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善寺:元代建筑遗珍

2009-08-12冯百毅

中国文化遗产 2009年3期
关键词:山门嵩山斗拱

冯百毅

会善寺,与少林寺、法王寺。嵩岳寺并称为嵩山四大寺院。此寺位于嵩山太室山南麓积翠峰下,左倚龙山,右傍虎山。该寺原为北魏孝文帝元宏的一所离宫。北魏灭亡后,离宫成为名僧澄觉禅师的精合,始为佛教场所。隋文帝开皇年间赐名“会善寺”。唐武则天巡幸嵩山时,曾至此寺拜道安禅师,并称之为老安国师,赐名安国寺,并置镇国金刚佛像于寺内。会善寺在唐代最为鼎盛,大加增饰,并新建殿宇、戒坛、塔,规模宏大,高僧辈出,如元同、净藏及天文学家一行等皆出家于此。元同、一行在会善寺创建的琉璃戒坛,成为当时全国三大戒坛之一和僧人受戒中心。五代时于嵩山琉璃戒坛纳法,又名“封禅寺”,后梁时废。宋太祖开宝五年(972年)经募化重兴,渐复旧观,赐名“嵩岳琉璃戒坛”“大会善寺”。金大定时,亦有修葺。元至元年间又重建大殿,赐名“万寿禅寺”。明末之后,寺院走向衰落。晚清时重建山门、配殿。今寺院的古迹,主要有常住院、戒坛遗址、净藏禅寺塔,以及北朝以来的一些古碑和其他文物等。

常住院坐北向南,原来规模宏敞。现南北长65.06米,东西宽57.53米,占地3742.90平方米,沿中轴线保存有照壁、山门、大雄宝殿及东西配房等建筑。山门前照壁上嵌有唐书法家颜真卿书“天中山”碑和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宋湘书“天光云影”刻石。

山门是一座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清代硬山式建筑,中三间皆辟券门,正门上嵌有横额一方,上题“会善寺”3字,中门内供有白玉阿弥陀佛1尊,系明周王所赠。山门左右,各建单间硬山式掖门。山门前有清代石狮一对,其下石座各面都浮雕着麒麟等灵兽图像,造型颇具特色。山门外有1株古老的银杏树,给古刹增添了幽清的气氛。在山门北36.1米的大雄宝殿,造型古朴,是嵩山地区现存惟一的元代木结构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长19.92米,宽13.28米,面积264.54平方米。大殿建筑在广阔的月台后部,单檐九脊殿顶,出檐深远,斗拱硕大,外跳五铺作重拱双下昂,各间均施补间铺作一朵。殿内作减柱造,当心间减前内柱2根,次间减后内柱2根。梁架为四椽袱搭牵,结构严谨,保存完整。其典型作法,如斗拱、角梁、乳袱、剳牵、丁袱、桔头、丁华抹颏拱等,均反映了元代建筑技术的重要特征,虽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仍不失其价值。

寺内的主要碑刻有《会善寺造像碑》,建于北齐后主温公高纬武平七年(576年),龙首方趺,正面浮雕佛像,背面刻碑文,是嵩山地区不可多得的北朝石刻,该碑现存河南博物院。唐《道安禅师碑》建于唐开元十五年(727年),由唐代名家宋儋撰文书丹,记述了高僧道安禅师的生平与功德。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年)陆长源撰文、陆郢篆额并隶书的《会善寺戒坛记》,书法道逸,历代评价很高。还有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敕牒戒碑》、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御碑、唐代佛帐、明成化铁钟、清代石幢等。

在寺西的半山坡上,有戒坛基址。据陆长源撰Ⅸ会善寺戒坛记》载,该坛是唐代高僧元同禅师与一行禅师所建。平面为方形,四角立有石柱,柱的外面有天王像的浮雕,天王足下踏有鬼怪山水等图像,即为柱础石。坛内置五佛塑像,故名“五佛正思惟”戒坛,亦称“琉璃戒坛”。思惟,佛教指佛在贝多树(三花树)下静思,因汉晋间高僧曾在嵩山西峰种有贝多树,一年三花,故以五佛思惟命名。戒坛曾是会善寺的宗教活动中心,每天都有数百人来此供佛,每年于此受戒者达千人之多,“钟梵相闻,幡盖交荫。”丛林之盛,甲于东都,山门建在南岭,诸殿沿山坡层层升高。到了五代后梁之初,为了营建汴京宫门,撤去会善寺的许多建筑,其中也包括戒坛。现尚存戒坛残石柱2根,柱面雕天王像,柱础雕鬼怪神兽。

净藏禅师塔,位于会善寺东西侧,建于唐天宝五年(746年),是一座单层单檐八角亭阁式塔,塔高10.35米。塔形多模仿唐代木结构亭式建筑,檐下有人字形斗拱,塔身正面建有圆券门,左右为直裎窗,正东、西面雕造出饰有整齐门钉的板门。背面嵌塔铭,八个转角各砌出角柱。此塔除塔刹为石雕外,全由青砖砌成。其造型以砖代木,形象逼真的表现出木结构的柱子、阑额、斗拱、门窗等做法,体现了唐代精湛的建筑工艺与时代特征,是我国现存最古的一座八角形砖塔。

意公之塔在寺外东侧。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为六角形密檐式琉璃塔,塔高约10米。塔基面宽1.8米,须弥座壶门内嵌花卉、瑞兽等砖雕图案。全塔用白色釉砖构筑而成,塔高5层,正面南向嵌石门,背面雕格式门。檐下有斗拱,二层正面有小龛,塔刹残。

丛杰尊塔在寺外东侧。建于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为楼阁式塔。高4.5米,塔基平面呈六角形,须弥座。壶门内嵌花卉和瑞兽雕砖,面宽1.15米。塔身3级,正面、背面各有板式门。檐部叠涩密檐,顶仿木构,饰瓦陇,挑角。塔身中部雕圆窗,两侧雕破子棂窗。丛杰尊塔右3米处是普渡塔,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两塔形制相同。

梅公塔位于山门南,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为方形密檐式砖塔,塔高4.5米。塔基为须弥座,面宽1.9米,塔身残存3级,叠涩檐,塔身正面嵌塔额。

猜你喜欢

山门嵩山斗拱
说不完的斗拱
被遗忘的角落:畅春园遗迹恩佑寺、恩慕寺山门考
民居趣读
龙岩市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及舞台题记考述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
我爱我家
2017年全国青少年户外营地夏令营(河南站)在嵩山落幕
尹朝阳:嵩山高
郑州嵩山地磁台站建站可行性分析
斗拱系列灯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