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耿莹:从高干子弟到文化大使

2009-07-24

老同志之友 2009年12期
关键词:耿飚

刘 畅

耿莹不满一岁就跟着父亲南征北战,父亲的马兜子便是儿时的摇篮。上世纪60年代初,中专毕业的耿莹被分到北京地质队,找了10年矿;“文革”后,她被调进制药厂当工人;后来,凭借勤奋,她又钻进了医学圈,成为一名专业的研究人员;已近50岁时,她又选择去美国打拼,从摆小摊起家,成就了一番事业;耿莹热爱中国文化,37岁时才开始专攻国画,在美国时的几年成为美国上流社会最受欢迎的中国女画家;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失落现象的焦虑,回国后的耿莹发起成立了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在老一代革命家中,耿飚并不是特别显眼。新中国成立前,他的最高职务是兵团副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外交部副部长、国防部长、国务院副总理。然而,当看到70岁高龄还在为中华文化奋力拼搏的耿莹时,你就会了解耿家人的性格,理解耿家人的传奇。

耿飚:给毛主席

送老虎、给特务送药

1909年出生的耿飚,自小从父亲那里学会了南拳、气功、单刀、点穴等很多本事。耿飚在革命战争中,经常徒手杀敌,以一当十。他1925年入团,1928年入党,是井冈山红军的骨干之一。

1940年,陕甘宁边区正兴起“大生产运动”,耿飚率部队来到一处偏远山地屯田开荒。深山丛林里野兽众多,不仅糟蹋庄稼,还伤害人畜。“父亲组织部队打猎,一个月下来,打了4只老虎、七八只豹子、上百条狼和狐狸以及上千只野兔。他们把兽皮剥下来,去城里卖钱。父亲将一只虎送到延安,给毛主席和朱总司令。

“父亲英勇善战。长征时湘江之战,他的一个团阻击了敌人整整15个团!父亲足智多谋。当年北平和平解放谈判中,做地下工作也是一把好手。”一次,耿飚发现有个经常跟踪他的特务几天没露面,一打听原来是生病了。耿飚就买了药去看他。特务被感化了:“我这工作不是人干的,病了没人管我,反倒是你们共产党来照顾我。”

耿莹:为自己设计人生

耿莹不满一岁就跟着父亲南征北战,父亲的马兜子便是儿时的摇篮。“一次打仗,警卫员把我放在战壕里,忘了带走。”跑出两里地后,耿飚发现女儿不在,但默不作声。“在父亲看来,战士比女儿更宝贵,他不能牺牲了女儿,再搭上一个战士。”如果不是马夫坚持回去救耿莹,她也许就夭折了。

在甘肃庆阳,耿飚将女儿送到老乡家代养。在看望女儿的过程中,耿飚与老乡的独生女赵兰香恋爱、结婚。因此,耿莹笑称自己是父母的牵线人。

至于生母和父亲的姻缘,耿莹不得而知。她只听说自己刚出生3天,便被生母送了人,等父亲找到她时,她被藏在麦垛子里,满身天花。“长大后,爸爸常盯着我笑,他庆幸女儿露出来的地方没留印儿,不用担心嫁不了人。”

耿莹从小就很有主见,思想超前,喜欢为自己“设计人生”。

上世纪60年代初,中专毕业的耿莹被分到北京地质队,爬了10年山,找了10年矿。“文革”后,她被调进北京制药厂当工人。37块钱一个月的工资,耿莹整整拿了17年。由于经济困难,耿莹的大女儿一直由耿飚夫妇帮助抚养。

从小就有骨气硬的耿莹,遇到困难不愿意、也不肯求助父亲。耿莹听说厂里要成立肿瘤研究所。“我特别想去,但厂长和书记不认识我,怎么调去?”耿莹开始计划:“那时候厂里有篮球队,领导经常去看比赛。谁也不知道1958年国家培养的5000名运动员中,我就是其中之一。篮球、短跑我都是国家三级运动员水平。”每个早班下班后,耿莹都赖在篮球场等待“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一个漂亮的三步跑,领导愣住了,问我是谁,愿不愿意到篮球队。我满口犹豫,还欲擒故纵地提出‘除非当队长。”就这样,耿莹当上了篮球队长,还如愿进了研究所。

搞地质的如何做医生?这在耿莹看来,根本不是问题。她这一点很像父亲,学习能力超强。据说,1935年红军强渡乌江,耿飚靠着以前做矿工懂得的一点机械原理,硬是啃下了一本《工程学》,36小时建成了横跨乌江的浮桥。后来成为军中少有的架桥专家。凭借勤奋,耿莹硬是钻进了医学圈。“晚上回家哄孩子睡了,就啃书本,做试验。”耿莹最终成为一名专业的研究人员。

兴趣广泛,

事事要做到最好

所里调进4位专家,没有正规学历的耿莹,被分配去饲养试验用的动物。“即便养动物,我也做到最好。最后他们发现,给猴子抽血,猴子只认我;要让小鼠保持体重,也要找我。”渐渐地,所里很多工作离不了耿莹。

1979年北京中医学院招生,从全国194名学生中录取30名本科生,之后再从30名里取8名读研究生。耿莹出乎所有人预料,全部中选。拿到沉沉的学历本子,耿莹又有了新计划:“当时中国画研究院成立,全中国最有威望的老艺术家都集中在此。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如果两者兼顾,该有多好。”耿莹毛遂自荐,提出给这些“国宝”当保健医生。“其他保健医生早晚把完脉就走了,我不是。我到每个老画家的合同医院抄病历,给他们建个人医疗档案卡。他们将自己的作品送给我,我不要,只要求当他们的学生。”“一次,见到山水画大师亚明先生,他说,‘丫头,你要学画就把《八十七神仙卷》画10遍。对临,默临,最后背临。”随口的一句玩笑,亚明过后就忘了。然而3年后,当他见到耿莹拿出画了3年的《八十七神仙卷》时,一下子就愣住了:“丫头,你行!”

耿莹擅长人物画,她创作的《听琴》《文姬归汉图》《游园惊梦》还入选了全国美展,但这是耿莹人生目标的第一步。“上世纪80年代初,父亲要我去趟湖南,看看乡亲们的真实生活。爸爸要求我做笔记,告诉他现在那里人民的生活究竟怎么样。耿莹走访了6个县,“记了厚厚的两本日记。在桑植,我住在老乡家,早晨总不见大嫂下床,原来她没裤子穿,家里唯一的一条,给丈夫穿着上山砍柴去了。”湖南之行触动了耿莹。“当时改革开放了,我想做生意挣钱给老家。”耿莹在珠海建了个公司。“等营业执照办完了,我拿回来给父亲看。父亲眼睛睁得特别大,说:‘女儿,你10块钱都数不清楚,怎么做生意?我说:‘没关系的!我3年后肯定成功。”耿莹没有选择停薪留职,一纸辞职书自己打破了“铁饭碗”……

只求做一个

闪亮的“小灯炮”

耿莹最终选择去美国打拼时,已近50岁,大家都担忧她在美国能否生存。耿莹信心十足:“给我3年时间!如果3年后我没饿死,我就要在美国横着走。”

果然,来到美国的第二年,她就拥有了6亩土地和54棵果树。耿莹是从摆小摊起家的。“我当时跟随走秀公司,摆摊卖淡水珍珠。自己设计,做项链耳环。雇不起工人,我就自己卖,手舞足蹈地比划。人家看好了,我就赶快给上好扣子包好。”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耿莹没有朋友,没人交流。有时候做着做着,她就开车到山上,大哭大喊。谁知道你是耿家大小姐,哭喊完了,又去摆摊……

熟悉美国后,耿莹又开始“设计”:“我父亲当国防部长时,美国国防部长布朗曾访问中国,父亲曾将我的一幅画送给他。”于是,耿莹给布朗写了封信,夹着她和父亲的合影以及那幅画的照片。“想不到两周后,布朗秘书打来了电话。”就这样,耿莹以中国画家的身份,走进了布朗的俱乐部。“那是一个上流社会的场所,我给很多石油大亨、军火商、社会名流画画,成为美国上流社会最受欢迎的中国女画家。”

在美国,耿莹常想起往事:“小时候喜欢看《复活》《红与黑》之类的世界名著,父亲不高兴,让我收起来,把《封神演义》和《西游记》塞给我。他说:‘你是中国人,你必须先了解中国的东西,然后再去接触外国的,才有鉴别和比较。”就这样,耿莹带着孩子们回到了故土。“现在的中国比任何时候都好,国门大开。但同时,外国文化也包围了我们的孩子,美国的一些庸俗文化,我们接受了。而我们的万里长城,现在只剩下2500公里;龙门石窟上的雕刻工艺,也已经失传了。”经过4年奔波筹备,耿莹的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终于获得批准。

“很多人问我,这么大岁数了,为什么还要折腾?命运安排我生在中国,生在耿家,我要对得起我的父亲。父辈靠双腿走出来的江山,我们必须保护。我只求做一个闪亮的‘小灯泡。“当孩子们有一天发现自己国家的文化博大精深时,我希望他们内心充满民族自豪感,能跟着‘小灯泡找到回家的路。”

猜你喜欢

耿飚
耿飚之问
耿飚之问
中国外交舞台上的“将军大使”
耿飚 究竟有多心细
耿飚:老百姓还会为你们求情吗?
耿飚“谦虚”赢尊重
没有公布的救命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