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师能力标准

2009-07-21林小芳

职业·中旬 2009年6期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岗位实训

林小芳

一、中职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师能力标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1世纪,软件产业和相关信息服务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一大产业。我国政府已提出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战略来提升国家信息化的水平,我国软件产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软件外包项目规模迅速扩大,中国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现阶段我们的软件项目研发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较低,软件企业的规范化运营能力和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以致于大量的高级人才还要肩负大量的基层软件编程工作,出现“大材小用”的人才浪费现象。为了填补这一层次的人才缺口,大量软件编程、测试、文档制作、技术支持、客户代表、培训咨询等基层软件技术人员将是中等职业学校软件技术专业的重点培养目标。

目前,在职业教育环境中,由于教育对象的知识基础普遍薄弱,传统的学科本位授课方式在中职教学中表现出严重的不适应。一方面理论教学比重偏大,授课方式单一,教师讲解枯燥,学生不爱听也听不懂。另一方面,教授的内容与产业需求脱节,学懂了也没用。中职教育重在突出“职业性”,必须加强与产业技能需求的结合力度,加强实践教学,采用与教育对象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这一切都要求校准中职教育的定位,变革培养方案,使之与培养目标一致,改善中职教学方式,注重教学实效。新型的中职教育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教师的教学能力要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才能办好中职教育。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通过对软件企业和中职学校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对相关信息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中职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提供评判的评价标准,促进中职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发展。

二、中职计算机软件专业教育现状分析

1.开设计算机软件专业情况

通过对26所中职学校的调查(福建省内16所,省外10所),我们发现开设与计算机软件相关专业(如:电子商务、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技术应用、动漫与游戏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等)的学校达到90%左右。但能提供完整培养方案的学校仅有3所,其余的均为“计算机应用”等专业改造版。

2.师资现状

从事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专业毕业人数占70%,其余为相关专业,如数学、电子工程、物理等。没有教师专门从事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而是从其他非计算机专业抽调过来任教或者从企业招聘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教师基本没有系统地、规范地参与过软件开发,不了解软件开发企业的岗位现状,不熟悉软件开发企业的软件开发流程,专业教学能力极差。这也造成了其无法准确把握软件专业案例的核心思想,案例教学能力普遍较弱。

3.学生现状

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没有经过选拔等方式的考核,直接进入中职校学习,他们在专业选择上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并且大部分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薄弱。

三、中职计算机软件专业岗位分析

中职计算机软件专业毕业生在软件行业的岗位定位分析,主要以中职学生就业为导向进行分析。软件企业普遍要求员工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由于中职类学生的软件编码能力有限,企业对中职类学生的岗位定位在简单的编码、软件测试(功能性测试、墨盒测试)、软件维护、软件产品技术支持、软件产品客户服务、软件文档制作(根据现有文档模板)、软件产品销售等方向上。

四、中职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师能力标准内容

中职学校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师培养培训需要制定一个科学的、可供查询的能力标准,并按照这个能力标准科学有效地开展培养培训和鉴定评估工作。中职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师能力标准的制定目的是促进、提升并鉴定评估教师的工作能力。它不仅强调培训中职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师应有的专业理论修养,更强调教师教学工作的实践能力,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对中职计算机软件专业岗位分析,联系中职教育的培养定位,研究中职学校教学培养方案现状和改革方向,提出专业教师能力的构成。中职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师能力可划分为四大方面,即岗位理解与分析能力、行动导向授课能力、实训实习指导能力和专业教学评价能力。

1.岗位理解与分析能力

计算机软件开发行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研究行业岗位技能需求,给出一个启动培养目标,对于从事软件教学的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学生毕业就业方向和发展。岗位理解与分析能力指教师对行业、企业、技术、岗位的认识力及所应具备的实践工作技术与认知能力。具体表现在,他们能够深入理解软件企业及软件信息化应用的工作体系、工作流程、工作环节及岗位设置、岗位职责和岗位技能要求,建构中职人才培养与岗位技能、岗位知识结构的对应关系;能够掌握必须的软件工程方法与岗位技能,对软件生产与设计研发流程有一定实践体验,了解技术发展,具备学习、实践新技术的能力。

2.行动导向授课能力

行动导向授课能力是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师最基础的能力,它指的是教师在职业性原则指导下,实施基于专业特征的行动导向教学的授课能力。具体表现在,他们能够清晰理解计算机软件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与软件生产过程的对应关系;能够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细化岗位工作任务,通过案例串接、构建专业课程知识与技能体系;具备引导、激发学生在情景中行动、学习、完成案例任务的能力。

3.实训实习指导能力

实训实习指导能力是中职教师应该具备的一个突出能力,它指的是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师根据软件生产过程与岗位技能要求,指导学生校内外岗位实训、实习,帮助学生向企业职员转化的能力。具体表现在,他们能够在校外实训中,对企业项目按岗位、技能层次进行分解、整合,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帮助学生组成适合的团队,组织学生按工作过程,以团队方式完成项目的开发,初步建立积极的工作态度;在实训中,能够与企业实训指导师进行技术沟通,辅助企业引导学生适应企业环境、转化角色。

4.专业教学评价能力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一定的规则对教学效果作出描述和确认,是教学各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的目的是检查和促进教与学。科学及时地评价教学效果有助于及时总结经验、改正错误,从而确保计算机软件专业走上健康、良性发展的轨道。专业教学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学评价的一般规律,又要结合计算机行业现状,使教学评价科学客观,富有针对性。专业教学评价能力包括从软件生产过程及相关岗位对知识技能、团队协作、工作态度的需求角度,正确评价学生的技能水平、交流能力、分析能力、个性特征及专业综合素质;具备对教学方案、教学案例的合理性和教学实施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的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信息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计算机软件岗位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C语言的计算机软件编程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浅谈不同编程语言对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影响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浅谈基于C语言的计算机软件程序设计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