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看待今日的企业环境

2009-07-27

中外管理 2009年6期
关键词:世界经济

经济危机“见底”了吗?

最近,外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经济危机“见底”、“回暖”的消息。

1.“欧洲、中国、印度制造业开始增长。”

2.“危机转暖,油价、股价先知而上涨。”

3.“危机从美国房地产开始,现在美国房地产明显趋缓。”

4.“采购经理人指数(产量、订单、就业、库存与价格)全面回升。”

5.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说:“经济复苏嫩芽已出现,美国经济年底回升。”

6.英国《金融时报》声称:“全球市场乐观情绪开始显现。中美成为回升引擎。”

7.亿万富翁巴菲特说:“美国经济会好起来,我保持充分乐观。”

8.美国总统顾问说:“经济危机的最坏时刻已经过去。”

时议:从以上各大新闻社诸多报道表明:经济情况确实开始好转,“见底”和“趋缓”明显,各界都表示乐观。但经济危机是否已结束?何时能结束?没有任何人做出判断;预估中美将率先脱离险境,亚洲将在201 0年摆脱危机,走上复苏之路,但此时,有多大把握?仍是未知数;是L型的5-10年?还是W型振荡?国内外仍看法不一。因此,信心和谨慎,仍将是未来几个月的关键词。

危机反思:错在哪里?

美国《纽约时报》等报刊做出如下评断:

1.“自由市场经济的问题已暴露无遗,资本主义受到沉重打击,付出代价极大,受到明确的负面评价,政府惨遭失败。”

2.“不是信错人了,而是我们坚信不移的自由市场经济缺乏规范。”

3.“不是不知道,早在2008年1月,美国已陷入衰退,但多数经济学家仍坚称会继续增长。问题是舆论错误的引导,引发了这次灾难。”

4.“人人缺乏危机感,漠视风险,经济场上的赌博一浪高一浪,最后一发不可收拾。谁承担责任?”“格林斯潘作为宏观经济操控者,他也只是说犯了对风险资产缺乏评估的错误。”

5.“过去错误地认为金融市场是有理性的,有自我调整能力,实情并非如此。”

时议:现在看来,宏观经济决策者跟风制定政策,是很危险的。因为本质正在越来越被贪婪和欲望掩盖,大众心理对时局的影响日益明显,而心理,恰恰最靠不住。因而,舆论“放大一切”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值得警惕。这时,逆向思维与忧患意识常存很重要,二次决策的认真态度更重要。

世界经济应走向何方?

美国路透社与《独立报》等媒体的观点是:

1.“当今要注意防止暴跌和暴涨,这十分关键。”

2.“要实现主流经济策略和后凯恩斯策略的兼容并包。”“企业要承担市场经济风险责任,政府要承担宏观控制与监督责任。”

3.“市场经济泡沫制造了人与人的不公平、不平等,从而失去社会和谐与进步。今后要相信只有创造价值的平等,才会有人间幸福。无限追求财富与地位的思想造成人失去理性,这就是一种罪恶。因为,当人失去尊严和面子,就会制造暴力,攻击社会。”

“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提出贫富差不能高出四倍是合理的,就是为了追求社会和谐幸福。当今,北欧社会建立在平等与相互诚信基础上,有了和平、稳定与幸福,给人以启示。”(见英国热门书《要制造人间平等社会》)

4.“由于一个国家制造了经济危机,制造了国家间的不平等,后果是富国更富,穷国更穷。上世纪初经济危机已告知人们:当年阿根廷与美国经济情况接近,但大萧条之后美国更富了,而阿根廷背负巨额赤字而贫困化,一直延续到今天。”(见英国新书《假经济》)

5.《星期日泰晤士报》和法新社报道:“全球化对人类社会也是双刃剑,其负面作用是使世界更容易遭受更大灾难。本来是美国的事儿,却让全世界埋单。蝴蝶效应,不可低估。是它使世界近亿人赤贫,饥饿人群上10亿。不少富豪资产也缩水蒸发,英国10亿英镑以上身家的富人由75人减少到45人。排名前100名的富豪(损失920亿英镑)只有3人没有损失。”

时议:以上引述五条报道,给我们以下启示:一是要坚守“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普遍认为,这次经济危机最后的大赢家仍是美国。因为是美国有能力掌握自己,掌控世界。当今一味依赖别人,失去掌控自己的能力,就必然是个输家。因而要坚持以我为主地制定政策与规划。只有这样才能躲过富国制造的一劫。二是企业与政府随时随地要想到发展经济的目的,不应该一味追求财富最大化,或追求自己的地位和名声,应该是一切为了谋本国人民的安全、幸福、和谐。显然,后者才是根本。表面看都是一致的,但只要有上述追求之差,结果会大不一样。“强国”人民,不一定幸福指数高,这已是公认事实。

另外,不能无限拉大人们之间收入与财富的差距。我们想到一句话:“万事皆为度,唯度是能力,唯度是水平、是艺术。”度在哪里,政策就应在哪里。有位企业家和我说:“《劳动合同法》是好的,但生不逢时。”时机问题,也是个“度”的问题。

未来中国会主宰世界?

很多西方报纸、通讯社在炒作此一议题。

从G8到G20,从G20又到G2,各国都在报道中国的世界影响力突现了一个经济大国的气势——在伦敦G20会议后,中国与美国成为影响世界最大的两个国家。他们认为“中国主导世界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威胁论”也伴之风起云涌,剑拔驽张。在人们逐渐冷静下来以后,多种媒体又在争论“中国是穷国?还是富国?”于是媒体上又出现了“中国强国地位远未确立”的冷静观点,而“中国很快就会统治世界”的说法,已无人相信。最值得我们重视的说法是:“即使这次危机中美国真的成为输家,就靠它的诸多世界名牌也能维持其霸主地位。而中国企业尚未制造出一个世界名牌的产品。从今后发展看,孕育出大有希望的世界名牌也很有限”。“另外,中国还缺乏软实力,中国的文化风潮也未在世界显示力量。现实的看法,是世界从美国单边掌控世界经济的时代转向了多极时代,这才是今日形势的本质”。

时议:很显然,当今世界舆论在脆弱与恐惧中,把中国实力估计过高了。G2掌控世界之说虽不被广泛认可,但认可美、中、欧三极世界之说大有人在。虽然,中国今年经济总量超过日本的说法不胫而走,但中国经济实力要真正超过日本远非易事。我们必须争取在今后50年继续能有个安定平稳的国际国内好环境,继续让全世界处于“休闲社会”中。同时,我们以勤俭持家定国,不断开展增产节约,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美好未来才会实现。否则,20年后的中国,仅仅一个“老人社会”也许就是我国经济的“制动闸”,当今日本亦如此。到那时再努力已为时过晚。所以,我们必须反对铺张浪费,精简机构,杜绝贪腐,早做好防止经济衰退的准备。它需要各级领导坚持忧患意识、全民持有永久的危机意识。韬光养晦,蓄势而发,仍是我们对待成功与成就的基本风范。

责任编辑:杨光

猜你喜欢

世界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彩世界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彩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拥抱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