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就是多

2009-08-25陈健萍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小石李老师关键

陈健萍

在语文课堂实施有效教育,其调控艺术总而言之:“少就是多”。

“少”是说一篇课文的教学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关键要素,设置一两个主问题。在课堂实施中,要大胆删去无效环节,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围绕关键要素——主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大量的思维扩张,形成一个主问题知识网,从而达到有效教育的目的。这种网络化的知识,多向度的思维,通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进行知识的多种角度的整合,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成果,就是“多”的表现。简而言之,抓住关键点,构建多向度的学习平台,产生多样化的学习成果,这是语文课堂有效教育的体现,其蕴含的哲学道理即“少就是多”。

我曾经被这样一堂课感动不已。

在教学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一文时,李老师在简洁的情景导入之后,抛出了一个问题:“‘悄怆幽邃、‘不可久居,小石潭果真如此吗?”

问题一出,只见学生一边低声朗读课文,一边用笔点点划划,10分钟后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不是这样的,其实小石潭很美,充满诗情画意!”

“小石潭的水很美,作者写道‘如鸣佩环,心乐之,心里很喜欢它。”

“既然如此,作者为什么会有‘悄怆幽邃、‘不可久居之感?这不自相矛盾吗?”这是李老师提出的第二个问题。

10分钟后,回答令人欣喜:

“因为‘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因为作者仕途受挫,不受重用”。

学生抓住了关键,对文本进行了多向度的解读和探究,出现了多样化多角度的思维情态,对文本的深度阅读,对主题的理解水到渠成,用时大约15分钟。

最后7分钟是关键几个实词、虚词和关键语句理解和书写的检测,课文试背。一节课基本完成了《小石潭记》的学习。

按照常规教学,这篇课文需要两个课时,李老师仅用了1个课时,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而又颇有实效,真正实施了有效教育。

从李老师的课我们可以看到,语文课堂实施有效教育必须注意三点:

一、要抓住关键要素设置主问题

《小石潭记》一文,李老师抓住“悄怆幽邃”、“不可久居”等关键的词句设置两个主问题。第一个问题意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带着“小石潭果真如此吗”的疑问,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课文的初读,能从课文中找到理解的依据。第二个问题意在引导学生进一步精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题。同桌二人角色分明,看似对立的,其实老师的暗中要求是一致的,就是通过互学互动这个灵活的方式,让学生深入解读课文。强调“用上课文的词、句”,意在强化文本的研读。“这不自相矛盾吗?”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悟作者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教师”、“读者”、“作者”共同相互对话这个环节,意在培养学生个性化解读文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能从同伴的质疑和回答中吸收有效的信息,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使学生的多向度、广度的思维火花在交流中得到碰撞、交融,最后达成知识的建构与整合,分享学习成果,达到群体共同发展和进步的学习境界。这种由一个关键问题,引发学生用多向度的思维,多角度、多途径掌握知识、构建知识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耗时低效的问题,实现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大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良好愿景。可见,一个体现关键要素的主问题是一堂课的核心,让教学在不经意处化平淡为神奇,从这个意义上说,“少就是多”。

二、要果断删去低效、无效的教学环节,转变学习方式

李老师大胆地删去讲的低效、无效环节,转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文本、感悟文本,在同桌互学、全班交流两个环节中,学生的思维得到多向度扩张,提的问题有深度,质疑的、回应的精神高度集中,兴趣盎然,充满激情。最后老师以快速检测的办法检验学习效果,在较短的时间内达成了教学目标,时间短、收效高,从这一点上说,也着实突显了“少就是多”的道理。

三、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突出“唤醒”与“激发”的功能

山东特级老师毕于阳说:“语文教育是富有诗意与激情的。是一个富有诗意和激情的人引领着一群富有诗意和激情的人,寻找和捕获诗意、点燃与焕发激情的过程。”这也充分体现了语文有效教育的“唤醒”与“激发”功能。李老师的课告诉我们,这些功能的实现,有赖于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养成。

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转变观念,用情用心去培养和训练,经历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历程,才能达到“浓妆淡抹总相宜”,“风定犹闻碧玉香”的境界。

(责编 李 晔)

猜你喜欢

小石李老师关键
该得奖的李老师
宠物难伺候
挡住他
小石印象
清淡健康的饮食是预防橘皮纹的关键!
捡到一座城堡
鹏鹏猪
画与话
接了电话再上楼
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