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嶝序跋二题

2009-08-25谢春池

厦门文学 2009年8期
关键词:华夏民族谢氏先人

谢春池

《大嶝风情》跋

大嶝本是个岛,如今,由于筑了一道堤,把它和大陆连接起来,已变成半岛。现在的大嶝,名气不大了,可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它和小嶝岛、角屿,在两岸军事对峙的炮火中,被称为“英雄三岛”,举世闻名。我的原籍是大嶝,不过我很少说自己是大嶝人,因我生于厦门,长于厦门,几乎只说自己是厦门人。这绝非我看不起大嶝,或看不起农村,那样做实际上也是看不起自己,因那里有我的根,况且我对农村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亲近、亲和的感觉。由于不生于大嶝,不长于大嶝,也未在大嶝常住,加之某些原因,我从不说大嶝是故乡。我只把厦门当作故乡,而把大嶝看作老家,即父亲、祖父的家,仅在这个意义上,大嶝才和我有关系,亦即血缘的关系。

虽说对大嶝没什么感情,对大嶝的人与事却时有关注,我知道这不是一种感情的体现,而是一种本能的使然。“大嶝”这个作为我的根的词,让我五官敏感,不时地让我的生命自然而然地被撞击了一下。

举个小小的例子,在厦门生活工作的我,无论是步行于街上或乘坐于车上,只要“大嶝煎蟹”四个字的招牌或店号出现在某一处,绝不会让我的眼睛错过,相反让我的眼睛一亮。面对我的同乡张再勇的著作《大嶝风情》,我的感受亦是如此。故而,他提出请我为该书作跋,我答应了,尽管我正处于许多事情(都非细小事情)交缠时节,又得为已写完70多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百年厦门》重启炉灶,时间之紧促可想而知。我并未通读《大嶝风情》,只作了一些浏览,这样即为之写跋有不负责任之嫌,然而,我无一丝敷衍之心。我以为我把对大嶝的感受用于对该书的感受,不会张冠李戴,盖因张再勇的著作正是大嶝乡土文化的一次再现。

长期以来,我们总以为大嶝只有军事文化,若从旅游的角度而言,以为大嶝只有战地观光。其实,大嶝的文化并不单一,闽南文化的不少典型生态都存在于这里,而战地只是大嶝的一景,大自然赐予这里的景色虽不够丰富,却也甚为多样,阳光、沙滩、海浪,就足以让人着迷。张再勇以其赤子之心,蘸起情感之笔,为自己的故土全方位地摹写了其拥有的风景、风情、风俗、风物、风味等,为我的老家做了一件大好事,委实值得称道。在这部著作里,人们一定能读到大嶝那充满魅力的风采。作为他的一个生活工作于大嶝之外的老乡,应该感谢他,使我有机会全面又深入地解读我的根,从某种意义上说,使我从某个侧面解读了自己。

2003年3月5日

于厦门见山居

《大嶝谢氏族谱》序

我华夏民族历史悠久,为人类社会之最。无论盛世或者衰年,无论辉煌或者黯淡,无论胜利或者失败,其生命皆异常顽强,在世代繁衍的历程中,表现得极为非凡,在外族入侵时,更见其精彩。年有五十六的我,不再为我是中国人而盲目地骄傲,更不会因我是中国人而无端地自卑;我深知我华夏民族有不少缺陷,严重的劣根性至今未得到铲除根治,不过,我依然以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欣慰。倘有来生,让我选择国籍,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依然作一个中国人。

我是十多亿中国人中的一个;我是华夏民族众多姓氏里之谢姓中的一个。我知道在漫长的历史进程,谢姓的光芒在古今的星空里,从未消逝,那些存留于史册的谢家名人,以其不朽业绩为世人颂扬,更为谢氏代代铭记。我和所有谢氏后裔都为此感到自豪。因此,当我第一次读我的族谱时,这种情感油然而生。

我并没有读到这部1741年版的《大嶝谢氏族谱》的原件,读到是复印件,全编否尚不知,但,就这么翻着,我亦从雕版的文字里,感受到先人的气息与脉动。此种感受可谓奇妙,实在难以用言语描述。先人的名字一个个地排列下来,从宋代至清代,六七百年间,尽管未出现彪炳中华的人物,却也令我神往。因为,我很愿意多加了解一些我的先人的往事。

我对家族的往事多少懂得一些,那都是我父亲告诉我的。印象最深是我的曾祖父为拳头师,其父乃兄弟三人,皆为武林高手,据云功夫了得,不过,多少传奇已被湮没,只遗下故事三二。父亲说我的曾祖父在海沧开拳头馆,死后埋在那里,有一座墓。我心里头就打算着什么时候去吊谒一番。我的祖父是乡村郎中,在大嶝颇有名气,晚年失明,生活难以自理,对人生已无兴趣,于故梓老屋自尽辞世,时为1951年夏,数月前我出生厦门,故而我从未见过祖父。数十年过去了的90年代,我才在清明时节,与父亲回到洪壁为祖父扫墓。

原本我们为自己与大嶝老家仅仅是姓氏关系,虽有几位亲戚,也有走动,似乎难以走近。后来发现,那血缘的内力,无法抵挡,它把我拽入宗族的历史隧道之中。于是我开始关注自己生命的源头和大嶝谢氏生生不息的流程。与族人筹资重修祖庙,我责无旁贷为之题写“谢氏宗祠”横额以及数对楹联。而族人嘱我为重修续编这部族谱作序,我自是欣然应命。

重修续编族谱乃是一桩大好事。我大嶝谢氏在此前的250多年间,又繁衍了一代代后裔,理应将此一历程给予原初记录。再把250年前的先人谱系呈现给今人,等于把一份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与文化遗产留于世间。这不仅是对谢氏一族的竭力建树,也是对华夏民族的绵薄贡献。窃以为如此评价该不过份。

承前启后是我辈的责任。

不仅为谢氏一族,也是中华民族,更为全人类,做一点有意义的事,这才活得有价值。

是为序。

公元2007年6月19日

【责任编辑 朱鹭琦】

摄影/肖点点

猜你喜欢

华夏民族谢氏先人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的《谢氏南征记》
论帕斯卡猜想:一个名字叫“夏”的亚洲族群
辽金时期的达斡尔族先人——“达鲁古”
浅析敦煌壁画的民族精神及文明传承
有趣的象形字
怀念亲人,不忘先祖
《东山再起》
先 人
高门与孤寒:南朝谢氏族人的升沉
“华夏民族”形成新说:因盐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