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文化产业发展

2009-07-28张润玲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社会发展科学发展观经济增长

赵 晗 张润玲

摘要:文章以科学发展观的视角,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了阐述。发展文化产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国家整体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迫切需要,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趋势,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文化产业;经济增长;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3-0005-02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已不仅仅是间接的生产力,而且已经成为直接的生产力。以知识、技术为特征的智力密集型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现代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朝阳产业、时尚产业和主导产业。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文化产业”已成为文化界、经济界、学术界、相关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如何把握发展机遇,紧跟时代潮流,以开拓创新的姿态,积极有效地挖掘文化产业的内涵,推动文化产业的构建和发展,促进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话题。

一、发展文化产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从政治层面看,发展文化产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增强国家整体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迫切需要。

文化产业代表着一种社会制度的意识形态是否具有生命力和生存能力。国家兴盛,民族强大,不仅取决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同时取决于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指出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在新的历史时期,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党中央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发展文化产业,既是文化自身建设的需要,也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愈加突出地表现在知识力量和文化力量的竞争上。蓬勃发展、潜力巨大的文化产业是当代及未来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竞争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整体实力的高低。随着经济全球化加剧,我们面临的国际文化竞争是空前的。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强大的文化传播优势和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借助现代市场机制和高新科技手段,将大量的精神文化产品输入中国,在获得巨大的商业利润的同时,对我进行文化的扩张和渗透,抢占、争夺我国的文化市场、文化资源和文化阵地,有意无意地控制我国的媒介系统和文化生活,出现一种“文化霸权”、“文化殖民”的倾向,严重威胁了我国的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面对来自文化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以文化的手段来应对。因此,发展文化产业也是增强国家整体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迫切需要。

二、发展文化产业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经济层面看,文化产业的发展适应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趋势,成为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对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单纯追求经济数量增长的片面发展观进行反思的结果,是人类对自身未来发展的一种理性思考和理想架构。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已居世界前列,这样的成就举世瞩目,不容质疑。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们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增长方式。中央多次提出,要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文化产业是以精神为基础的产业,对自然资源、环境不构成威胁,甚至不造成消耗,具备了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要素,属于“无污染、低消耗、高效益”的无烟产业、朝阳产业,无疑适应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趋势,成为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文化产业既有潜力很大的市场空间,又有众多的消费群体,必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美国,作为头号产业, 信息产业的产值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在日本,文化产业是仅次于汽车制造业的第二大产业。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表明,文化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已经逐渐成为支柱产业。我国许多知名文化企业的成长发展也充分证明文化产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也十分显著。中国的文化产业正在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成为涵养税源、促进就业、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一支生力军。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已成为消费的热点,“文化购买力”越来越强大,这需要市场提供满足文化消费需要的文化产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发展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社会层面看,发展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提高消费质量的重要渠道。

根据恩格尔定律,随着生活水平和社会富裕程度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将逐渐降低,即在物质需求得到较好满足的同时,文化消费在家庭和社会整个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将越来越大。新的历史时期,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们不仅在衣、食、住、行、通讯、卫生和生活环境等物质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文化娱乐、广播影视、图书出版、体育康复、旅游等精神生活方面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正是这种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有力地拉动了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着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正是为了不断提高消费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所以发展文化产业成为我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发展文化产业是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有力保障

从文化层面看,发展文化产业是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发展、光大的有力保障,是新文化得以孕育、生成、积淀的催化剂。

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繁荣兴盛。能否保持文化发展的充沛活力,使文化始终处于历史前进的前沿地带,这是一个民族是否成熟,一个政党是否先进的重要标志。我国不断壮大的经济实力,开放的外部环境和高度发达的现代化科学技术,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良好的外部条件和充分的技术手段。因此我们要以文化产业为依托,推进文化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在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诸方面的改革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以文补文、以文促文、以文养文、多业兴文,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发展、光大、繁荣,在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同时,形成新的文化、新的观念和新的文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将中华文化自身的潜力、实力和魅力展现于世界文化舞台,赢得应有的国际地位,赢得国际文化竞争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孙家正.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J].现代企业,2005,(3).

[2]刘玉珠,柳士法.文化市场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

[3]贾蔷,顾晓明.以文化产业开发为重点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3).

[4]李莉.科学发展观的哲学解释[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

作者简介:赵晗(1987- ),男,河北张家口人,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张润玲(1960- ),女,河北张家口人,张家口教育学院法政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政治学。

猜你喜欢

社会发展科学发展观经济增长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浅议公文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