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元红:无怨无愧的事业

2009-08-26

中小学德育 2009年13期
关键词:品德课品德教学研究

本刊记者

陶元红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坦荡、睿智、阳光,她始终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人生。对工作,她朝气蓬勃;对生活,她情趣多样。她曾到农村当过知青,1972年回城后成为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陶老师边任教边学习,完成了从中师到大学本科直至研究生的学习。她担任过音乐、语文等学科教学,当过班主任、少先队总辅导员和教导主任,每一项工作她都干得非常出色,曾被评为重庆市少先队辅导员标兵、四川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1987年,她调入重庆市教科院任小学品德教研员,至今与品德教研工作结缘22年。对自己从事的小学品德课教研工作,她无怨无愧,用她自己的话说,那就是——从事品德教研是一桩甜蜜的事业。

教学研究,在实践中彰显魅力

“既然干了就要干得最好!”这是陶老师的座右铭。虽然品德课是一个小学科,但她认为,品德教研员不能因为别人的轻视而放弃努力,要看到自己事业的崇高。教研员只有做学科的精英,成为思想的引领者、课程的研究者、教学的指导者、教师的服务者,才能让品德教学研究展现迷人魅力。

作为一名从教师岗位走向教研岗位的教研员,陶老师深知一线教师的需要。因此,她的教研工作非常贴近一线教师——以实践研究为重心。她认为,教研工作的关键在于能发现教师们在教学中具有趋向性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度教研。

1987年刚任小学思想品德教研员时,陶元红老师在听课中发现,品德教师多数由语文教师兼任,很多教师都是用语文课的教学方式来教品德课,以致品德课堂充满了浓烈的“语文味”,缺乏应有的个性,不利于小学品德教学目标的落实。为此,陶老师组织开展了以“比较语文和品德课程教学之异同”为主题的教学研究,通过对课例的剖析和深入研讨,努力探寻小学品德课程的教学特点,帮助品德教师脱掉了教学中的“语文味”。

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初,广大品德课教师面对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心里充满了困惑:教师对教材的意义、对教学活动的意义、对学生的意义与以往有什么不同?如何设计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学习方式?该把什么样的课程带入教室?对此,陶老师的回答是:“没关系,我们一起研究。”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的郑颖新老师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实验初期,陶老师和我们一起拿着人民教育出版社黑白版面的教材初稿,对照课程标准开会研究,一起写教案,一起听老师试教。我至今还记得她的习惯动作:先用红蓝笔作详细记录,然后在每一句话、每一段的活动小结中写下教学建议。为深入了解新课程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她先后听了我们近50节课。最难忘的是她带领我们到不同学校,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与孩子们对话,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想法。在试教《我爱我家》一课时,她发现有位学生没有发言,似乎有难言之隐。下课后陶老师找到这位学生,耐心地和他交流,才知道孩子父母离异了,和婆婆住在一起。针对这种现象,她提醒我们要做好课前准备,要关注不同状态家庭的孩子,一定不能对孩子造成新的伤害。在她的引领下,我们收获着,成长着,懂得了新课程的实施要以儿童生活为起点,关注每一个儿童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把学生生活中遭遇的人和事,通过丰富而有意义的活动来展开,真正帮助儿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就这样学习、反思、实践,逐渐走出了困惑和茫然。

位于祖国西部的重庆既是座繁华的大都市,又是个贫穷的大农村。22个贫困县加上三峡库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城乡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大多数农村地区教师业务素质低,难以胜任品德课程的教学重担,教师上课随意性大,备课和准备不充分,教学方法单一,导致相当数量的农村学生对小学品德课学习失去兴趣。大部分农村品德课教师没有接受过专门培训,很多教师甚至连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都没见过,学校也从没有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因此,对农村地区小学品德课教师的指导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出于对品德课教研工作的高度责任感,陶元红老师带领重庆主城区的品德课骨干教师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来到重庆市许多偏远的农村山区、三峡库区学校听课和送教,把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送到农村地区的学校,把优质的品德课展示给广大农村学校的教师。有一位山区教师这样回忆到——

尽管要走很远的路程,但只要是陶老师组织的教研活动,我们一定要来——不仅自己来,还会带上其他的老师来。她组织的教研活动针对性强,准备充分,对我们帮助很大。比如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单元教学”主题教研活动中,随同陶老师来的三位骨干教师在同一个班中上了一个教学单元的三节课,目的是通过研究课,让我们农村地区的教师能正确地把握品德与社会课程单元教学的实施。活动中,三位执教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设计具有很强的单元意识,目标把握准确,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活动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内容都体现了“从整体着眼,从细节着手”的特点,很好地体现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和连续性。陶元红老师在研讨会的主题发言中,结合案例阐明了开展品德与社会课单元教学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实施策略,让大家收获良多。

陶老师“送教下乡”的教研活动受到了三峡库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品德教师的普遍欢迎。大家一致认为,这样的教研活动有专家的理论引领、有教师优质的教学实践展示,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对他们的品德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送教下乡活动推动了农村地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促进了农村地区品德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陶老师在从事教研工作的20多年里,组织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如:“小学品德课课型研究”“小学品德课情境教学研究”“小学品德课活动化教学研究”“小学品德课学生的学习方式研究”“小学品德课教学评价研究”“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史地内容的教学研究”“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特点研究”等等,这些研究像及时雨一样,引导着教师在教学中探索、反思,帮助教师解决了品德课教学中遭遇到的一个又一个难题。从“七五”开始,陶老师先后主持了“小学思品课教学中德育与美育相结合的心理学研究”“小学品德课教学目标和目标教学研究”“主体德育观指导下的小学品德课实施素质教育研究”“小学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研究…不同版本品德课教材的比较研究”等国家、省市级重点课题,主编的《现代小学德育课程研究》已由四川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品德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教学管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材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而又深入的探索。她先后在《课程教材教法》《中小学教材教学》《小学德育》《今日教育》《少年儿童研究》等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的课题研究成果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一项,重庆市政府奖两项,撰写的论文获省级教育科研成果评选一等奖和

优秀著述一等奖。这些研究不仅是陶老师科研成果的体现,更是重庆市小学品德课教研工作的最好总结和提升。

教材建设,苦并快乐着的事业

陶老师参与了多套小学品德课教材的编写,从内地版思想品德课教材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课标教材和澳门地区《品德与公民》教材的编写,陶老师经历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小学品德课教材建设的不断探索与创新之路。

陶老师对教材编写工作非常投入。她深知,教材编写要求编者不仅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她孜孜不倦地学习着,不但自学了课程论、教育学原理、教学论等大量专业理论书籍,还广泛涉猎了文化学、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方面的书籍,通过学习来不断拓展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她对自己的要求是:观念必须与时俱进,知识必须时时更新。她对自己的学习从来不敢怠慢,时时处处留心着新的信息,不断提高自己掌握现代学习工具的技能。她常常抽空去聆听专家和大师们的讲学,从中吸取营养。她阅读并研究了大量国外和港台地区的品德教材和社会课教材,从中吸取先进的编写思想和呈现方式。品德教材的编写是非常艰苦和严谨的,不但要求有个人的独立思考,还要求团队之间的密切合作。在多年来的教材编写过程中,陶老师与编写组的同志们一起研究讨论,碰撞着思想的火花。白天,她深入课堂,听老师们对教材初稿的试讲;夜晚,她坐在电脑前,修改试讲后的教材初稿。在小学品德教材编写之路上,她不断进行着艰苦的探索。用她自己的话说,品德课教材编写工作是一桩苦并快乐着的事业!

重庆市巴南区教科所的刘传富老师回忆起当年和陶元红老师一起编写教材时的情景,不禁感慨万千——

“要当好一名品德课教育工作者,必须先学会做人。”陶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的工作字典里没有拈轻怕重、不负责任等词汇。从2002年开始,我便跟着陶老师参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编写。这份工作可不轻松,可每次分配任务时,最难写的部分她都会留给自己。她的手机24小时开通,不管什么时候向她请教,都会得到满意的回答。

她心直口快,对人直爽,从不隐瞒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在各种教研会上,你常常可以听到她激昂的声音。她告诉我们:道理越辩越明,搞学术就要有争论,有争论才有进步。她就是这样一个光明磊落、道德高尚、关爱别人的人。或许就是因为她的人品,在她身边总有一群老师、一群教研人员在不断地成长着。

除了国家教材编写之外,从1987年开始,陶老师开始了重庆品德地方教材编写的探索,由她主编的《重庆生活》《重庆社会》教材受到了重庆广大师生的欢迎。这套教材依据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及地域课程资源特色,以巴渝大地少年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儿童的生活时空为基本范围,挖掘了巴渝地区丰富的课程资源,将重庆的市情教育、乡情教育有机融合,其内容包括了重庆的历史与文化、重庆的生活与生产、重庆的地理状况与自然资源、重庆的建设与发展、重庆的名人和重大事件等,教材的内容都是从儿童身边的生活切入,从儿童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入手,让他们通过体验式学习、探究式学习进行自我建构,激发学生知我家乡、爱我家乡、服务家乡的热情和愿望。

正如陶老师所说,从事品德教学研究的过程既是陶冶情操的过程,也是不断拓展知识和见识的过程。多年来,她在这个领域里辛勤耕耘,品味着品德教学的独特魅力,无怨无悔地坚守着小学品德教研这片热土。

责任编辑徐向阳

猜你喜欢

品德课品德教学研究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好学者贤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
知识改变命运
品德
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对策
儿童观察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