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风暴中的和谐

2009-07-27

中外管理 2009年6期
关键词:波音企业

张 栩

当“中外管理全球行”已先后六次东渡日本企业研修、并西征德国企业观摩之后,第二次陪伴中国企业精英们来到全球金融风暴的“风眼”美国时,发现所见所闻,完全出乎意料!——貌似重灾区的美国,并不是我们想当然的样子。

美利坚,你还好吗?

2009年4月20日,纽约肯尼迪机场已清晰可见。飞机在夕阳余辉中降落,缓缓滑行中,我的思绪却在加速纷涌,因为,我这个“团长”和“我的团”,有太多的疑问想要破解。

这是一个备受全球关注(不管是向往还是仇视)的国家,它领导了全球几近一个世纪,始终高高在上。甚至在科幻大片里,它的总统也是唯一可以带领全地球抵抗外星人入侵的当然领袖!

而如今,它却在“自酿”的金融危机苦酒中挣扎……美国是否像外界所议论和批判的那样已经元气不在,像《红楼梦》的贾府一样徒有其表?——难道美国真的从此倒下去了?还是在深刻反省的同时,最终实现美国式的自救甚至逆转?——美国人最得意的美国精神和自我修补机制,这次是否还能奏效?新总统奥巴马挂在嘴边的“变革”,能否真正带给美国新生?美国人继续引领潮头的底气究竟何在?在萧条与流感的双重冲击下,美国人还潇洒得起来吗?……

眼前的这轮红日,是否还和200年前富兰克林所凝视的那轮朝阳一样,给出一个时代的答案?

去年,我们的一团看到了全面危机爆发前夜的美国,这次二团再次从纽约到华盛顿再到西雅图、拉斯维加斯和洛杉矶,再次走进大学,再次走进企业,再次走进民众,我们将会看到星条旗下一番怎样不同的景象?

金融实验室:实战模拟的兴奋

美国的大学,拥有着全球最杰出的研究体系。但绝不仅仅在哈佛、麻省、斯坦福……

和许多美国大学一样,威廉·帕特森大学(William Patersan University),未设门岗,也不见院墙,大方静谧地坐落在邻近纽约的一片森林中。这所拥有150多年历史的新泽西州立大学,在全美大学的综合排名虽不靠前,但它的萨克斯商学院全球金融服务研究所和销售实验室,却在业界独树一帜,鼎鼎有名。

环境造就人才。纽约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当地学府对于金融的研究,无疑受益颇深,反过来也给美国的金融业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当我们一行走进这里的金融交易教研室,切身感受到了商战如实战。眼前连排的电脑交易席位上,红红绿绿的金融数据实时不停走动。穿行其间,仿佛自己已然成为纽交所的一名职业操盘手!

当然光看不过瘾!

更让我的企业家团员们乐而不疲的,是亲身参与销售实验室的试验演练。整个模拟谈判销售,从进屋敲门开始,全过程录像记录,每人只给七分钟。回看自己和团友的七分钟,大家切身感受到了“八仙过海”的巨大能量!真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不可能做到的!模拟演练结束刚返回会议室,还等不及教授点评,企业家们就相互热烈地交流开了,不亦乐乎。微笑在旁的教授已确信:如再来一次,你们一定能做得更好!

那一刻,我忍俊不禁地想起好莱坞大片《功夫熊猫》里师傅对阿宝寓教于乐的过程。而且要知道,这些模拟者,可不是青涩无知的学生,而是久经战阵甚至发家营销的企业家啊……但面对这套模拟系统,他们依然兴趣盎然,甚至兴奋不已!可见,这不仅仅是一种“对路”的方法,更是身心的参与,自然而发的激情与智慧!

与美国异曲同工的,是我们“全球行”在日本丰田体验到的拉动式生产沙盘演练。而当时,因为“实现”了零库存,企业家们那孩童般喜悦的脸庞,至今历历在目。是的,美国人重营销,日本人重生产,他们都把自己的绝活儿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而手法,都是不约而同的模拟式体验。就如同学习语言,你必须把他置入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才会迅速提升。更何况,“管理是实践”!

而相对于美日发达国家,我们如今的商业教育还是太拘泥于照本宣科的填鸭灌输,距离实践太远太空……难怪不少实战派企业家对于中国的“MBA产品”诟病颇多。

西点军校:亲而有力的领导力

纽约,不仅仅诞生股票交易员。还诞生领导人,特别是沙场将军。

因为,这里有西点。

而“我的团”很幸运,能进入连美国人都少有机会接近的西点军校,这座全球知名的将军摇篮一一如今更是组织战略和领导力摇篮。而且,我们不是参观,是上课。

有二十多年从军从教经历的韩韶博士,一身利索的美式戎装,让人肃然起敬。他用自己的言行和举止向我们讲解:如何发现、培养组织未来的领导人。但令我们想不到的是,从这位刚毅的西点军人口中,听到的居然不是说一不二,不是整齐划一,不是令行禁止,而是令人焕然一新的领导力思维:领导者,必须与团队打成一片,并且要知道团队里每个人的性格甚至其家庭成员的偏好,最终,要成为团队需要和希望的领导人!一切,都水到渠成。

韩韶博士多次强调:不只是领导人才具有领导力,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在特定情景中,显示其所具有的领导力,只要你发现他!培养他!——这和《功夫熊猫》里乌龟大仙所主张的可谓如出一辙。为什么美国人的创新层出不穷?这种不断发现、不断培养的意识,而非粗暴的干涉管制、生硬的划分等级,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美国军方曾自豪地说:“我们的领先,是战略的领先。”而他们没说的,当然包括培养人的战略。

离开西点时,我们看到一张学生集体扔帽子的照片,很好奇地问韩博士。韩博士说:这是西点的一个惯例,在毕业典礼上,毕业生们都尽情地喧闹,

“放肆”地将象征纪律庄严的军帽朝天扔去。高明啊!扔帽子宣泄掉了紧张和压抑,释放和激励的,却是人性中的坚韧和刚强。

随后,我们的考察真正进入了企业层面。

金融业风声鹤唳,汽车业气若游丝,如今的美国企业上下,是不是普遍士气低迷、惶惶终日呢?——当我们从东海岸的华尔街头,横穿到西海岸的波音工厂,我们惊讶地发现:远非如此!完全相反,我们看到的是:价值观的认同加入性的终极尊重,以及人对快乐的追求!即在理想与目标一致的团队和企业中,人人快乐的实现自我价值并不断自我成长,自然成就企业的快乐与成长!这正是美国企业历经风雨而活力不断的根本法宝!

让我们看看,美国企业是如何让员工快乐工作,实现效率最大化,又如何抓住使客户“快乐”进而打造成功的商业模式!

彭博社:“免费的午餐”

如果说,大多数美国企业都会注重工作环境与氛围,那么位于曼哈顿闹市区的彭博资讯(Bloomberg),就将这一关注做到了极至。尽管一团成员回来时已经讲述得眉飞色舞,但二团此番依然充满了好奇。而一团的收获仿佛饥饿的肚中喂入一块面包,反而引诱出了我们更强烈的饥饿……

果然名不虚传。

快速的访客登记和严格的准入胸卡,以及不经意间的访客寸照,都在瞬间将效率和规则完美地统一在了一起。进入彭博社大楼,仿佛跨进一个巨

大舞台的“后台”,所有人各就其位的忙碌中,或专注工作,或讨论着什么,五彩而透明的办公区中央,是一圈摆满各式点心、水果的吧台,在我们为其琳琅满目而目瞪口呆时,不断的有彭博员工,拿着咖啡路过,进人,离开。——一切,都是自助,一切都是免费,而且24小时。这与我们在日本的体验又有不同。日本企业通常也会有丰富的饮料食品提供,但到处清晰可见的价目表,提醒着你“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而在彭博,在美国企业,却“有”,只要你用自己的激情和创意来回报。

与此同时,彭博大楼内独具匠心的装饰设计,有如“时代广场”,时尚、休闲,又以不同方式处处表现着公司的理念与文化价值。比如:办公大厅悬挂着一个用不锈钢做成的云团状雕塑——它是飓风之“眼”,是狂风暴雨的源头,这似乎喻示着资讯(信息)在金融市场上的作用和地位。而在彭博社六楼——该层由于建筑设计原因不见天日——的墙面上,用各种色彩的灯管还原出太阳的光亮,而在另外一层,大厅中多个灯泡组合在一起,在夜晚像非洲沙漠上的星星一样闪烁。“这种对光线的刻意追求,是否也包含有洞察、照亮事实真相的企业文化理念呢?”团里一位团员猜测道。

彭博充满活力而井然有序的景象让你不得不相信:一个成立仅27年的财经资讯公司,在金融数据市场已超越具有150多年历史的、世界最大的资讯公司——路透社!彭博一如它的中文名字,它实现了蓬勃发展,并将在未来成为全球第一金融资讯帝国。

目前,该公司团队正共同为实现他们的目标而进发激情:让更多的客户喜欢使用和依赖他们的金融资讯服务。让客户们在他们建立的资讯天空中任意翱翔,想要的信息这里无所不包,最终“无可救药”地上瘾——多么“可怕”的商业“绑架”!

快乐不仅属于个体,其创造延伸出更大范围的人性价值观,在我们拜访美国强生公司全球市场媒介部时注意到,该公司如今享有巨大的品牌信任与行业尊重,而原点,就是区区“因爱而生”四个字。是的,如果企业缺少对弱者的关怀与责任,企业自己就不可能成为强者。

波音:烧烤吧,为什么不呢?

东部如此,西部如何?

如果说,此行在哪里我们感触经济危机的冲击最强?我会回答:波音公司。

当我们来到西雅图这座美国西部最美丽的城市,这家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企业,受到的强烈冲击,是我们去年春天的访美一团不曾感受到,甚至是我们“全球行”此前在丰田和宝马的车间里不曾见到的。短短不到一年,已今非昔比。波音将众多机型(特别是货机)施行减产,甚至关闭生产线。而厂房旁边的空场上则停满了已出厂但被窘困客户要求延迟发货的新飞机——现在,确实是近年波音最困难的时刻。

但不再喧嚣热闹的波音硕大工厂,却并不凄凉。我们无意中看到的一个小插曲,着实令人难以置信,至今难忘。就在厂房外,一架庭院用烧烤炉正在被工人们欢快操作中!不能理解,‘如此重地却居然如此休闲!询问陪同的波音工作人员,他们竟然耸耸肩只轻描淡写了一句:“他们可能是在聚会吧……”——没人去干扰聚会的进行,公司允许员工在厂门口开派对!员工高兴到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而我们能深切的感受到,即便是在裁员风潮下,烧烤架依然能够燃烧出不少员工对企业的挚爱和归属感。

当暖暖炊烟渐渐散去,身处这座庞大的世界最顶尖的工厂,我不禁感慨;全球制造业同处“寒冷”之中,我所走过的美国、德国、日本,谁能最先走出谷底?

眼前是波音车间,脑中则浮现德国宝马和日本丰田的厂房——三个完全不同的现场:日本生产线重流程、着眼自恸化,止于至善,德国则依靠大量的高科技机械臂,完成精密大生产,巍为壮观。而波音,这个制造业中的老大,生产一线上常见的,既不是工人的穿梭,也不是机器的忙碌,而是各种肤色的工程师,而人手必备的生产工具是—电脑!

同样是高科技,只有直率的美国人直奔主题,直接用于产品,而非制造过程!

微软:“你最想干什么?”

与叮当作响的波音不同,它的邻居微软,则是在悄无声息中铸就了现代企业的神话。

解读微软,解读盖茨,已有数不清的书籍,我们原想此次微软之行,也就是验证他人之言。岂知一位微软管理经理彼特的自我介绍,却让我们大跌眼镜,大为感慨。彼特说:“我原来是工程技术员,后来想做管理,就提出申请,然后就到了管理部门。”彼特介绍说,微软允许员工按个人兴趣选择岗位,倡导做自己最喜欢的事。这可是我们原先谁也没想到的。据了解,微软每年都有上千人按兴趣调换了岗位,不仅没有影响微软的运行顺畅,反倒使得员工们更尽心尽力地把自己本职工作做好。

记得,在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中,有一个描述将来共产主义社会如何迷人的原则就是:工作,将是我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因而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于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而今天的微软,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自己的企业里运用了这种弘扬人性的原则,率性而为,由着员工的兴趣去选择岗位和成长方向。说到底,这是对人自主选择权的尊重,而微软拨动的,就是人心深处那根渴望自主的心弦。与现代市场经济竞争中你死我活的残酷相比,人的自主兴趣实在是极为柔弱的力量,然而微软却凭此成就了成功与财富的奇迹。这正如《老子》真言:“天下柔弱莫过于水,然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人性的光辉,人性的弘扬,以及人性得到尊重所焕发的力量是可以撼天动地的,正应了古语:“大道至简”!

根植于价值观的和谐

当我们在短短12天的考察后,从洛杉矶腾空而起,离开美利坚的土地时,我深深感受到了:企业管理成败的秘笈,就在于你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在于你如何把人性的内在需求谱成一首首和谐的管理乐章。这就是美国企业的生命之本,美国企业的和谐之道。而这种和谐,实质上是一种根植于价值观的和谐,是一种能不断激发其生命张力的和谐。

而这,并没有,也不应该因为一时的经济危机而被抛弃。

责任编辑:杨光

猜你喜欢

波音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空难过后,波音帝国的黄昏来了
更高效、更安静、更环保
——南航引进波音737 MAX
波音百年:战火中走来的民航巨人
波音CST-100飞船试飞再推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