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测绘产品质量控制的探讨

2009-07-28汤廖文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3期
关键词:质量

汤廖文

摘要:在数字测绘产品生产及管理活动中,通过基本成熟的质量控制策略,使产品维持在一定的质量水平或质量处于基本稳定的受控状态,在此基础上寻求质量改进策略。

关键词:抽样检验;质量;测绘产品

1 数字测绘产品的抽样检验策略

地理要素在空间上是连续分布的,如一条河流、一条公路、完整的一个林场等,它与工厂中一个单独的产品不同,对于测绘产品的生产与数据组织是以“幅”来进行的,虽然在过程质量控制中强调图幅间的“几何”及“逻辑”接边,但很难保证“批量”产品某一整体实体的数据一致性;再者,对于一“批”产品来说,地形类别不同,图幅中负载的空间地理信息也不尽相同,事实上,有时地物要素负载量相差很大。而单幅产品包涵内容和检验项目繁多,这样的情况下,有必要改变以整幅或整个检验项目为单位来抽样检验,而选取部分关键内容进行产品质量的检验。

“4 D ”产品生产特点和抽样检验现状。目前检查验收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即生产部门小组的生产过程检查和生产部门专职检查,质检机构验收制度。一般小组的生产过程检查要求1 0 0 % 的覆盖率,专职检查要求不少于批量的3 0 % 。质检机构按批量的1 0 % 或2 0 % 进行验收,这种验收方式具体操作实际上是对生产部门专职检查质量评价的客观性的检核。

研究表明: 对于不合格品率P 相同的产品,采用百分比抽样检验时,对小批量过宽而对大批量过严,造成生产单位愿意以小批量交付检验。在目前产品的几种抽样方案中,均分别采用不同的产品质量水平,如目前的军工、日用商品以及工程测绘产品的抽样检验,一般均采用调整型抽样方案。其特点是: 一组宽严程度不同的抽样方案以及将他们有机联系起来的转移规则,适用于批量相同且质量要求一定的检验批的连续性接收检验,其质量水平采用合格质量水平(AQL),表现形式为(n,c);挑选型抽样检验方案采用极限质量或不合格品率上限; 其特点是: 能够克服“批量大严,批量小宽”的缺点。所以对于数字测绘产品的抽样可以尝试采用挑选型抽样方案或调整型抽样方案。

产品检验的质量水平。不同的抽样方案,分别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产品的质量水平。如挑选型抽样方案采用极限质量或平均不合格品率上限,调整型采用合格质量水平(AQL)等。从产品检验的实际工作中,目前测绘生产单位采用所谓的100% 的一级或二级检查,但具体作业过程中只限制在某些环节或产品的某些质量特性上,具有不完整和片面性,这种检验方法并不能客观、全面地评价出图幅的优良品级率。针对目前标准型抽样方案,生产部门专职检查可采用严于质量验收部门的质量水平,以保证产品优良品级率不低于质量检验部门的产品质量评定结果。

数字测绘产品质量控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说,可以采用数据加工处理流水线的模式进行作业,按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细分工序,则可明确设置质量控制点,如见证点、停止点、质量的薄弱环节等,实施质量控制,投资控制以及进度控制,质量管理和检验部门还可以进一步通过确定投资控制以及进度控制程度来确定质量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水平。

关于检测数据的处理。生产单位某些局部数据处理环节需要规范化,在检测数据的处理中,经常会发现个别异常数据,对于异常数据的处理应该取慎重的态度, 从正态分布的规律可知,其2 倍中误差的概率小于5 % ,即加个观测值中出现一个,有时检测值的数量大于加个,所以应视为符合正态分布的精度参与计算; 但是3 倍中误差的检测数据虽然仍可视为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但其出现的概率很小,人们有理由怀疑它可能包含了错误,大约0.3% 的出现概率。在测绘产品质量检验过程中,对于受检项目,一般3 倍中误差点数大于检测点数的5 % ,则视为批不合格,因此对于大于3 倍中误差的数据,在作业过程中必须加以分析,找出原因。

2 数字测绘产品的质量控制措施

2.1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制定质量控制计划

不断完善质量责任制, 制定适宜性强、质量目标客观的质量工作计划,明确各部门与各个工序的任务、职责、权限、侧重点,使各项工作系统化、标准化、程序化和制度化。重视数据采集的第一手基础性工作质量。从多年的产品检验工作的实践看,必须严格控制外业作业质量和外业数据采集质量; 一些生产管理部门认为数字侧绘产品质量的控制重点在内业把关,只要内业数据质量控制得好,数字测绘产品质量就相应的好。这种观点不一定完全正确,内业质量固然重要,但从检验实践中看,当内业生产软、硬件配置、作业规程、作业员业务水平和熟练程度及相应的质量目标及计划和质量控制策略已形成一定的水平情况下,内业产品的质量水平一般维持在一定的状态,即使存有问题,大体上也是偶然性问题( 如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等) ,相对容易弥补。这个阶段,按照质量控制技术原理,内业数据采集单位就应向质量改进方向发展。而外业生产造成的质量问题,则难以弥补,或弥补的成本很大,如像控质量差或存在缺陷,可能会影响加密精度,进而影响数字测绘产品的数学精度。外业调绘数据采集要素不够完整或不一致( 这一点在图幅接边时测区与测区间经常会出现) ,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属性数据的完整性影响很大,且难以弥补。

2.2设置恰当的质量控制点,健全检验制度

“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是测绘生产单位多年来一直沿用的质量控制制度,目前也应用于数字测绘产品的质量控制。数字测绘产品作为一种全新的产品,表征其质量特性的因素很多,不同行业的用户所关心的产品质量特性侧重点不同。所以还应根据核心要素的内容和各要素的划分来设置适当的质量控制点。

从产品生产和质量控制角度来看,目前作业单位质量控制过程重在数学方面的精度指标,只要不超限,就转入下道工序,每幅图的完成经过几道工序,虽然生产单位设有专门“工序检查”,但是对于一些系统性的问题或共性的问题,无法把握,没有把“控制与预防缺陷”理论运用到生产过程中去,并没有真正把质量管理从“背后把关”向前拓展到“工序控制”、“过程控制” 上去, 难于实现“ 管因素”、“ 重预防”而达到更有效的“管结果”的效果。

3在数字测绘产品质量稳定的基础上追求质量改进

许多质量改进活动都牵涉到偶然性质量问题和系统性质量问题,偶然性质量问题是指问题的现状突然发生不利的变化,需要恢复原状态进行解决。系统性质量问题是指长期存在的不利情况,需要通过改变原状态进行变革。对于产品的特性来说,这两种质量状况具体表现为偶然性质量缺陷和经常性质量缺陷。

经过数字测绘产品几年的生产运作,随着数字产品生产技能和质量控制策略的逐步完善,偶然性质量缺陷基本上可以得以控制; 系统性质量缺陷是指经常性发生的缺陷,主要是现有规范或技术上和管理水平的原因而长期或周期内不能解决的缺陷。它需要采用一些重大举措来改变现状,使产品质量提高到新水平或更加客观的状态。这种缺陷可以一时影响不大,但长期下去将严重影响产品的使用效能。两种缺陷具有很大的区别,目前数字测绘产品就具有这样的特点: 偶然性质量问题都是引人注目的,如D L G 数据,水库中出现大量的等高线等严重缺陷,立即会受到领导的重视。而系统性的问题,如D E M 与D L G 局部数据符合性差; 较窄的冲沟、雨裂等地形表示效果不佳; 外业要素表示不完整以及数字产品存在的属性及逻辑上的错误、不一致性等由于长期存在,成了被认可的“正常”状态。质量改进的实质就是要求解决系统性质量问题。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适当地设置质量检验点,实施测绘产品全程质量监督与管理的方法,对测绘产品进行全程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点的正确选择和管理,是实行质量控制的前提。适当设置质量检验点,则是实施有效的测绘产品全程质量监督与管理的保证,目前有些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单位对于外业像控资料、内业加密等资料不进行检验,单靠下工序对上工序进行检核,数字产品是一种全新的产品,包涵多部门、多工序的生产过程,仅对最终产品进行检验,对于产品质量评价和产品质量本身来讲,都是不完整的。

参考文献

[1] 杨晓晶,胡胜华.数字测绘产品加工处理流水线的研讨.测绘通报.2003(6).

[2] 周黎明主编.质量控制技术.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5).

猜你喜欢

质量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焊接质量的控制
关于质量的快速Q&A
质量投诉超六成
石器时代与质量的最初萌芽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