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点聚焦:高考状元≠职场精英?

2009-08-04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专才高考状元高考制度

仲 余

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状元职场状况调查》引发的“中国状元职场状况”问题在网上炒得十分热闹。《中国状元职场状况调查》所取的方法是否科学、所得的数据是否可靠姑且不论,而它揭示的“高考状元”与“职场精英”之间能否划等号的问题,却不能不引起我们关于成才观、人才观、教育观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以下两位专家的文章或能为你的思考提供些许启发。

不要苛求高考状元们

郑风田

最近网上对高考状元们能否成才在进行热议,《中国状元职场状况调查》的调查认为1977年到2006年的30年全国各省状元全军覆没,没有发现一个在从政、经商、做学问等方面的杰出人才。这个调查有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味道,也太以偏概全了,因为2006年的高考状元还没有大学毕业呢,你怎么说别人不成才?所以对所有高考状态发出类似伤仲永式的感慨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但这份报告还是折射出一些问题的,具体来讲包括:

高考一时的成功不能说明永远成功

高考有些人发挥出色些,多考了一些分数,成了状元,但很可能他的分数比别人多不了几分,也可能就是一两道题的差距,这个差距要想保持一辈子还真是难。但高考状态们毕竟辉煌了一次,得到状元,也不容易,人生有此一次,也就够了。有时上帝是公平的,已经让你辉煌过一次了,不能老是让你一直辉煌,这还让别人怎么活?所以从这点来讲就不要再去继续苛求我们的状元们一定要在某些行当成才了。

持续多年的努力外加各种机遇才是成功最重要的因素

从某种程度上,一个人要想在某一个领域内成才是一个苦力活,更多的是需要耐力与韧劲,当然还包括机遇,与聪明劲没有太大的关系,一般的智商就够了。

高考状元们的年龄也就17—18岁左右,而政治家的辉煌年龄最少要在45岁以后,自然科学家40岁左右,社会科学家要50岁以上,经商赚钱某种程度上多读书还起副作用。所以以17—18岁的年龄,高考辉煌了一次,你非要强求他在20多年以后也能够成功,也真是难。尤其是社会这门大考比高考复杂多了,高考你只管自己发挥好了,把难题解出来了,就可以取得高分。但社会这门大考,太过复杂,比如从政,某种程度上是需要超高的情商,这高考考题基本上是考智力而很少考情商的。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名校录取学生时一定要面试,就是要把那些智商高与情商也高的人筛选出来。我国单一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政策,虽然确保了公平,但的确对人才的选拔不利。一个人有没有耐力与韧劲,是目前的考试制度所无法筛选出来的。但美国名校有一个做法,在同等的成绩下,他们优先录取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认为这些家庭出来的孩子,由于家庭困难,一般情况下,他们的耐力与韧劲都要高于同龄的孩子,有时看也有点道理。

目前的高考制度对全才型学生有利,而事业成才大多数需要专才

目前的高考状态主要看你考试的综合成绩,也就是总分。要达到高考状元,要求每一门都不能差。这是一种全才型的选拔方法。而人一般大学毕业了,就进入一个很窄的行业,属于专才了。据《局外人》一书的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谈到,无论何人,在无论何种工作中练习10000小时,都能成为专家。比如体育冠军,你在某一方面很善长,但很难出现既是体育冠军又是高考冠军的。同样的道理,我们所说的专业人才,比如演员、专家等都是专才型人物,他们专注于一个行业或者问题,达到精深之后很成功了。而高考状态要求你数理化语英等都行,门门都行,最后的结果是什么都行什么都不是最拔尖的,这也可能是状元们失利的一个原因。比如现在的著名演员、歌星、体育冠军等,由于专注一项工作,他们的高考文化课就成了问题,但也丝毫不影响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内出类拔萃。

目前的高考制度,能否把专才型的优秀人才给筛选出来还真不敢说。如何把优秀人才而不是会考试人才给筛选出来,这才是大家最应该探讨的最重要的问题,这也是这几年一直在讨论要不要废除高考制度的问题。不过还好,那个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政策已经有点松动了,对于一些专才型的学生降分录取就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但目前我们仍处于粥少僧多的现状,这些改革又面临公平性的更大质疑声,能否坚持下去还很难说。

某种程度上,那些每年拿高考状元来炒作的现象该消失了,其实真的是没有必要,大学更不应该拿每年招了多少个状元来炫耀。大学更应该宣传的是,学生从我这所学校毕业了,他们的成才率怎么样?成才率才是考查一个大学最重要的指标。遗憾的是,有些学校现在是“毁”人不倦,挺优秀的学生,考到这些学校,学了几年,最后出来就成废物了,眼高手低,什么都做不了,还老是臆想自己天下第一,这才是悲剧和最该避免的。

30年全国各省高考状元因何“全军覆没”?

石述思

尽管有关部门屡次忠告媒体不要炒做高考状元,但依旧挡不住记者们追踪报道的热忱。虽说聚光灯下的状元们不会像古时候成为皇上钦点的翰林、相府当然的乘龙快婿那样风光,但也会拥有相当多的粉丝,成为应试教育下苦难学子效仿的榜样。

不过,随着一个惊人事实的披露,状元们头顶眩目的光环将会彻底褪去,甚至可能被一些动机可疑的专家用来作为推动取消万恶高考的有利证据。

披露者系有博士学历、中国教育战略问题研究专家头衔的武汉市教育局副局长田文江。他透露,首份《中国状元职场状况调查》表明,1977年到2006年的30年全国各省状元全军覆没,没有发现一个在从政、经商、做学问等方面的杰出人才。

您会不会由此发出类似伤仲永式的感慨?

鄙人刚开始想发出这样的感慨,并对误人子弟的高考进行一番痛斥,但毕竟已经不惑,理智还是占据了上风,终于忍住没斥。

田专家面对“‘高考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真的公平吗?”这样的设问严肃地指出,这只是表面和形式上的公平,而实质上并不公平,因为这是以一种人才标准来衡量所有类型的人才,就像歌唱方面的人才嗓子再好在高考文化考试上能有突破吗?

他说的无比有道理,但有个小难题需要反对现行高考制度的专家们解决:那就是废除了过去荒诞但公平的考核方式,换成所谓体现多元人才观的、很素质的新型考核制度,怎么形成一个简便易行的统一选拔人才标准?您怎么证明一个农村的特会养猪的孩子就一定比城市会开宝马飚车的孩子素质低下?

在当前教育体制存在严重计划及官僚化色彩的背景下,加上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及分布极其不均衡,这样的改革势必会被一些不负责任的同志打着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旗号,以自主招生的名义,增加太多无法监控的人为主观裁量因素,为教育寻租大开方便之门。别忘了,直到今天,一个叫罗彩霞的可怜女生还在为几年前被冒名顶替的大学录取名额怒讨公道。还有多少沉默的罗彩霞?我不知道。更别忘了,改革开放以来,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源占全部生源的比例已经下降了一半。而这一局面的形成居然是伴随着高校扩招的步伐发生的,疑似罪魁之一便是招生自主权。

再说,高考状元在职场上集体沦为平庸之辈只是当前教育内容、方式脱离实际的一个缩影,你不是状元,上大学后如果认真地按照书本知识认真地苦读,毕业时照样可能成为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中的废品,所幸的是,有状元们垫背。而已。所以,你受了那么多年罪好不容易上了大学,就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里只是你混张文凭、积累人脉捎带找个女友的地方,能力嘛,还得是建立在清醒的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听从内心的召唤,密切关注社会的需求,完成能力的提升。你是大人了,这点别指望别人能真正意义上帮你。既然学校是一个不合格的批发商,我们应该有信心成为推销自己的杰出零售商。

所以,由于30年全国各省高考状元“全军覆没”,就急于颠覆现行高考制度是不靠谱的。当然,我也热烈欢迎这一悲剧能激发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推动现有教育内容、模式创新的步伐。但前提是捍卫起点公平,如果最终演变成强势阶层子弟对弱势阶层子女机会的一次公开剥夺,岂不是好心办坏事?

(资料来源:新浪论坛)

猜你喜欢

专才高考状元高考制度
高考状元经验分享:虔诚耕耘 淡定收获
“高考状元”的冲刺经验
科技型企业专才和通才、交互记忆系统与双元创新关系研究
他山之石:看巴西高考制度如何改革?
400万华侨华人“专才”分布海外
请别再捧杀“高考状元”
唐朝科举制度对当今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高考状元为何变成流浪汉?
高考制度改革:我们准备好了吗?
高考制度必须实行重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