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些“汽车”常见,你却未必了解(一)

2009-08-18

人民交通 2009年8期
关键词:车载无线监控

MPV的全称是Multi-Purpose Vehicle,即多用途汽车。它集轿车、旅行车和厢式货车的功能于一身,车内每个座椅都可调整,并有多种组合的方式,例如将中排座椅靠背翻下即可变为桌台,前排座椅可作180度旋转等。近年来,MPV趋向于小型化,并出现了所谓的S-MPV,S是小(Small)的意思。S-MPV车长一般在4.2~4.3米之间,车身紧凑,一般为5~8座。

上世纪70年代末期,克莱斯勒计划研发一种厢式旅行车,这种车型兼顾了轿车的紧凑性,舒适性和大型厢式旅行车的实用性,足够的内部空间。1983年11月2日,第一辆小型厢式旅行车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温索尔装配厂诞生。它采用轿车底盘,创造性地使用一种“驾驶舱前移”的设计方式,将发动机盖缩短,加大风挡玻璃的前倾角度,让4个车轮更接近车体的边角。这样的设计就能让车长相同的时候内部空间发挥到极致(即后被国人称为“子弹头”的车辆前部设计)。

这是最初的MPV车型——MiniPassenger

Van(小型厢式旅行车)。

1987年,欧洲人演绎了MPV含意,他们把MPV解释为“Multi-Purpose Vehicle”(多用途汽车)。

随着MPV之风越刮越烈,更多企业也想将自己的产品列入MPV的阵营里,因此,MPV的概念也越来越含混,覆盖面渐渐扩大。这主要表现在轻型客车,轿车与MPV的界定上。

MPV同轻型客车存在明显的区别:轻型客车是单厢式结构,即乘客空间和发动机共同在一个框架结构内,发动机被安放在驾驶员座位的后下方。采用这种布局,车体结构简单,但是整车高度相对增加,同时车内空间减少发动机噪音相对较大。现在的MPV首先要具备两厢式结构,布局以轿车结构为基础,一般直接采用轿车的底盘、发动机,因而具有和轿车相近的外形和同样的驾驶感、乘坐舒适感。由于车身最前方是发动机舱,可以有效地缓冲来自正前方的撞击,保护前排乘员的安全。许多MPV都是在轿车平台上生产出来的,这点是MPV与轻型客车最大的不同。

与轿车相比,MPV拥有一个完整宽大的乘员空间,同时它的内部结构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这也是MPV最具吸引力的地方。车厢内可以布置下7~8个人的座位,还有一定的行李空间。座椅布置灵活,可全部折叠或放倒,有些还可以前后左右移动甚至旋转。放倒第三排座椅,就像是一辆具有超大行李空间的轿车;右边三张座椅同时放倒,就拥有一个超长载货空间;第二排座椅向后转180度,可以和第三排面对面相坐交谈;又或者把靠背前折,椅背就是桌面,办公娱乐,随便你怎样安排。

MPV是适合各类用户使用的多功能车。公司可用于中短途商务旅行,职工交通车;MPV更适合家庭使用,平时上下班,周末购物、假日里全家或亲朋好友一起到郊外旅行,一辆MPV就可以轻松应付。MPV的实用性、舒适性、安全性、将使它日渐受人们的喜欢。

公交安防的金钥匙——车载无线监控技术

肖军

1多功能无线车载监控系统的应用

随着汽车的普及与数量增多,各种类型的汽车犯罪数量不断攀升,随之相应的监管单位对移动管理的需求也激增,针对汽车的位置,车内,车外的无线视频监控设备便应运而生,远端用户可以通过视频实时监控车内和车外状态,通过GPS来监控和管理行驶中的汽车的位置。目前国内很多无线视频监控与GPS厂家纷纷推出了具有各自特色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多功能无线车载监控系统在长途客车上的应用

跨市、跨省长途客车经常会出现超载、超速、司乘人员违规操作。恐怖事件、应急管理等问题,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长途汽车公司,同时也让公安、交通等管理部门头疼不已。随着我国经济、交通高速发展,长途客车快速增多,跨区域更广泛,各管理部门需要对长途客车的实际管理落到实处。多功能无线车载监控系统则可为长途客车管理提供完善的功能,比如监控中心可随时查看到车内车外状态,GPS实时追踪车辆位置,本地视音频存储保留信息,如遇紧急情况可立即报警等等,为长途汽车公司对客车的管理和公安和交通管理部门了解客车上出现的违法问题提供全面有效的信息。

多功能无线车载监控系统在城市执法车上的应用

城市管理、公安执勤车辆在执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突发紧急情况。例如:近两年,城管执勤中发生多例死亡、伤害案件。管理部门需要对原始影音图像采集,远程现场指挥、突发事件的紧急调度指挥等进行一系列控制,管理,多功能无线车载监控系统则可为城市管理、公安执勤车辆提供符合执法车辆需求的完善功能及方案。如现场取证;远程监控调度;连接各级分队车辆、连接指挥中心以及其他业务职能部门,实现快速报警、及时处警,更广泛,更及时,更准确、更统一地采集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快速高效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等。

多功能无线车载监控系统在特种车辆上的应用

消防、医疗,金融押运、环境监测等部门车辆在执行任务时,对行驶过程中遭遇突发事件的现场的影音情况需要完全记录,尤其在城市交通拥堵情况下,指挥中心可以提前策划一条实现任务的快捷路线,以便特种车辆行驶畅通,指挥监控中心也可通过远程视频监控指挥、调度,管理,监督远程工作人员的高效工作能力。而多功能无线车载监控系统可为此提供全面的,详细的信息,以便相关部门参考,及时应对各种情况。

2车载监控系统在突发事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内车载监控需求大概在2003年已经开始兴起,正式形成规模则是在2006年。2006年深圳市政府要求并投入公交系统批量安装车载监控录像,由此开始正式引发了车载监控市场的热潮。

从目前安装的效果来看,主要有以下作用:

运钞车的录像:对车辆运行时间和随行人员,以及运钞车外部环境进行监控录像,保证运钞车及钱箱的安全,能很好得避免一些意外发生。

长途大巴的录像:由于长途大巴行驶时间长,距离远,而且上下人员较多,乘客还需要睡觉(夜班车),犯罪行为时有发生;特别是途中车匪路霸偷盗、抢劫等恶性事件影响很大;而且犯罪人员流窜作案,不容易留下证据。监控录像很有必要。

旅游大巴的录像:旅游大巴人员复杂,需要共同相处几天,一些贵重物品丢失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旅游公司声誉,需要安装监控。

公交大中巴的录像:公交车由于人流较大,上下班时间盗窃厉害,一些小偷甚至成为专线上班人员,群众反映很大,需要安装监控;其次,公交司乘人员服务水平、态度等,这些也需要记录。

大型载货汽车的录像:大型货车由于行驶里程长,经常在途中被盗和抢劫,需要记录,协助破案。

从技术角度而言,如何才能在公交车火灾事件中,尽快地报警并在事后及时地查明事件原因?现在车载监控可以做到与车载GPS和无线传输真正的结合起来,也

就是说,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位置、车内的情况、车速等等信息都可以及时传到监控中心。相信这会对公交公司进一步掌握车内的情况起到很及时有效的保障,另外对事故发生后分析事故原因也能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目前国内厂家给客户还可以提供配套设备,如保护箱,摄像机、拾音器等。

3车载监控技术的实现及发展前景

目前国内车载监控是一个新兴市场,车载产品需要解决几个关键技术问题:高性能的嵌入式微处理器应用,实时操作系统平台开发、硬盘存储保护技术开发,视频压缩与解码优化技术、图像识别与动态检测技术、汽车控制技术系统的稳定性及车载设备的供电问题等。

随着技术的进步车载无线监控技术向分布采集加集中管理,高品质图像压缩处理、开放标准统一接口、统一认证确保安全,操作人性化、功能集成化,结构模块化、传输多样化等方向发展。在未来的车载监控领域,技术焦点将集中于网络集成一体化方案,车载监控系统将和有线通讯网络、无线通讯网络等其它系统融合为一体化的软硬件平台,跨平台共享数据库,对公共交通工具进行实时在线监控管理。随着平安城市建设项目的开展、上海世博会的即将举办,智能交通项目的逐步推广以及国际反恐问题日渐受到重视,车载监控系统将迎来广泛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前景。

高科技时代的交通工具

高育红

陆上:灵巧、智能加时尚

你见过独轮电动摩托车吗?加拿大一位名叫本·加拉克的大学生发明了这种新型摩托车。这种摩托车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可以通过骑车人身体重心的变化来驾驶,身体向前倾即加速,身体向后仰即减速,身体左右倾斜即转弯。这种摩托车实际上有两个轮子,不过两个轮子并排在一起,之间的距离仅有2.54厘米。如此紧凑、小巧的结构可让骑车人即使在车流如织的道路上也能穿梭自如。安装在摩托车上的回转仪和控制系统能保证摩托车在速度高达64千米/时的情况下平稳地行驶。这让普通摩托车自叹弗如。

你听说过可以让人拎着走的汽车吗?把汽车放进手提箱里,可以像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一样随身携带,这也许只是旅行者的一个梦想,然而在日本,这个“梦想”正在变成现实。两名发动机设计师已经制造出了这种小汽车的雏形样本,行驶速度可以达到40千米/时。无独有偶,最近,希腊的汽车科研人员也研发了一种被称为“行李箱”的迷你汽车,其速度提高到了50千米/时,而且驾车人打开这种“行李箱”只需要2分钟。当然,这个“行李箱”的质量达32千克。这可不是每一个旅行者都能轻而易举地拎起来的。

未来陆上的交通工具让人们充满遐想,如果你看到高度智能化的自动汽车,无需你来驾驶,只要关上车门,再轻按一下智能开关,便能把你送到目的地,你不必为此而惊讶:如果你看到复古的个性化马车沿着专用轨道奔驰,60千米/时的速度可与汽车速度相媲美,你也不必过于好奇。经典的,前卫的,另类的陆上交通工具,一切皆有可能。

海上:水下潜行或水面穿梭

或许有一天,全球气候变暖会使现有的不少陆地被海水淹没。不过,科学家已为人们设计了诸多新型海上交通工具,水下摩托车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把摩托车像潜水艇一样开到海里去,这看似天方夜谭的荒诞事,实际上已经出现在设计师的蓝图上。俄罗斯的设计师已经制造出这种水下摩托车,并将其命名为“水之星”。它采用蓄电池作为动力,可到达水下12米的深度,水下的行驶速度为7千米/时。驾驶者只需将一个看似金鱼缸的透明罩套在头上,就可以摆脱传统潜水服的面具,模拟鱼鳍和笨重的氧气瓶。通过操控一个方向盘和一些控制与监测仪器,便可以像鱼儿一样在水下畅游。驾驶它既不需要具备任何潜水经验,也不需要具备熟练的驾驶技术,你在短短几分钟内就能用它来体验水底的精彩旅程。

无独有偶,一位英国运动器材设计师把目光锁定在无动力的自行车上,他设计了一款被称之为“水泵单车”的人力水翼艇。这种能在水面上骑行的“自行车”既没有发动机,也没有推进器,全靠骑手的体力来推动前行。水泵单车上没有车轮,取而代之的是两个水翼。当骑手上下跳动时,水翼便会产生前向的移动力和向上的提升力,让你前进且不会掉进水里。水泵单车的前部还装有一个操纵杆,骑手用它来控制单车的方向。有趣的是,骑上这种水泵单车你必须先从陆地上出发,如果你无法始终保持这种跳动状态,那么水泵单车最终就会停下来沉入水里。一旦真的发生这样的事你也只能拖着单车自己游回岸边,然后重新从陆地上出发。

空中:“的士”上天或“骑车”遨游

陆上道路太拥挤,江河大海又远离城市,把汽车“开”上天或者让人像鸟儿一样在空中“飞翔”,这是科学家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开出的又一帖“药方”。

美国人保罗·莫勒正在努力把人们梦想了几十年的飞行汽车,真真切切地带进现实生活。他花费2亿美元所设计的“飞行者M400”汽车已呈现在人们的视线中。这种拥有4个座位、配备有自动化飞行控制系统和能够垂直起降的飞行汽车,在空中行驶的最高速度已接近600千米/时。这种飞行汽车驾驶十分简单,驾驶员不需要申领飞行员执照只需向车内电脑输入飞行目的地和速度,就可驾车在空中行驶了。设计师宣称,这种飞行汽车消耗一升酒精燃料可飞行8.5千米,最大航程可超过1000千米。我们相信,人们乘坐这种空中“的士”,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英国一家公司正在设计一种名为“Jetpod”的空中“的士”。它的体形“苗条”,耗油很少,起飞和降落都十分安静。而且起飞的跑道仅需125米,便能以550千米/时的速度在空中行驶,最大航程达1500千米。据悉,该款空中“的士”是专门为城市公共交通设计的低成本飞机。如果它从位于大城市周边的起落坪起飞,在4~6分钟内就可以到达市中心。

在空中建造一条供脚踏车骑行的单轨道路,这是新西兰的杰弗里·巴耐特教授构想的杰作。在单轨道路上面挂着一个个看似“小房子”其实是一辆辆带有封闭装置的脚踏车,一个个坐在“小房子”里的人像在陆地上骑人力车一样要用双脚蹬踩车的踏板,以便获得脚踏车前进的动力。不过,人们在这条单轨道路上骑脚踏车要比陆地上轻松得多,其行驶的速度可以达到35--40千米/时,而且还不会遭遇堵车,碰撞等尴尬。

专家们展望这个世纪,一场未来交通工具大变革的大幕正在徐徐拉开。无论是美国正在研制的完全透明的球形“鱼缸太空船”,让前往太空旅游的乘客购买一张10万美元的船票,便可以在这个“鱼缸太空船”上欣赏到360度全方位的太空景色;还是英国工程师发明的以风扇为动力的飞行车,从伦敦出发,跨越直布罗陀海峡和撒哈拉大沙漠,以完成只有在科幻小说中才能看到的梦幻般景象……人们儿时匪夷所思的梦想都有可能一一变成现实。

猜你喜欢

车载无线监控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高速磁浮车载运行控制系统综述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基于ARM的无线WiFi插排的设计
智能互联势不可挡 车载存储需求爆发
ADF7021-N在无线寻呼发射系统中的应用
基于ZVS-PWM的车载隔离DC-DC的研究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中的应用
新型轻便式车载电子系统的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