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探索

2009-07-24黄卉玲

云南教育·视界 2009年4期
关键词:课例教研组研讨

袁 琳 黄卉玲

校本教研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教学研究活动。这就要求校本教研,抓住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宣威市宛水二小(原宣威市榕城三小)经过5年的探究、实验、运行,在新课程改革和校本培训实践中,使校本教研成为学校办学的一大特色。

一、建立教师读书制度,促进教师的理论提升,夯实教研基础

校本教研强调的是以实践为基础,同时又要注重理论的提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学校每学年都给教师订多种教育教学刊物,如《教学新模式》、《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策略》、《成功少儿培养方案》等。要求每位老师通过初读、细品,每学年写出不低于两万字的读书笔记,以此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

二、组织集体备课,优化教学设计,实现合作培训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基础环节。从2005年9月开始,每学期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其操作流程是:集体选题——集体说备一主讲教师备预案——主讲教师说课一集体修改预案——主讲教师首次授课——集体反思——再备课——再反思——推出精品教案——供下一轮教师备课参考。通过集体备课,可达到资源共享、个性互补的目的。在具体备课过程中,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改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技艺,对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可见,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培训的一种好方式,是校本教研活动的一种好形式。

三、建立教育教学反思制度,提高教师认识自我的意识,实现教师个人反思与同行反思的经验共享

教学反思,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或认识进行的分析。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也是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的有效途径。宛水二小从2005年就对教学反思进行了尝试。我们以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的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和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的成长公式“优秀的教师=教学过程+反思”为依据,在全校推行教育教学反思制度。学校规定每位教师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文章(要求从教学成功、教学败笔、教学机智、学生见解、再教反思几方面来写);规定教研组每月开展一次反思交流活动(从教学亮点、不足之处、改进措施几方面来交流);规定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研讨回来后,都要认真写一篇把理论内化成行为的教育或教学反思文章,作为教师个人成长的档案材料。

四、组织课例研究,分析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亮点与不足,解决教师心中的犹豫与困惑

课例研究,是以课例为载体,采用“多人同备一人上”和“一个课例多人上”的形式,进行观摩教研的一种方式。课例研究在宛水二小已开展了三年时间,通过集体备课和分类评课的形式,由各学科教师进行探究尝试,其操作流程是:确定课例主题—一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确定献课者——献课者授课,教师集体听课——献课者反思,其他教师评课一教研员进行专业引领——献课者再次授课一其他教师再次评课。如此反复,直至形成指导性教学方案。对课例研究的探索实践,老师们感悟很多,收获很多,正如有位教师在反思日记里写到的一样:“课例研究,让我们明白教学实践中的亮点与不足,解决心中的犹豫与困惑,促使我们进步、成长。”

五、开展专题研究,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所谓专题研究,是以教研组为单位,针对教师存在的共同问题,开展持续性的主题研究。宛水二小于2005年10月开始对此教研活动进行了探究,如“怎样让阅读教学更有实效?”“课堂的预设和生成发生矛盾时教师怎么办?”“如何进行低年级组织教学?”等多个专题,并将此活动的步骤浓缩为:1.教研组经过商讨研讨,确定专题;2.教研组成员发表对专题的见解;3.教研组成员将共识和教学设想写成初步的方案;4.以课例为载体,安排教师上研讨课;5.上研讨课的教师进行自我反思;6.教研组进行评课,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再认识,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将发现的新问题作为下次专题研讨的子问题。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研讨,使专题研究成为学校校本教研的一个亮点。

六、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学效果好。研究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课改的需要,近几年来,学校始终把“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来抓。我们以“理论——实践一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课例研讨形式,采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实验法和经验总结法,对各个学科进行了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尝试,具体步骤为:1问题的收集;2.主题的确定;3.资料的收集;4.专题的学习;5.集体备课;6.走进真实的课堂;7.课后研讨;8.再次整理教案;9.再次走进真实的课堂;10.再次研讨;11.教研反思;12.找出存在问题。对此研究活动的探究,充分体现了教学由感性到理性、由实践到认识的行动研究,很有实效性。

七、示范观摩,提高教师教学技能,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示范观摩,就是先由优秀教师上观摩课,然后由同科教师进行分析研讨,反思交流。这是学校校本教研的一种常用方式,如:徐菜芬老师的“应用题教学”观摩课、沈彩琼老师的“作文教学”观摩课等。其具体步骤是:优秀教师上课——上课教师谈自己的设计思路与反思——同科教师围绕课题研讨交流——达成共识,优化设计——经验共享,推广成果。此活动的开展起到了经验共享、以点带面的作用。

八、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优化集体备课和有效课堂教学,实现教师每堂课的精彩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总结课改以来课堂教学的经验,检测教师集体备课和有效课堂研究的成效,大面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宛水二小在2008年10至12月举行了“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具体流程为:执教教师(根据教学进度)自选课题——集体备课——执教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执教教师上展示课——各年级各学科研讨(按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步骤)——各年级各学科组写出研讨总结。教师课堂教学展示能让学校集体备课更有实效,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更有成效。

九、视频会诊,提升学校的教学品质,实现“集体备课、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专题研究”研究方式的整合

视频会诊,是先将教师在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在教研组回放录像,进行微格分析,专题研讨。为把“集体备课、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专题研究”几种方式有效整合,获得以教促研、以研推教的效应,学校遵循“实效性、开放性、针对性、整体性、主体性”原则,对此教研方式进行探索。我们按“诊疗课例(寻找病状)——集体会诊(分析病情)——归因分析(寻找药方)——再次执教(验证药方)——二次会诊(分析药方)——反思研讨提高(治愈病情)”的会诊流程分别对各学科的教研方式进行探究,取得一定成效。

校本教研是沟通课改理念与千变万化教育实践的桥梁,是提高学科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它不仅是一种实践活动,更是一种“唤醒”,一种“体验”,一种“视野融合”,一种“对话文化”。但要做好它,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中,认真总结,认真反思,认真感悟,认真内化。

猜你喜欢

课例教研组研讨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网络研讨”实现教师多元发展
课例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