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走在成功边缘

2009-08-04

决策 2009年6期
关键词:借力西北题目

耕 山

“虽然并不只是考试才能证明自己,毕竟幸运地遭遇到这许多机会,不去试试,心不甘。”

第二次面试

接到面试通知,我有些意外。距第一次面试过去了四年,我又参加南方一所著名城市文化局副局长考试。也是早晨,许多人上了大巴,穿过城市主街道,走了很长的路,来到郊外一个偏僻的学校。照例是把通讯工具上缴,违规取消资格。因为这座城市面向全国招考30多个职位,报考的人多。文化局职位进入面试共有五位,我的笔试成绩第二。候考时间长,我们在抽签后有机会攀谈,另外四位都是本地人,分别是省教育厅的处长,一所著名大学的博士后,一位是大学副教授,一位不愿意透露单位,只说是北大中文研究生。再交谈,那三位都是这座城市最高学府的校友,说着一些让我插不上嘴的话语。我有些落寞,心中难免升起自卑。一个没进过大学的人,怎么可能参与这些天之骄子的游戏。

我抽签是五号,最后一个登场。既然不便于交流,干脆闭目养神吧,不管怎么说,曾经经历过,不在乎结果。

因为有了经验,第二次面试我紧张不起来。在候考时,竟打起盹来。工作人员通知我参加面试,我赶紧用湿毛巾擦擦脸,满不在乎地走进不再神秘庄严的考场。

第一个题目是一张纸,大体内容是从报纸摘抄的,知识经济时代IT产业兴起的过程及发展趋势。我看完了,抬眼看看评委,主考官依旧面无表情。我又看一遍,内容简单,平时我们看报纸都是这速度。评委开始发问,三个题目,一个概述材料内容,二是说出材料中五组数据,三是谈谈启示。内容启示都好办,问题是材料中的数字我真记不清了。

回答完毕,我心里像揣上兔子似的。这种题型我没有思想准备,全是平时阅读粗枝大叶的习惯害的。来不及不安,第二个题目又送到我的手里,“有人说无为而治,对改革开放有消极影响。请谈谈你的看法。”对于喜欢读书,尤其是喜爱哲学的我来说,这个题目太容易了。我从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儒家道家文化谈起,诠释老子“无为而治”的意义,引发对无为的辩证理解,强调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对改革开放的积极意义。评委的面色舒展开来,我的心里也敞亮许多。

第三个题目是“现在有些文化名人,借用现代媒体炒作自己,对这种文化现象你怎么看待?”

来不及思考,我滔滔不绝地回答起来。

寂静的面试场所,成为点燃激情、洋溢澎湃的演说之所。结果已不重要,重要的县我阐释自己的平时所举所思。

一路走来一路歌,我的心情已经从第一个题目的受窘状态走出来。当第四个题目展示在我面前时,我一下子呆住了。

“管理之道在于借力。请你发表演说。”我的目光在题目上反复扫描,脑海里高速浏览自己此前所学的知识。

“管理之道在于借力,这是领导科学中的一个常识。”我又重复一遍,嘴唇开始干涩,我完全可以接着说下去,借力无非是借助别人的力量,引发的话题会很多。但是,文化局长的话语要有文化的分量的,不能靠复述领导科学教科书的管理内容。突然,我的眼前一亮,话语便像山泉汩汩流淌。“在中国,两千年来人们代代传诵三国的故事,妇孺皆知。刘备,智不如诸葛亮,诸葛亮满腹经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武不如张飞,张飞长坂坡一声断喝,吓破曹营主将的胆魄,一人击退万军;义不如关羽,关公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素有武圣美誉。但是,这三人团结在刘备周围,为了光复汉室,上演了一幕威武雄壮的人间活剧。这就是管理之道在于借力的古代版本。”话题至此,往下的话路就一马平川,毫无臃塞,舒展流畅。

答题结束,评委们忙着为我打分,主考官停下手中的笔,客气地说道,“这位考生,我能问你几个问题吗?与考试无关的。”我点点头。“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学的是什么专业?研究的方向是什么?”我苦笑着,摇摇头,“我没有读过大学。”

面试结果毫无悬念,我得了第一。最后的录取结果也毫无悬念,文化局副局长的位置空缺。

第三次面试

三个月后,时令进入冬天。我利用周末参加了西北一个省份面向全国公开招考副厅级干部的笔试,电话通知入围,又赶上周末要去面试。别人业余时间休闲,我则奔赴他乡去证明自己。漫长的夜行车载着一个年轻人的梦想,孤独的旅行丝毫没有寂寞,假寐时脑海里习惯地回放自己的风雨人生,伴随着苦学的所得,虽然并不只是考试才能证明自己,毕竟幸运地遭遇到这许多机会,不去试试,心不甘。

我报考的是农业厅副厅长。进入面试候考大厅,我突然看到自己的竞争对手分明比别的职位人要多出许多。我的抽签号是12,后面竟然还有四位。考试简章分明写着笔试取前八名,怎么冒出些对手呢?坐在我前边的是一位相貌憨厚的西北汉子,我与他简短交谈一会儿,才知道粗心的我并没有注意简章一句话,博士可以直接进入面试。来自全国几所著名高校的博士们共来了八位,其中西北农大就有五位。眼前的西北汉子是西北农大的博士生导师正教授,大学下辖学院的院长。我心里直呼糟糕!这下李鬼遇到李逵了,我这个学农的真正遇到农业权威了。

下午两点多,我走进考场。前三个题目容易,我答得条理清晰,观点鲜明。信心立马上来,语言变得流畅动听。

难题在最后。如同几个月前一样,所不同的是这次题目难度太大。题目是,“请你谈谈农作物栽培技术体系与基因工程的辩证关系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我喝口水平静自己的心情。流淌的小溪遭遇了一块巨石,如何冲过去,确实是一个考验。我毕竟不是几年前没见过场面的生手,而是在多个岗位锻炼过的,处理过复杂问题的干部。我自信能够答好,就像有能力处理好缠手问题一样。

“农作物栽培技术体系是几千年来人民群众在时间中不断积累完善创造的农业生产种植方式的经验结晶,这种技术体系为农业生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仍然会发挥重要作用;基因工程是现代科技的产物,我们提出科学技术长入生产力,就是要把包括基因工程在内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两者是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是继承和发展,是相互促进,对立统一于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在阐述两者关系后,我引发开来,那是我早已烂熟于心的知识,以及耳熟能详的事例。

答题结束,稍等片刻,分数出来,我得了85分。

出了考场,一个考生趋步上前,自报家门姓朱,某省农委处长,农大研究生。朱处长考了71分。听到我的分数,他用肯定的语气说,你一定是第一名。我反问为什么,他说最有竞争力的西北农大博士生导师、院长才考81分。朱处长从上午等到现在,还没有人超过我,除院长外,其他人的分数没有超过80的。我忙问怎么回事,他说,最后一题大家都不会,或直言不会,或随便说上几句。我不解,便把自己怎么回答复述一遍。他竖起大拇指,说你答得好。其实,你答的内容我们也知道,只是当时反应不过来。

朱处长后来成为我的朋友,经常保持联系,过了两年他考到贵州做了副厅长。

第二天放榜,果然在副厅长的考生名单上,我面试第一名,排在二三名的皆是西北农大的两位博士。可是規则也没有就说非取第一名,进入考察的人员都一样,我如果是当地组织部门或许也会选不到满意的就空缺,有博士当然取博士了。西北就录取了博士生导师,那位相貌憨厚的汉子。后来此君上调农业部,若有机会见面叙谈起来,也算缘份吧。(待续)

猜你喜欢

借力西北题目
借力使力 巧解难题——以简谐运动为例
借力大数据 探索安全监管新模式
一座西北小城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西北不惑
借力上合,山东绘出更大“朋友圈”
润和借力音乐
追根求源
西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