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尼采对基督教的批判

2009-07-22熊义刚

群文天地 2009年4期
关键词:精神性教化基督教

尼采的思想深受希腊思想的影响,也受过达尔文思想的影响,但借助于希腊思想的精神维度,尼采超越了达尔文进化论的生物学基础。也可以说,尼采的思想把生物性的实和精神性的虚融合成一体了,这个精神性的虚是建立在物性的实之上的,人的原生的生命力是精神性的但更不能脱离物性的维度。马克思重点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来分析宗教的起因和后果,本文则着重理清尼采对基督教的批判的独特视角和意义。

一、尼采为何批判基督教

尼采对基督教的批判,原因在于他认为基督教压抑了人的生命力。基督教鄙弃物性的、肉体的、尘世的去,一味追寻飘渺的精神性的虚,在尼采看来,这种精神性的东西固然不乏精致高深,但由于脱离物性的维度却是病态的,最终会陷入低劣的欲望泥潭和卑鄙的嫉恨之心。“一切精神最后都成为肉体上可见的。”①最不能让尼采忍受的是基督教把自己的一切病因归于肉体的罪恶,这样基督教就彻底失去了自我调理医治的可能性。结果是,基督教,下压制了肉体尘世的生活快乐,上又不能通达真正的健全的精神殿堂 。②所以尼采展开对基督教的釜底抽薪式的批判。

另一个原因是尼采认为基督教在欧洲精神发展过程中是一个由其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基督教虽给人类带来了文明的教化,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为基督教给人带来的不是教化而是逃避精神的前进,所谓骆驼变狮子,狮子变孩子,精神三段变化。③现在的时代已经需要把精神从负重的骆驼阶段转变到否定性的狮子阶段。要不然欧洲人就沉迷在欧洲虚无主义中变得庸俗不堪。

二、尼采是如何批判基督教的

第一,尼采揭露了基督教的起源。尼采分析基督宗教的真正起源在于个体在某个时候的特殊存在状态中所引起的异常的激昂的心境,这种心境会导致狂热的、错乱的、幻觉的、想象的、启示的现象。“关于宗教的起源的问题在于:总是可以看到一些人,在他们身上,启示现象是可能的。”④。“整个中世纪都认为,最高的人性最终的和决定性的标志在于:他能够看到幻想——这也就是说,使高人成为高人的是他的严重精神紊乱!”⑤这种心境的流传扩张开来便成就了整个基督教。

第二,尼采揭露了基督教的实质。尼采认为基督教的实质就是自我摧残后产生出来的幻象、偏狭极端的情绪产物,“基督教的信仰从开始起是牺牲:牺牲一切自由,一切自豪,精神的一切自我确信,同时是服从和自我嘲笑,自我摧残。”⑥手段是通过人类丰富的想象力,把那些昙花一现的时刻看做真正的自我,把那些瞬时闪过的激情片花当成世界的真正本质和实在(上帝)。⑦

第三,尼采揭露基督教的罪过。尼采认为基督教是对生命的复仇,它提出原罪,抹去生命的光辉,使生命从一开始就背上沉重、耻辱、灰暗的包袱,它丑化生命,最终目的不是彰显生命的光彩而是使之犯病、枯萎、凋谢、死亡。基督教的上帝、彼岸、来世剥夺了尘世、肉体的健康存在权力。尼采认清了脱离物的“纯精神”的虚妄本性,所以也断定基督教的精神性的崇高也是空乏病态的,也即是不可能的。一言蔽之,基督教既损害了肉体也毒害了精神。

第四,基督教留给欧洲的后遗症。尼采诊断上帝死了,欧洲即会陷入虚无主义,基督教形而上学应当为虚无主义负起主要责任。⑧虚无主义就时代来说,是这样发生的。它的朝“上”的超越的以上帝为核心的观念在科学的解构或去“蒙寐”下逐渐失落解体,它们再也罩不住人们的生活,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安稳的基础朝超“上”的道路被极大的破坏和阻塞。而由于人们长期对超越的上帝的信赖而对感性的属“肉的”物质性的生活的否弃或遮蔽,纵使上帝死了天道塌了,人们不可能立即恢复对属“肉的”物质性的生活的热爱或信赖,这时朝“下”的生存道路同样被破坏或阻碍。结果人们想往上可又上不去,往下又下不来,这种上不去下不来所带来的焦灼心里和

令人难堪的尴尬状态,及其由此带来的撕扯感和荒诞感,这些心理状态必然瓦解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之根基。

三、尼采对基督教批判的价值和意义

实际上,尼采绝不是不知道基督教给欧洲带来的教化,如今中外学者对基督教对世界带来的教化都达成了一个共识,比如有学者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是,正是这些天空中虚无缥缈的东西的吸引,指引着这人类从原始深林一步步歪歪斜斜地走出来了,而这歪歪斜斜的脚印便是人类的文明。但尼采既然知道基督教给欧洲带来的全面的教化,那为何尼采对基督教几乎没有任何同情相反一直是激烈而彻底的批判,这些若是用尼采是非理性者、激昂的斗士来解说,就我对尼采的了解应当说是实质肤浅机械。那么,在尼采心目中,教化是否另有别样?

我们还是回到尼采的著作来。实际上,确实在尼采心目中有不同于基督教模式的别样教化,这种教化,便是希腊式的,把精神、高贵教化建立在大地上面,非基督教模样的把教化的根基建立在天上的,或者说这种模式就是超人的模式、永恒轮回的模式。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说出“超人,便是大地的意义” ⑨。超人是尼采的教化,超人是精神性的但又是大地的意义,简洁地说,就是高贵的精神教化一定是建立在阳光、美酒、美人、早餐这些属肉的属尘世的东西之上,而非狂热的幻想的天国幽灵之上。正是在此意义上,尼采断定,基督教所能给欧洲带来全面教化,但这种文明教化的牺牲和代价是不值得的,这种文明教化从总体上病态的、恶劣的、有毒于生命的,也即是说这种一千多年的悠久文明的模式、路径一开始便走错了。尼采的任务就是由查拉图斯特拉来完成的,也就是回到开端来终结这种走错了的文明。就此来讲,尼采对基督教的批判的彻底性和激烈性是不无道理的,或者说尼采对基督教的批判并不过激。相反,在如今,那些对基督教采取维护态度的人,无论是教职人员、普通信徒、专业基督或宗教学者,如果可以接受尼采的这个前提:高贵的教化或深层的精神维度一开始便可以建立在有阳光的大地上、属肉的尘世间,那么我们不能不信服尼采思想的深刻、稳健和理性,反倒是这些不能扎进问题深处的人显得不够理性。

尼采对基督教的批判开创了一个后尼采时代,或者说开辟了一种建立教化或文明的新模式,这个模式就是把高端的精神或属灵的领域建立在属肉的尘世间,这条道路对当下热门的中西文化比较,形而上学的问题的争论都有启发意义。

注释:

①尼采.朝霞[M].田立年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P95.

②尼采.人性的,太人性的:一本献给自由精神的书(上下)[M] .魏育青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P44—45.

③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生活[M]·钱春绮.上海: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P21—23.

④尼采.朝霞[M].田立年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P97.

⑤尼采.朝霞[M].田立年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P100.

⑥尼采.善恶之彼岸.论道德的谱系[M]. 谢地坤,宋祖良,程志民译.桂林:漓江出版社, 2007 . P160.

⑦尼采. 朝霞[M]. 田立年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P88.

⑧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生活[M]·钱春绮.上海: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P6—20.

⑨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生活[M]·钱春绮.上海: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P16.

参考文献:

[1]尼采.不合适宜的沉思[M]. 李秋零译 .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柏拉图全集(第二卷) [M].王晓朝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吴增定.尼采与柏拉图主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熊义刚(1985—),男,汉,武汉大学哲学学院,2008级外国哲学方向研究生。)

猜你喜欢

精神性教化基督教
乘教化之风,行自主之路
浅谈中国写意油画的精神性
秋夜
关于“精神旅游”概念的探讨
中西方宗教文化之映射
试析多神教学者眼中的“叛教者”皇帝拜占庭皇帝朱利安研究系列论文之三
浅谈古希腊艺术,基督教艺术与文艺复兴艺术间的关联
木雕艺术创作的精神性阐释
宗教题材在油画中的美学价值探析
宗教题材在油画中的美学价值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