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措施

2009-07-23崔聪颖石娟娟

文教资料 2009年15期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措施

崔聪颖 石娟娟 王 敏 罗 军

摘 要: 本文首先进行了高校就业难相关性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从三个方面:政府对就业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畅通就业渠道;企业应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为就业做好预演;高校应针对社会需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将教学与提高就业力联系起来,提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措施。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长效机制 措施

一、高校与就业难相关性分析

1.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符合,造成毕业生就业能力与市场需求脱节现象严重。

由于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对未来市场信息的准确预测和科学论证,因此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差距明显;再加上市场经济的带动,高校盲目地追求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导致“热门”专业学生人数剧增而失去就业市场;有些高校为了增加招生人数,增设了一些无特色、无特点的专业,完全不能适应市场变化;有些高校的冷门专业、社会需求少的专业、学生录取后便要求调换专业,学校也不能审时度势,及时进行相应调整,导致学生毕业就失业。

2.高校扩招与培养模式的冲突。

有些高校以盲目扩招来增加自己学校的实力,但扩招后,高校教师仍然停滞于传统的授课模式,在教学方式和培养模式上没有发生改变,教学手法也相对落后,所培养的人才综合素质不过硬,与市场需求无法对接;学生数量增加,由原来小班上课的精英化教育,转变为大班上课的大众化教育,课堂纪律、讲课效果没有保证;扩招后高校对教师需求也是成倍增长,学校选拔教师人才时为了数量忽视了质量,导致师资力量较薄弱,教学质量下降,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相差甚远。

3.高校教育理论与社会实践脱钩严重,重视知识传授,不重视专业技能培养和实际操作。

由于很多高校不注重专业实验室和实验基地的建设,大学生缺少专业实习的机会和平台;很多专业授课老师本身就缺乏社会实践和实际操作能力,授课时只注重讲授专业理论知识,而较少引导学生进行实操训练;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实习环节偷工减料,企图蒙混过关,导致专业技能较差、实际操作能力欠缺。毕业生应聘到用人单位还要进行岗前培训等,增加了企业成本,因此应届毕业生不受欢迎。

4.高校缺乏有效的就业指导课程辅导。

有效的职业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创业课程可以帮助毕业生做到有的放矢,促进大学生更好地为就业市场输送优秀人才。有些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间晚,起步低,甚至在大学生毕业前也未能及时给大学生开设有利于学生就业的相关课程,导致大学生求职面试时无所适从。

二、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

高校毕业生是社会发展的宝贵人力资源,是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后备力量,是社会进步、祖国发展的智力支撑体系。要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和毕业生三方面共同努力,因地制宜,建设一个良性发展的就业渠道,为毕业生开辟良好的就业之路。

1.政府应对就业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畅通就业渠道。

针对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一要加大改革力度,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研究、探讨和实践,积极培育规范、健康和法制化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二要切实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为毕业生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就业之路。比如:加快人力市场的信息化建设,强化人才市场公共服务功能;改进和完善招聘会形式,举办更多针对性强、专业性强的供需见面会,及时发布就业信息。三要借助国家的宏观政策,鼓励大学生去西部、去基层工作,促进人才流动,例如健全和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农村教育硕士”、“大学生村官”等就业机制。

2.企业应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为就业做好预演。

企事业单位结合未来招聘需求,有目的地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岗位去实践,去演练,去熟悉未来工作的模式,从而增强大学生对工作的适应性,也可以提高企业对大学生的满意程度,而且在实习期间不支付工资或支付较少的工资可以节约成本资金,不但锻炼了大学生,也给大学生初入职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高校应针对社会需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将教学与提高就业力联系起来。

实现学生就业,让学生在社会上找到生存的位置,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高校教育的目标之一。高校要找到有效的方法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转变就业观念,把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作为教育改革的方向,将教学与提高就业力联系起来,并培养教师服务学生就业的意识。其相关措施如下:(1)拓宽专业口径,使专业设置更普遍化,通用化,更加符合职业的需求。大学生找工作便不受专业口径小、就业面窄的影响。(2)课程设置要因材施教,要有利于大学生考取就业所需的相关证书和通过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高校各专业课程可参考有关用人单位所需的职业上岗证和职业要求进行设置,打造特色专业、品牌专业来赢得市场,为大学生顺利就业创造良好条件;教材最好与当今提倡的大学生创业相联系,在大学生中开展与创业有关的课堂教学活动,加大对创业知识理论的讲授,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大学生们的创业思维,创业技能(3)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培养大学生能动性和适应性的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要从填鸭式授课转为互动交流方式授课,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4)开展好学校的第二课堂。以用人单位所需的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为选修课开课依据,开设一些与应聘以及职场需求相关的选修课。比如:团队合作技巧、沟通技巧、社交礼仪、公文写作等。(5)学校争取与企业合作的机会,建立企业实习基地,为大学生提供与就业岗位相似的实践机会,让他们适应未来就业,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工作。(6)开展全面化系统化的就业发展教育体系。就业指导工作应贯穿大学生就业的全过程,并且要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学校应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设相应的职业规划课程、职业素质能力与素质拓展课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创业基础理论课程等。还可以针对大二、大三开展就业竞争力活动,有针对性地举办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就业形势,就业信息搜索等方面的讲座,还可以开展优秀毕业生访谈会和模拟面试等活动提高大学生对就业的认识,为他们打好预防针。这些课程使学生深刻地认识自己,及早地了解自己的职业潜能、职业素质,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功地制作简历,熟练地掌握面试技巧,全面提升职业素养,更好地提高就业竞争力。(7)建立健全就业服务机构。就业服务中心近几年已经在各大高校建立,它的建立有利于政策宣传,完善就业流程,规范就业指导等。规范化的就业服务中心每年组织2—3次大型综合性毕业生招聘会,这为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为企业录用人才奠定了基础;开展毕业生回访工作,走访收录毕业生单位,多方面了解毕业生在单位中的表现及发展前景,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解决实际操作工作中的问题;与招聘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收集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获取更多的就业资源;还可以充分调动校友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等。(8)建立职业心理咨询与辅导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能够为就业困难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指导。可以根据大学生就业求职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进行团体性辅导和个体性分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帮助毕业生缓解就业压力,消除就业困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让他们在咨询中重新建立找工作的信心和动力,让他们在系统的咨询与辅导中正确认识自我,分析自我,突破自我,成就自我。

参考文献:

[1]李海贞.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理论学刊,2006,(2):76-77.

[2]陈绍奇,叶梓效.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调查与对策思考.高等教育研究,1999,(1):72.

[3]莫春梅.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成因及破解对策.文教资料,2009,(1):189-191.

[4]李飞.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析.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20,(4):51-53.

[5]陈绍奇,叶梓效.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调查与对策思考.高等教育研究,1999,(1):72.

[6]姚慧文.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2):39-40.

猜你喜欢

高校毕业生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抓好学生就业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浅谈高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中的细节之处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