源。

2.课中创设生活情境——加强活动体验

由于学校教育以及课堂教学本身的局限性,生活化教学中的“生活”不可能全部真实化。因此在品德课堂中我们应尽量创设相似的生活情境,将儿童现实中的真实生活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浓缩重组,搬进课堂。此外,我们还要善于捕捉学生生活中的信息,有效地搭建学生活动体验的舞台,增加学生情感体验和实践的机会。

在第二次教学中,我创设了大量贴近生活实际的活动去让学生体验学习。如课一开始,我就出示真实的小白兔、小鸡等小动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让学生亲手触摸小动物,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在课中利用课件介绍了品种繁多的动物,这些大量的资料都来源于现实生活,让孩子们看到生活中的动物是多么可爱,让课堂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学生。

例如:拓展延伸“动物趣闻知多少”的环节,活动中的题目全部都与生活有关,采取了同学们爱玩的“有奖竞猜”游戏作为活动载体,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在游戏中每答对问题就有小小的奖励。例如: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动物是什么吗?学生一听抢着举手回答,当小朋友答是大象,课件就会送给小朋友一段介绍大象常识的录像作为礼物。同学们在游戏中不仅学到了很多有关动物的常识,还感受到动物是那么的可爱,自然而然地产生热爱动物和保护动物的感情,这比教师在课上单纯的讲道理效果要好得多。因为孩子们比较容易接受这种贴近生活的游戏活动,他们积极参与体验,必定会印象深刻,学到更多的知识。

3.课后开展生活实践——形成良好品德

对孩子来说,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因此,强调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是品德课程走向生活的一个全新理念,是现有品德课堂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径。

结合课前布置的任务:在家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在家长的指导下喂养小动物。课后,我对这项活动进行一个总结和评比,最后评出了五位“最有爱心的动物小天使”。通过这一评比活动,爱护小动物的意识在孩子们的心灵上扎下了根,并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后记]

在那一段时间里,我经常看到孩子们在课余时间聚集在一起,分享自己和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喂养的经历和体验,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们对小动物的爱心。一次,我还收到了一个孩子的小纸条,上面附着一张爱心卡,记录了这一段时间他喂养的小鸡的成长情况。纸条上写着:“甘老师,我养的小鸡长得很好,他已经开始长硬毛了,老是在院子里学飞,可爱极了,你能来看看它吗?”我拿着卡片,心中暖洋洋的,仿佛看到了他天真无邪地抱着小鸡,一脸幸福的样子。

责任编辑王清平

猜你喜欢

品德动物同学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好学者贤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品德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