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唱歌的自信心

2009-07-21李宏飞

职业·中旬 2009年6期
关键词:特长生音乐课唱歌

李宏飞

自信心是指一个人对其自身能力和发展的肯定,在青少年成长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然而在音乐教学中,很多学生缺乏自信,当众唱歌表现出紧张、害怕,或者唱歌时缺乏激情和兴趣。那么如何让学生们热爱音乐、自信地歌唱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唱歌的信心

一.以兴趣为先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们常对抽象的音乐知识和单调的技能训练感到乏味,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首先要激发其兴趣。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不是天生的,要靠后天的引导和培养。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1.创设情景

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它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在音乐教学的起始和结束阶段,能唤起学生的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在教学各环节的连接中,能承上启下;在具体教学内容之中,能丰富学生的审美要素,产生更佳的的审美效应。例如,教师在上音乐课《快乐的小熊猫》时,精心绘制图片做装饰,如太阳、小鸟、大树和各种动物头饰,在美丽音乐伴奏下,以生动柔和的声音朗诵着导言。此时,学生聆听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画面,感受着教师美好生动的演示,他们完全沉浸在美丽的审美情境之中。

2.发展情趣

有这样一个游戏“小音符找家”:利用童话故事《白雪公主》中的人物,在美丽的小木屋上画上七个小矮人的形象,学生分为七组,各组分别戴着写有唱名的帽子,音乐开始,学生随着音乐节奏做律动,他们认真听辩,敏捷地根据音乐变化反应,最后为取得优胜的结果而高兴。这一教学方式明显地表现了审美化音乐教学的情趣特征,它融听音训练、节奏律动、力度、速度、感知、情绪体验、音乐想象、动作创编等音乐训练为一体。在自觉主动地参与下,学生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唱歌潜能,培养唱歌的自信心。

二.以情感为依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培养目标之一。因此,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在教学活动中,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及内化。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的疏导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自信扎根于学生的心灵。

1.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情感氛围

教师应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保持心理接触。课堂上,教师面带微笑,娓娓道来,学生如沐春风,心情舒畅。这样可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惧怕感,增强自信心。也可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喜欢上音乐课。

2.加强师生情感的交流

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情感沟通的过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动向,细心留意每个学生的眼神、表情,及时发现问题,用声情并茂的范唱或热情的语言、真挚的爱心感化学生,使学生认识自我。教师只有细心观察和了解学生情感,才能有地放矢地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

3.面向全体学生,关心每一个孩子

新课程理念指出: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收益。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特别关注一些表现好的“特长生”。大部分学生则成为“特长生”的“陪读生”,结果这些少数“特长生”特别喜欢上音乐课,自信心日益增长,而其他同学则相反。其实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心理需求。教师应关心每一个学生,给他们相同的笑容和关怀,用自己的爱心去感染他们,让每一个孩子从心理上得到满足,增加自信。

许多心理学家发现,同龄人之间的沟通往往更容易,他们之间的心灵界限更少设防。一些学生在教师面前很胆小和拘谨,但在同学面前却很活泼和自信。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之间的亲密情感,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合作表演等集体活动,努力为学生搭建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尽情地享受音乐,从中找到自信的支撑点,让自信的光照亮每个学生的心灵,使他们由衷地唱出自信的歌!

(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工业学校)

猜你喜欢

特长生音乐课唱歌
遇见他们在唱歌
唱歌和本人一样不靠谱
唱歌猪
河南严格规范招生行为 小升初特长生比例降至5%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一只大狼想唱歌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别让速成“特长生”损害高考公平