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人文环境助学工作的探讨

2009-07-28杨晶晶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3期
关键词:人文环境贫困生高职院校

张 煜 成 云 杨晶晶

摘 要: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贫困生的现状和原因的基础上,阐述高职院校的人文环境对助学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并对在人文环境下如何深入助学工作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生;人文环境;帮扶工作

高校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高职院校培养对象虽然不同于本科院校,但是同样也有相当数量的贫困学生,而且人数正呈不断增加的趋势。高职院校如何在建设和谐校园中重视助学工作,成为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1 高职院校贫困生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我院在2007年和2008年,对2200多名贫困生进行调查。调查显示:贫困学生中80%来自农村;近38%家庭人口在5人以上;女生占68%,多于男生;属于当地低保户的占10.24%;有35%申请国家助学贷款;22%参加勤工助学;已经接受各类企业资助的占12%;申请学费缓缴的占45%;近50%获得过奖学金等荣誉称号;同时也有近4%一门或一门以上课程不及格。

调查数据显示,贫困学生的整体情况比较复杂。他们相当一部分来自偏远山区或城镇下岗家庭,地区间的经济差距,家庭收入低,负担重,家庭变故等原因直接导致高职贫困生在经济上处于窘迫境地。根据调查:单亲家庭、低保户;父母务农收入微薄或因疾病无经济来源;家中有残疾亲属或年迈多病的老年人;家庭人口多开支大;天灾人祸等突发事件等是造成家庭经济贫困的主要原因。一部分贫困学生通过各级政府和学校的贫困生资助体系,精神面貌明显好转,整体情况较为良好,他们正在克服经济和心理上的困难,在学业上刻苦努力,在生活中培养自信,积极乐观,充分为自己的发展寻找机会。但仍有部分贫困生学费无法缴清,生活困难,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的越来越自卑,甚至发展成为自闭。

目前,高职院校中贫困生面临的问题有着很大的共性。首先是经济上的困难,这种困难不仅仅表现在支付学费上,更多体现在因为缺乏一个良好的中小学教育的物质环境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和成绩,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英语口语和计算机操作能力。贫困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不仅在于物质上的拥有度上,缺乏自信、交往能力差,已经成为许多贫困学生个人发展的瓶颈。

2 高职院校的人文环境对助学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

校园文化是构成学校人文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与学校目标导向、价值取向、教师素质、办学氛围以及课程体系和校园环境息息相关。人文环境是群体全部存在的总和,是师生生活在其中的一种文化氛围和精神空间。学校人文环境的创建,不仅是学校长期教育思想的沉淀;也使学校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更合理,协作更紧密;规范和制约师生的思想行为,直接影响校园秩序的维护和良好校风的建设;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受到良好的熏陶。要让贫困学生在良好的人文环境中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在思想和行动上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生活习惯。

高职院校应积极创建人文环境,在助学工作过程中充分重视并积极倡导将文化氛围的营造与学生个体的人生体验相结合。教育贫困学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善待自然,充分理解人生的意义,并把人生意义升华和社会价值实现统一起来,使他们具备“认知”、“做事”、“共同生活”和“生存”四个要素。大学的任务不仅要向学生传播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要教育贫困学生成为较完整的人,即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人。

3 高职院校在人文环境下深入助学工作的探讨

创设人文环境,提高贫困生综合素质。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必须从人文关怀的高度,在教育实践中创设和谐、平等、自由的教育情境。高职院校在给学生传播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对学习方法的培养,加强技能、技巧的培养。实际上相当多的困难学生已经通过所学技能做到了自食其力,解决了日常生活的需要。高职院校应让贫困学生获得全面、自由而充分的发展空间,把贫困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人格完善有机统一,全面提高贫困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在变化万千的社会生活中获得广阔的生存空间。

高校人文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学科与课程体系的改革,第二课堂、社团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人文讲座以及教育教学的方法、手段、途径等一系列问题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无论通过何种方式开展助学工作,都应重视学校的人文环境对贫困学生学习、生活的积极作用,力求让贫困生在能力提升和人性开掘的和谐统一中全面发展。培养贫困生自立自强精神,引导他们正视现实与理想的距离。开展健康心理教育,应积极鼓励贫困生正确面对人生暂时的困难,正视现实与理想的距离,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和不正确的观念,勇敢地接受生活的挑战,在逆境中奋发成才。

完善助学体系,激发贫困生的热情和勇气。我们已经认识到高职院校的贫困生问题不只是经济问题,如何帮助贫困生克服困难,顺利完成学业,一直是学生工作的难点。做好这项工作的基本思路一般是力争形成比较完善的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和学杂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体系。加强对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制度化建设,是深入助学工作的前提。建立准确、全面的贫困生档案,做好助学工作的前提在于准确认定贫困生的身份和随时了解贫困生家庭的经济变化情况,建立准确、全面、动态的贫困生档案十分重要。

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学校设立的各种奖学金,能解决一部分品学兼优和一些学业成绩虽不突出但表现较好的贫困生的经济困难。勤工俭学对培养贫困生的责任心有着独特的作用,在安排勤工俭学或发放困难补助时,应加强责任心教育,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国家和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激发他们的战胜经济贫困的热情和勇气。

从个体关怀转向群体关爱,让贫困生学会感恩。目前,高职院校中的贫困学生不是少数,而是一个群体。高职院校的助学工作应由以往的个体关怀转向群体关爱,转向提高学校整体助学工作能力上。传统做法中的帮扶主要从经济上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高职院校应在良好的人文环境中,从贫困学生的学习到就业,从心理到生活等多方面系统地对贫困生进行帮助,包括培养贫困生人际交往、为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能力。高职院校在解决贫困生问题的过程中,应该聆听贫困学生的心声,从他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当作他们理所当然的感受。

助学工作上的要点是争取更多的资源以减轻更多贫困生的经济压力,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然而,我们也必须注意到部分贫困生在得到帮助后,对赞助人很冷漠,也没有回报社会的意识。对贫困生的感恩教育和培养应渗透到每一项助学工作中。比如在接受企业资助中,学校的工作不仅仅是联系企业,将资助款分发给学生,重点应是教育贫困学生正确对待捐助的本质,心灵澄清,心怀感激。

现在,党中央明确提出并积极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职院校进一步深入开展助学工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要通过繁荣校园文化和创建人文环境,做好贫困学生的教育工作。解决贫困生的问题,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

参考文献

[1]夏宝龙.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国高等教育.2006.

[2]郑敏燕.廖柏珊.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和人格发展的问题.中国青少年研究网.2005.

作者简介:张煜,西华师范大学 教育硕士研究生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工部,科长,助教。

杨晶晶,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财会系,辅导员,助教。

猜你喜欢

人文环境贫困生高职院校
幼儿园人文环境的创设及其对幼儿社会性的影响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