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灾教育应常态化

2009-07-23王道泉

甘肃教育 2009年13期
关键词:认识预防

王道泉

〔关键词〕 防灾教育;认识;预防;防灾意识

〔中图分类号〕 G4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7(A)—0006—01

近年来,冰冻、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及矿难、溃坝、火灾等有人为因素在内的灾害接连不断地发生,严酷的现实提醒我们,“天灾人祸”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将灾害预防等科技知识纳入国民教育,纳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纳入全社会科普活动,提高全民防灾意识、知识水平和避险自救能力。”防灾教育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中小学校是未成年人聚集的地方,灾害一旦发生,会造成很大伤亡,加强防灾教育是保证学生生命安全的迫切需要。青少年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会影响其终身,加强防灾教育也是有效减少灾害伤亡的必然要求。因此,中小学必须自觉承担起防灾教育的重要使命。由于中小学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其他教材中有关防灾的内容也少之又少,防灾教育主要是通过专题讲座、主题活动、各类宣传、应急演练等方式进行,我们必须利用好这些途径,从以下几方面系统地推进工作,从而培养青少年的防灾意识,提高防灾能力。

正确认识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地震、洪涝、台风、沙尘暴等灾害频繁发生,灾害损失数以千亿元计,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而甘肃省又是国内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在严峻的现实面前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认识和了解灾害是有效应对灾害的前提,要让学生知道,灾害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无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在众多的灾害中,许多是可预见的,如台风、洪水等,许多是可预防的,如火灾等,只有地震等少数自然灾害还缺少科学的预见方式。教育学生牢固树立危机意识,既不能因为众多灾害的可预见性而放松警惕,忽略它的存在和危害,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也不能因为地震等灾害的不可预见性而困惑畏惧,坐以待毙。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灾害,具备良好的应对心理,掌握必要的手段和措施,就可以有效规避灾害或减轻灾害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积极预防

2006年7月,“香港‘两地一心青少年交流团”一行近200人来天祝县开展交流,除部分组织者外,大多是青少年学生,下榻宾馆后,他们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学生在熟悉场地和疏散通道后进行应急演练,对突发事件的重视程度让陪同的本地领导和教师感触良多。事实也证明,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减少灾害损失的最重要手段。“5·12”大地震中,位于重灾区的四川桑枣中学没有一个学生伤亡,探寻其中的原因,一是学校对危房进行了全面加固,地震中没有倒塌,二是学校从2005年起就开始长期组织随机性抗震避险演习,地震时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部撤离到了安全地带。因此,我们必须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防震、防火等方面的应急演练,做到心中有数、训练有素、有备无患,从而减少在突发性事件中的不必要伤亡。

沉着应对

正确认识、积极预防是防止灾害的必要手段,但地震等自然灾害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无力阻止它们的破坏。当灾害真正到来时,需要的是沉着冷静的应对,灵活机智的处置。应对和处置灾害在很多资料里都有详细的介绍,我们要在充分汲取的基础上,以已经发生的灾害为教材,进行系统地分析,找出适合于自身环境和条件下实用的应对措施,加以广泛宣传和实践。

首先,要使学校领导和教师具有应对灾害的良好心理素质,能在灾害发生后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沉着指挥;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应对心理,让他们掌握基本的逃生方式,教给学生求救、自救、互救的基本常识,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自身安全;再次,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在校园里的应对措施,还要让学生掌握身处公众场所、家庭等地时的应对方式。

灾害的发生往往是短暂的一瞬,但防灾教育必须持之以恒,只要将防灾教育纳入学校的日常教育当中,思想上高度重视,措施上落实到位,无灾时积极防灾,有灾时沉着避灾,我们应对灾害、减少损失、战胜灾害的能力就一定能够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认识预防
对偶修辞格的研究述略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