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居趣读

2020-07-24

中华民居 2020年3期
关键词:柱头斗拱时期

斗拱的前世今生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叠加的一层层探出呈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两者合称为“斗拱”。斗拱鲜明的秩序感与空间感能给人以无以伦比的艺术感染力,使人产生一种神秘莫测的奇妙感觉。

当然,我们今天所见,多是定型于明清时期的斗拱。其实,最原始的斗拱并非如此,而是经过了数千年的演变发展,才有了现在的样子。

据业界专家考证,斗拱的演变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西周至南北朝时期。通过研究出土文物发现,西周时期的铜器拱令簋上已有大斗的形象,战国时期的铜方案上有斗和45度斜置拱的形象,汉代的石阙、明器、画像石和画像砖上也都有大量斗拱形象。尤其是从汉高颐阙和四川牧马山、山东高唐出土的汉明器陶楼上可以看到,柱顶有斗拱承托檩、梁或楼层地面枋,挑梁外端的斗拱承托檐檩,只是各个斗拱之间并不相连。汉代以后开始在柱间使用斗拱。最初使用一种“人字拱”,即在额枋上立一个叉手,上置一斗,承托檐檩。

第二阶段为唐代至元代。这个时期斗拱的造型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柱头斗拱所承托的梁多插入了斗拱中,使斗拱和梁架拉结在了一起。另外,顺屋身左右横出的拱也和井干状的柱头枋交搭在了一起。柱头枋和与它垂直相交的正、侧两面的梁交织成一个层叠着若干井字格的立体框架。这时的斗拱已不再是孤立的支承架或挑檐的构件,而是与柱头枋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三阶段为明代至清代。清式建筑中斗拱的梁不再像宋式建筑那样穿插在斗拱中,而是压在斗拱最上一“挑”之上,直接承挑檐桁。因此,斗拱发展到明清以后便不再起维持构架整体性和增加出檐的作用。自然,它的尺度相比宋式斗拱也已大为缩小。

斗拱是中华古典建筑精神和气质的一种象征。可以说,斗拱的演变是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形制演变的重要标志,也是判断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所属年代的一个重要依据。

斗拱的演变是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形制演变的重要标志。

檐下斗拱

猜你喜欢

柱头斗拱时期
两系不育系Y58S的异交性状相关及通径分析
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开颖和柱头外露特征及其对异交结实能力的影响
清东陵木结构建筑中斗拱特点的研究
两种葱属植物柱头可授性检测
说不完的斗拱
斗拱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