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危机下的国家竞争力解读

2009-07-28袁瑞峰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金融危机

摘要:由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正演变成一场全球化的经济危机,中国不可避免的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通过国家竞争力的解读,我们认识到企业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创新是其中的关键所在,而创新的深层动力在于政府的制度安排。波特的国家竞争力模型和新制度经济学的结合为我们进一步认识这个问题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金融危机;国家竞争力;新制度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3-0001-02

一、引言

美国次贷危机不断升级,并演化形成了金融危机。美国金融危机给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和破坏,同时在全球不断地蔓延和扩散,不仅给发达国家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灾难,逐步演变成一场全球性危机。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09年七大工业国无一例外国内生产总值都将收缩。尽管发展中国家所受冲击相对小些,但无法改变全球经济衰退的定局。作为全球经济体系中越来越重要的一员,中国也已经感受到这次危机的冲击。除了直接的债券投资损失、美国国债面临的价格缩水风险外,更重要的在于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尤其是对出口行业影响明显。但由于中国较高的储蓄率和持续性经常账户顺差等原因使得中国在这次危机中像是独立于金融风暴之外的安全高地。中国如何在这次金融海啸中化危为机,在危机过后是否可以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能否在20年后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之一。这些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思考,本文将从国家竞争力的角度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作者的一些看法和观点,希望能够对理解上述这些问题做出一些贡献。

二、波特的国家竞争力理论及模型

经济的竞争是国家竞争的基础。波特的国家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在这个层次上有两个核心的因素:一是产业结构中的竞争作用力;二是企业竞争的基本战略。在论述国家竞争力理论时,波特认为,一种新的理论必须超越比较优势而关注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这是其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必须将方法与技术中的提高和创新作为一个中心因素;还必须解释国家在创新过程中的角色,一个国家怎样为其企业提供一个环境,使其能在一种特定产业中的提高和创新快于其竞争对手。波特发现,如果企业不将其战略建立在提高和创新上,不愿意面对竞争,对其国家环境以及怎样改善它没有一种现实的理解,则企业最终不大可能成功。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得和维持竞争优势是通过提高、创新和持续的升级来取得的。这与熊彼特的企业创新主张没有什么实质的不同。波特提出了一种描述国家竞争力的理论模型——钻石模型,包括了4种决定性因素:要素环境,相关和辅助性行业,需求环境,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每一种因素都影响到国家的竞争力,只有当某一行业和行业中的钻石结构处于最佳状态时,该产业中的企业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最大。此外,有两个额外的变量——机遇和政府——对上述4种因素也产生全面的影响,这样就构成了有关国家竞争力理论的完整体系。其结构如图1所示:

生产要素是指一个国家在特定产业竞争中有关生产方面的表现。例如人工素质和基础设施。需求条件是本国市场对该项产业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如何。相关和支持产业:这些产业的相关产业和上游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企业在一个国家的基础、组织和管理形态,以及国内市场竞争对手的表现。来自于企业外部的机遇包括重要发明、基础技术突破、生产要素、供求状况的重大变动、战争、外部政治变化以及其他突发事件等,使产业解散或重塑结构,推动产业不连续发展和一国企业代替另一国企业。政府通过政策调节创造一个公司能够获取竞争优势的环境,鼓励、推动公司提高其抱负,达到较高的竞争水平!

三、竞争力来源于创新

国家竞争力来源于在特定行业中各种竞争优势能够恰当匹配的企业中,而各种优势能否被恰当匹配在企业中,很大程度取决于国家环境的影响。其实各种资源的良好的匹配取决于恰当的制度创新,而良好的资源本身又依赖于产品创新、科技创新。所以竞争的根源就在于创新。美国前总统布什在《国情咨文》中提出了“美国竞争力计划”,这个计划报告指出:“美国的经济力量及其在全球范围的领导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生产并利用最新科技开发成果的能力。”报告将这种能力归因于三类力量:科学研究,强大的教育体系和一个鼓励企业家成长、鼓励冒风险与创新的社会环境。

这些理论或许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线索,毛泽东认为:“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社会的科技创新,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的竞争力,国家的竞争力最终都要由人来落实,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激励人的创新行为,塑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文化和进行相应的制度建设。新制度经济学的理

论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视角。

四、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

1.诺思原则。诺思认为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是影响一国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完善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相关方面的制度,就会提升国家竞争力。产权是对资源的排他性的占有和使用。产权的界定与否以及如何界定产权,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生产的成本和收益。如果某种资源没有明确的产权归属,此时行为人的生产性行为将面临着私人收益偏离社会收益的问题,即他将面临他人或政府的掠夺,无法取得属于自己的全部收益,这直接影响到生产者的激励问题,人们将不再有激励去从事生产性劳动而是热衷于产品的再分配问题。因此一个有效率的产权制度需要法律条款的保证以明晰产权的界定,阻止外部力量对于私人产权的掠夺,以鼓励行为人去从事生产性的创造。产权制度建设是国家竞争力的经济基础部分。另外,国家的权力也需要被约束,必须在宪法的框架下受到其他力量的制约,这样的国家才不会去掠夺公民的权利,公民的权利才有保障。国家制度的建设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保障。诺思还建立了一套意识形态理论来分析经济绩效问题。意识形态可以被定义为关于世界的一套信念,它们倾向于从道德上判定劳动分工、收入分配和社会现行制度结构。和意识形态相关的制度建设虽然不会直接作用于经济生活,但是它会通过改变行为人的观念去影响行为人的行动。和意识形态相关的制度建设最重要的是教育(这里指的是单纯的文化技能教育)和道德建设。完善的教育制度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生产力的人,而且具有高素质的公民可以促进制度进一步优化。因此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制度建设不能忽略意识形态方面的制度建设。

2.奥尔森原则。奥尔森认为导致经济成功的市场经济一个重要条件是要有可靠而界定清晰的个人权利。提升国家竞争力首先要有可靠而界定清晰的个人权利。从个体主义方法论上说,个体是社会的微观基础,经济的运行依靠的是个体的经济行为人。而个体的经济行为人的最终动力来源于哪里? 实质上来源于可靠而界定清晰的个人权利。当个人的权利得到保护的时候,行为人才有动力去从事现代经济所特有的复杂交易,因为他们的权利会根据合同内容受到保护。只有当行为人(当然包括公司)都有权就他们选择签订的合同获得公平的执行时,市场经济才能发挥其全部的潜力。然而这些权利从来都不是由自然所赋予的,是通过国家设计规划的产物。只有当国家保护这些私人权利并防止他人或政府的掠夺时,私人权利才真正存在。如果社会中有清晰而可靠的个人权利,从事生产、投资和互利性交易的强大动机才能出现,因此才会有社会经济进步。奥尔森的国家竞争力理论可以归结为法治下的经济自由。它是经济自由良好发展的游戏规则。没有规则,没有繁荣。

五、结论

由此可见,波特的竞争力钻石模型中的政府要素或许是影响国家竞争力的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转型社会中。政府的制度安排会影响个人的创造性,企业的创新活动,从而社会的活力和国家的竞争力。政府需要提供社会发展当中必不可少的公共服务。例如制定法律条文明确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确保参与各方的公平竞争。

参考文献

[1]Michael E.Porter.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March-April 1990.

[2]但兴悟.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和平发展的挑战[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12).

[3]赵家治.美国金融危机的哲学思考[J].新长征,2009,(2).

[4]王庆.中国:躲得过金融危机,免不了经济下滑[J].领导文萃,2009,(1).

[5]杨顺贤,陈和,蔡晓珊.国家竞争力研究的新制度视角[J].兰州学刊,2007,(9).

[6]道格拉斯·诺思,罗伯特·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7]曼瑟尔·奥尔森.国家兴衰探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作者简介:袁瑞峰,男,江苏宿迁人,南京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

猜你喜欢

新制度经济学金融危机
高等教育收费之本质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第三方教育评估制度环境研究
两种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及现实启示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成因比较和发展趋势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政策回顾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