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谈如何正确运用赏识教育

2009-07-22裴亚梅

群文天地 2009年4期
关键词:磨难时效性惩罚

心理学研究表明,无论多么顽皮的学生,无论多么冷漠的学生,其内心深处都非常渴望被别人赏识。赏识能增强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虽然赏识教育已经提出很多年,但是有些人仅仅把它停留在口头上,没有真正地去实施;也有些人,对于学生一味地赏识,不敢批评与惩罚,导致走向了赏识教育的极端。针对赏识教育的特点,我认为要正确地运用赏识教育,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赏识教育的时效性

首先,对学生一定要进行赏识教育。教师要用科学的爱、艺术的爱,去尊重学生、宽容学生、激励学生,要让学生在和谐与温馨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其次,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要及时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与成功,要善于用欣赏的眼光去欣赏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利用一切恰当的时机及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赏识是有时效性的,及时赏识所产生的影响要比事后很久才赏识孩子所产生的影响大得多。因此,“赏识教育”要把握好教育时机,找准教育的切入点,突出适时渗透,达到真正意义的教育实效。

二、赏识教育的适度性与差异性

著名的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可见,渴望得到赏识,渴望得到别人的信任和重视是每个人的精神需求。而教师的赏识,能使学生获得无穷的信心与动力。

首先,赏识要适当、适度而不能过度。要根据事实需要进行表扬和鼓励。牵强的赏识,附会的鼓励,不仅对学生起不到激励作用,而且会让他们感觉到赏识的虚伪和贬值。过度的赏识则易导致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不足,产生自满自傲的心态。

其次,赏识要因人而异,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与特点因材施教。要把赏识给予每一个需要它的孩子,要在每一个孩子最需要的时候给予他及时的赏识。

三、赏识教育的针对性

对学生的赏识要有理有据,有针对性。当学生出现了我们期望的行为时,我们要只表扬其行为,而不应该含糊其辞地表扬其整个人,也就是说要就事论事。比如有个学生经常上课迟到,作业不按时完成,忽然在某一天他交了作业,那么教师要及时地表扬他能按时完成作业这一点。要让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哪一方面的进步获得了教师的赏识与肯定,让学生在细微处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与尊重。

四、赏识教育的包容性

赏识并不意味着只是表扬与鼓励,它也有批评与惩罚。对于学生的较轻错误,教师可以和风细雨地耐心批评教育,让他们认识到错误,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而对于一些犯严重错误的学生,比如打架斗殴、吸食毒品、欺负同学甚至造成人身伤害的,教师必须严厉批评与惩罚,并让学生为自己的错误承担后果与责任。只有这样,才能让他明辨是非。其实,一个人的成长也是需要经历一些磨难的,只有经历磨难并且能够从磨难中铸就了刚强性格的人,才能适应未来的生存。

五、赏识教育的长远性

教育不是阶段性的,而是连续性和长远性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期望一两个月、一两个学期来个天翻地覆的变化是不太切合实际的。因此,教师要发扬“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要循序渐进,要有耐心与毅力,要充分、持久地信任与尊重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出色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伴随着缺点与错误而长大的。教师要以一颗宽容与仁爱之心,包容学生、激励学生。

总之,对学生要进行正确的赏识教育,让赏识以真诚感动每一个学生;放眼长远的“赏识”,坚信每个学生都会成功。我相信,这样的赏识,一定能使学生人格完善,个性张扬,身心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崔学鸿.赏识教育初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

[2]刘亚双,刘明艳.试论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J].前沿论坛.2007(12):112-113.

[3]刘雪峰.浅谈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2007(06):86-87.

(作者简介:裴亚梅,广东省惠州市黄冈中学惠州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磨难时效性惩罚
航空信带来的惩罚
夜里的光
文学里的磨难:经历终将变成铠甲
Jokes笑话
《????》???? ?????? ????? ???如何提高“数学广角”课堂的时效性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浅议网络文化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
真正的惩罚等
航空信带来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